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合和昌一款新品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行首發式,引發坊間的廣泛關注。
而在今年6月米蘭世博會舉辦期間,天士力旗下的帝泊洱普洱茶珍同樣高調宣佈登陸歐洲市場。
普洱茶品牌『國際化』,曾經是多少品牌廠商的夢想,但這些廠商出洋『鍍金』之後,家裡的問題是否就解決了呢?
合和昌『中歐之星』在俄首發
普洱茶外銷的歷史,以18世紀茶馬古道開通為始。
但因國內外飲茶習慣差異,普洱茶出口一直以來存在著顯著的局限性。
據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茶葉分會數據,2014年普洱茶總出口量為3385噸。
相對於2005年2188噸的出口量,十年間增幅僅有區區54.7%。
從外銷區域分佈來看,除了近年來港臺相對穩定的需求之外,普洱茶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韓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
受制於綠色壁壘、生產標準化程度偏低、品牌意識欠缺等諸多問題,能以品牌敲開海外市場大門的,眾所周知的也隻有中茶、大益、下關等幾個品牌的部分產品,不過出口量十分有限。
以下關『銷法沱』為例,1976年在廣交會上首次接到法國訂單,30多年來累計出口量也隻有5000噸左右。
而其它能夠做『出口』生意的廠家,要麼幫外商代加工,要麼以供應原料為主,仍停留在整個茶產業鏈的最底端。
2014年以來,國內普洱茶行情急轉直下,一些品牌廠商開始將觸角轉向外銷市場:龍馬同慶號在臺灣茶展亮相,鬥記普洱繼續深耕韓國市場,龍潤茶非洲馬裡開店,中茶作為『國禮』饋贈APEC嘉賓……至今年,帝泊洱、合和昌先後在歐洲市場推介特色茶品,企業的一系列『國際化』嘗試,或多或少都在近乎一潭死水的國內市場激起了一點點漣漪。
但遺憾的是,普洱茶行業面臨的共同問題,好像並未真正找到出路。
下關『銷法沱』
從前述出口數據分析,普洱茶外銷的難度可想而知。
品飲習慣、嚴苛的食品安全認證標準隻是一方面,最關鍵的是,國內茶界盛行的『越陳越香』、『囤茶』理念根本行不通。
在國外高度市場化、品牌化的茶品消費語境裡,性價比才是王道。
普洱茶廠商敢於走出國門,積極的意義在於品牌意識的提升,但在海外顯然要遵循『茶是消費品』這一前提條件,否則誰跟你玩?
如果僅盯著港臺茶商有限的訂購需求,顯然同『國際化』的初衷相去甚遠;若希望憑借一兩款個性產品『登陸歐洲』,是否應先考慮解決產品的標準化、價格策略、目標消費群這些最基本的問題,而非『出口轉內銷』給國人,繼續以前的『越陳越香』炒作路線。
在歐美的現代化茶店,泡茶早已實現『傻瓜式操作』,快速、便捷、簡單,逐漸像咖啡館一樣普及開來。
茶品口感、形態的標準化,價格的親民化,是實現消費普及的前提條件。
在國內市場,相信絕大多數普洱茶廠商尚未真正解決這一問題,這也正是當前普洱茶產業的困境所在。
照搬傳統模式到國外,顯然行不通;『鍍金』歸來,若不著力解決消費路線問題,顯然也難以為繼。
由此想到印度的一個跨境茶電商平臺Teabox,他們成功地把簡裝散茶賣到90多個國家和地區。
Teabox這樣說,『不為經銷商,不為代理商。
隻為茶葉愛好者能喝到一杯純粹的茶』如果普洱茶廠商們能夠做到這一點,或許外銷、內銷都不是什麼問題了。
作者:徐盛偉
來源:南方都市報
編輯:茶泡泡網老牛
我要點贊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