每一盞你喜歡的茶調,都有著它美麗的故事!
世界滇紅之鄉——鳳慶,生長著一棵三千多年的栽培型古茶樹、綿延著一條古韻悠長的茶馬古道、飄香著一種聞名於世的滇紅奇茗,這千年不絕的悠悠茶韻化作了茶之醇情,引領著我們不停追尋著滇茶古韻的傳承發展,探求著身邊那不朽茶界傳奇。
歷史在這裡沉思。
回望茶鄉的歷史長河,盡管這方水土曾數易其名,但悠久的種茶制茶歷史,讓這裡茶香經久不散,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鳳慶茶抒寫了經世濟民的傳奇篇章,成為了鳳慶叫得響的一張金名片。
時光倒流至3200年前,原住民佈朗族、拉祜族、德昂族的共同祖先——濮人是最早的茶農,他們已經掌握了種茶、制茶和飲茶的方法。
據史料記載,本地馴化栽培茶樹歷史悠久,在瀾滄江畔的小灣鎮香竹箐,有一棵樹圍5.8米、高10.2米的栽培型古茶樹,要四個成年人手牽手才能將它圍抱。
據專家考證,它是世界上樹齡最長的古茶樹,至今已經有3200年的歷史了,被譽為『世界茶王之母『。
它是鳳慶栽培型古茶樹的代表,也是研究茶樹起源演化和茶文化歷史的活化石。
觸摸歷史的脈搏,路因茶而生的魯史茶馬古道,每年有幾萬匹騾馬奔走在崇山峻嶺之間,馬幫的馬鈴聲不絕於耳。
這條茶馬古道開辟於1328年,距今已經有700多年了。
茶馬古道鳳慶段是滇西南北出下關、昆明,西出緬甸的重要通道,是滇西南聯系中原和東南亞國家的動脈。
這條古道不僅是一條經濟之路,更成為一條連通歐亞的文化之路。
萬千茶事有書藏。
明崇禎十二年(1639)八月初六,徐霞客到達鳳慶,喝了鳳慶的太華茶,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他在《徐霞客遊記》中作了記錄:『又下三裡,過一村,已昏黑。
又下二裡,而宿於高簡槽。
店主老人梅姓,頗能慰客,特煎太華茶飲予』由此可見,明代鳳慶的茶文化已經有了相當基礎。
以茶待客、以茶交友的習俗在這裡源遠流長。
茶,不僅是這裡的尋常百姓不可或缺的生活資料,更是延續了深厚了文化底蘊的精神符號。
到了清朝末期,順寧知府琦璘倡導種茶,派人從雙江縣的勐庫引來優良品種大葉茶,大量開山種植。
解放前,全縣茶園面積曾發展到三萬多畝,每年”春茶會』時,商貿雲集,春茶飄香。
當時有名的『鳳山春尖』『鳳山春蕊”暢銷省內外。
有一位茶人的到來改寫了茶史。
1938年抗戰時期,為生產紅茶出口,換取外匯支援抗戰,馮紹裘先生受中茶公司委派千裡迢迢來到順寧,不但開創機制綠茶,而且用大葉種茶創制”滇紅』一舉成名,從而結束了順寧自古以來隻產曬青和炒青毛茶的歷史,使鳳慶成為世界滇紅茶的故鄉。
滇紅茶獲得具有”祁門紅茶之香氣,印錫紅茶之色澤』的美譽,滇紅茶的誕生是世界紅茶發展史上的裡程碑,結束了鳳慶隻能生產青茶和普洱茶的歷史。
據《順寧縣志》記載:『1938年,東南各省茶區接近戰區,產制不易,中茶公司遵奉部命,積極開發西南茶區,以維持華茶在國際上現有市場,於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三月八日正式成立順寧茶廠《今鳳慶茶廠),籌建與試制同時並進』。
當年生產17.4噸銷往英國倫敦,深受國際市場歡迎。
在長期的生產和發展中,鳳慶茶葉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茶葉文化,茶葉早已融入茶鄉人的日常生活中,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會友、以茶聯誼、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人詩、以茶人藝、以茶入畫、以茶起舞、以茶歌呤、以茶興文、以茶作禮、以茶興農、以茶促貿······茶文化起到了很好的發揚傳統美德、展示文化藝術、修身養性、陶冶情操、促進民族團結、表現社會進步和發展經濟貿易的作用。
茶文化還促進開放,推進文化交流,廣交天下,成為人類文明的共同精神財富。
1995年,滇紅禮茶被美國茶道專家協會授予『特別冠軍獎』。
滇紅集團公司茶史館被列為雲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從1991年開始,每年『五一』期間被定為茶文化藝術節。
至今已舉辦了19屆。
節慶期間,可以走茶馬古道,觀古茶神韻、品生茶、賞民族茶藝,這些茶文化活動充分彰顯了『世界滇紅之鄉』的風采。
註:文章摘錄於《滇紅之鄉 鳳慶》,部分照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望聯系作者刪除
文章沒有唯美的圖片,隻有樸實的文字,這就像是我的個性。
我是一個雲南茶區的小茶農,因特別喜歡茶,也因茶結識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茶葉發燒友,這也是人生難得的一份茶緣。
如果你喜歡普洱茶或滇紅茶,可加我個人微信交流:sfy407(長按復制) 邵粉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