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苦、季節苦、沖泡苦,茶葉有幾種苦味?一次性說清楚。《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時間一轉眼,就到了五月的尾巴。

夏天的況味,日漸明顯。

天氣放晴,氣溫升高,太陽照在皮膚上會令人感到偏燥。

雖說,陽光是萬物生長的能量源泉,但灼灼烈日,也是茶樹生長過程中難以承受之殤。

夏季茶園裡,青草瘋長,茶樹嫰梢剛剛展開的芽葉會微微偏紅。

微微發紅的嫩葉,就像長著雀斑的臉蛋。

映襯在嫩綠偏黃的茶葉主體上,顯得格外明顯。

這些嫩葉上的紅斑,是因為茶樹新生葉片蠟質層薄,白毫短,自我保護能力弱,一旦遇到較強的光線後,葉綠素容易受損流失,導致曬成紅斑。

縷縷紅斑是茶樹被曬紅、甚至曬傷的明鑒。

同時,也是大自然為夏茶打下的明顯標簽。

甄別夏茶真身,除了看外觀,還可以從茶味裡進一步確認。

因為和春茶相比,夏茶或多或少對帶有『季節苦』。

談及茶葉的苦味,在這背後大有文章。

《2》

一、季節苦。

和春茶相比,夏茶擁有明顯特征。

經歷了春茶季,茶樹們在入夏後,大多處於休養生息的狀態,少有精力去生發粗壯芽頭。

茶樹新梢上的嫩芽,大多短小且偏瘦。

芽頭底下,還映襯有略微泛紅的嫩葉,不復春季新生細葉那般鮮嫩、青蔥。

再往下看去,嫩葉底下的成熟葉片,也顯得寬大略薄,這是植物的生長本能所致。

夏日氣溫高,茶樹們為了散熱,肯定會讓葉片『輕裝上陣』,生出蠟質層厚實,但本體偏薄的葉片,幫助自身的防曬與散熱。

除了外形變化外,夏茶與春茶的內含物質還存在明顯不同。

春季萬物生發,產出來的春茶,養分含量更豐富。

不論是能提供鮮味的茶氨酸,還是帶來豐富茶香的各種芳香物質,亦或是增添茶湯醇厚飽滿程度的膠質物等,內在含量更為可觀。

而入夏後,氣溫炎熱,茶樹避暑度夏尚且難以顧暇,更何談大量積累養分?

同時,除了養分含量下降外,因夏天光照時間長、日照相對強烈的緣故,會導致茶葉內部生成更多含有苦味的咖啡堿。

所以選用夏茶原料做出來的成品,普遍存在內質不足,苦澀明顯的缺陷,質量不高。

茶圈主流,不提倡采制夏茶。

夏天到了,休養生息才是茶樹們的生活主旋律!

《3》

二、品種苦。

不同的茶樹品種,擁有不同的風味特性。

在武夷巖茶裡,不同茶葉之間的品種特征,更是展現得淋漓盡致。

一茶一味,各不相同。

肉桂有桂皮香,茶香辛銳,茶湯入喉有獨特的辛辣感。

水仙葉片較大,自帶清幽蘭花香,湯感醇厚,隨著樹齡不斷增長,達到老叢要求的水仙,湯感會更醇更厚,木質叢香凸顯。

鐵羅漢帶有獨特的當歸藥香,茶香渾厚,湯感喝著更厚實,深受老茶客喜愛。

由於巖茶的品種眾多,體系豐富的緣故,除了品種香、品種味等劃分外,還專門分出來『品種苦』的說法。

就像喝黃觀音時,因品種本身的特殊性,茶湯嘗入口免不了會有苦感。

並且,不論火功高低,喝黃觀音時,茶湯剛一入口,高揚的花香先聲奪人,茶香濃鬱極了,但還沒等人回過神,茶湯裡就泛起一陣苦味。

等到苦味過去,喉部才能品嘗湯水中的清新甘甜。

總之,這種又香又苦的矛盾茶味,頗有個性。

也正因為這份恰到好處的苦感,讓黃觀音的茶味魅力更為獨特。

而除了黃觀音外,巖茶裡帶有『品種苦』的茶,還有不少。

比如,四大名叢裡的白雞冠。

比如,奇丹和肉桂雜交出來的丹桂。

喝茶時,細細感受這一絲絲微妙的品種苦,也是別開生面的飲茶體驗!

《4》

三、工藝苦。

制茶是一門技術活,做出好茶,並沒有那麼簡單。

茶葉加工時,若是處理不當,會導致鮮葉內部的苦味物質,難以及時排解,導致最終在喝茶時,喝到的茶湯又苦又澀。

比如,走水不暢的巖茶。

又比如,攤晾不及時的白茶。

任何茶葉在加工時,都很看重『時機』。

當茶青鮮葉采下來後,第一時間內需要及時將青葉運送到茶廠,進行加工。

若是一直悶在茶青筐內,底部茶青沒辦法透氣,會將茶葉悶壞。

茶青鮮葉被悶壞、悶得不新鮮後,做出來的茶喝起來鮮爽、爽口程度會明顯下降。

同時因為茶青被悶壞後,鮮葉內部的葉脈網絡產生堵塞,大量多餘的苦澀物質,無法通過後期的制茶流程,排出體外。

導致做出來的茶,喝起來澀感明顯,苦味明顯,品質差了一大截。

說白了,茶葉的『工藝苦』屬於制茶工藝不到位的表現!

《5》

四、沖泡苦。

通俗來說,就是將茶泡苦了。

不知茶友們有沒有試過,明明是同一泡茶,在A的手裡泡出來,輕柔鮮香,茶味清甜;而換到B的手裡去泡茶,卻是風味大變,又苦又澀。

這背後,恰是泡茶手法產生的差距。

泡好一杯茶,對茶具選擇、投茶量、茶水比例、浸泡時間、出湯方式等,都有著細致要求。

如果泡茶時,投茶量增加,但註水量不變。

茶多水少,大量茶味物質濃縮在一起,茶湯滋味不可避免會被泡濃。

另外,在泡茶時,若是沒有及時實現茶水分離。

將茶葉一直悶泡在蓋碗內,將原本可以泡上十來沖的茶湯滋味,一次性濃縮成2-3沖茶湯。

這樣泡出來的茶湯滋味,別提有多濃、多苦澀了!

《6》

五、茶味苦。

茶葉的本味裡,天生含有一定苦味。

因為茶葉、咖啡、可可等,都含有一定的咖啡堿。

美式黑咖啡,不加糖、不加奶進去調味,喝一口就能嘗出直白的苦味。

可可含量超過90%的純黑巧克力,味道也是極苦,少有人能接受得來。

而直接泡茶不加任何調味,好茶喝起來卻不會過分苦澀,這又是為什麼?

因為好茶內部含有豐沛的茶味物質與養分物質,能中和茶湯裡的苦味。

比如,高山白毫銀針的芽頭,白毫密佈,養分充足。

它不僅含有大量提供毫香的芳香物質,還擁有足夠的茶氨酸。

茶湯泡出來後,隻會令人感覺茶味格外鮮爽,毫香蜜韻凸顯,湯感稠滑無比。

而那些包裹在稠湯內部的微弱苦味,大可忽略不計。

《7》

世間萬物,相生相克。

一杯茶的滋味體系裡,也存在同樣的道理。

越是品質突出的好茶,茶味層次越是復雜,像是天邊的晚霞,瞬息萬變,精彩萬千。

喝入茶湯時,清甜感像一片雲,輕盈浮現。

轉瞬之間,醇厚湯感像一朵雲,悠悠而過。

再然後,回甘生津、唇齒留香等回味,就像山間升明月,徐徐而現。

至於那些負責苦味、澀味等刺激性風味的『烏雲』,根本不會搶鏡。

陽光出來後,烏雲就躲在了陰影處。

而對擁有絕對品質優勢的好茶而言,完全擁有能實現茶味不苦不澀,但格外醇厚清甜、回甘生津、回味持久的硬實力!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