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時的『苦後回甘』是怎麼回事?《圖+文》

大多數人初嘗茶味的第一印象便是『苦』,但隨後便感受到了一絲『甜』,這便是回甘。

所謂回甘,就是初嘗苦味,之後喉嚨返回甜味,苦甜交織共同作用形成的獨特體驗。

茶入口舌,清甜微苦,在口腔回味綿長,隨著時間的推移,甜味逐漸超過苦味,最終以甜味結束,在一口茶的滋味間,展現十足的反差與對比,給味蕾帶來神奇的沖擊。

同時,回甘是否持久也是人們判斷好茶的重要指標之一。

引起回甘的物質有哪些?

茶多酚

多酚類物質在茶鮮葉含量中占高達18%-36%,呈現苦味和澀味,茶多酚的含量與茶湯回甘強度有很大的關系。

黃酮

黃酮是茶多酚的一種。

茶葉中的黃酮類多數以糖苷形態存在,是茶葉水溶性黃色素的主體,占茶葉幹重的3%-4%,黃酮類化合物具有多種生物活性,是重要的抗氧化劑。

黃酮的味覺表現十分特殊,入口苦澀,一段時間後呈現自然甜味。

氨基酸

氨基酸是構成茶葉鮮、爽的主要成分,含量約占總量1%-3%,能緩解茶湯苦澀味,增強甜味,茶氨酸在芽與第一葉中含量最高,往下逐漸降低,春茶中氨基酸含量比夏、秋茶高,因此春茶的鮮味和回甘都更為悠長。

實驗證明,鮮葉中氨基酸含量為1.59%,加工後隻有白茶比鮮葉增加將近一倍,比其他五類茶的含量高1.13-2.25倍。

有機酸

有機酸,在茶中約占總量的3%,且在制茶過程中含量還會增加。

有機酸通過刺激唾液腺的分泌,讓人感覺回甘生津。

糖類

綠茶中,多糖類占了總量的3.5%,它們名為糖卻不甜,而是靠其一定的粘度在口腔滯留,通過唾液裡的唾液淀粉酶催化成麥芽糖,正是催化過程產生的時間差,造成了苦而後甜的回甘效應。

回甘與茶葉品質有關系嗎?

回甘的甜度輕重並不是辨別茶好壞的絕對標準。

比如一些質量較低的茶葉,因其茶湯味道過於苦澀,由對比而產生的甜味就較為強烈。

或者一些茶類本身甜味就較明顯,容易與回甘混淆。

如紅茶富含具有甜味的茶紅素,飲茶時所感受到的甜更多來自於舌尖,而非喉嚨中返回的回甘。

那麼,怎樣判斷一杯茶回甘的好壞呢?

飲一大口茶湯,使茶湯充滿口腔,慢慢感受其收斂性和刺激性。

咽下後如果舌面或舌底有津液緩緩釋放,並伴有甜甜的口感,且持續長時間也不減弱,便可以稱為回甘持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