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湯子』致9人死亡,茶葉放冰箱就一定安全嗎?《圖+文》

前幾天,黑龍江一家庭聚餐食用自制『酸湯子』中毒事件導致了9人死亡,在網上引發了巨大的恐慌。

『酸湯子』是一種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成的粗面條,主要流行於東北地區。

這一次引發中毒事件的『罪魁禍首』,就是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產生的一種毒素,它的耐熱性極強,任由煎、炸、煮、燉都不能破壞它的毒性,目前對米酵菌酸尚無特效解毒藥物,一旦中毒,病死率可達40%以上。

而之所以會催生出這種致死毒素,是因為『制作的酸湯子食材已在冰箱冷凍了一年,因為冰箱放不下,就從冰箱裡拿出來放在陰涼潮濕的地方放了幾天』,很有可能是『放冰箱一年』、『拿出放陰涼處幾天』的條件繁殖了致命的細菌。

這也太嚇人了!

生活中我們也常以為把食物放進冰箱,就萬事大吉了。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但往往由於不恰當的存放方式,各種食物混雜在一起,同時也為細菌滋生創造了條件。

如果沒有掌握好『正確的冰箱使用方法』,那麼你家的冰箱也許每天都在幫你養細菌。

茶道君特別向大家推薦之前丁香醫生的一篇文章,上面非常全面地講述了『正確的冰箱使用方法』。

點擊左邊的藍字即可跳轉。

而作為專業的茶媒體,我們也特別請到了三位茶業的權威專家,跟大家聊聊『茶葉到底應不應該放冰箱,以及茶葉該如何儲存不變質』等問題。

其實把茶放冰箱還是很有必要的,不過,也不是所有的茶葉都適合放冰箱。

綠茶、清香型烏龍茶以及抽濕茶久就比較適合放冰箱。

綠茶沒有發酵過,一旦沒有存放好很容易變質。

存放小貼士:如果是非散茶,建議先檢查茶葉包裝的密封性是否良好,再套一個幹凈的密封袋,避免串味;如果是散茶,建議把茶葉先裝進幹凈、無味的密封袋以及茶葉罐中,再放入冰箱。

存放小貼士:如果是非散茶,建議先檢查茶葉包裝的密封性是否良好,再套一個幹凈的密封袋,避免串味;如果是散茶,建議把茶葉先裝進幹凈、無味的密封袋以及茶葉罐中,再放入冰箱。

相對而言,像黑茶、普洱茶和白茶,更是講究後期的陳化所體現出的飲用價值,這類越陳放口感越好,且越值錢的茶,就不必放冰箱。

因為冰箱溫度太低,低溫反而會抑制生物酶的活性,影響茶葉的轉化。

另外,花茶類也不要放冰箱,不然它的香氣會被冰箱吸收而變得普普通通了。

存放小貼士:一般來說,不發酵的綠茶和輕發酵的閩南烏龍茶、臺灣烏龍茶等一般建議當年飲用;紅茶、黃茶、重發酵或焙火的廣東烏龍、閩北烏龍等建議在2-3年飲用完畢。

以黑茶為例,一般散茶或緊結程度不高的黑茶正常存放1-2年即可有較好的品飲價值;緊結度較高的一般3-5年品質即達優異;如果存放十年,甚至二十年以上,其品質成分仍然繼續轉化。

存放小貼士:一般來說,不發酵的綠茶和輕發酵的閩南烏龍茶、臺灣烏龍茶等一般建議當年飲用;紅茶、黃茶、重發酵或焙火的廣東烏龍、閩北烏龍等建議在2-3年飲用完畢。

以黑茶為例,一般散茶或緊結程度不高的黑茶正常存放1-2年即可有較好的品飲價值;緊結度較高的一般3-5年品質即達優異;如果存放十年,甚至二十年以上,其品質成分仍然繼續轉化。

因此,在黑茶存放過程中,只要注意貯藏條件合適,完全不用擔心其過期問題。

退一萬步來說,如果存放不當,導致茶葉受潮了,那麼還能飲用嗎?

是否可以飲用需要根據茶葉受潮時間的長短和程度來判斷。

若受潮時間短、影響程度小,茶葉未變質,可立即烘幹、炒幹,去除多餘水分,茶葉尚能飲用,但飲用價值降低;若受潮時間長、影響程度大,茶葉已經變質,甚至黴變,茶葉就失去了其使用價值,就不要飲用了。

事實上,在國標中也沒有陳述茶葉是否一定要有保質期,隻是規定外包裝上要標註保質期。

根據GB7718-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規定,茶葉外包裝上必須標註保質期,雖有規定不同茶類的貯存條件,但也沒有規定茶葉的保質期是多久。

總的來說,除了白茶、普洱、黑茶等老茶『保質期』長一些,其餘的綠茶、紅茶、烏龍茶等均不主張長期儲存,不然存放到後面,即使沒變質沒過期,它的風味也大不如前了。

所以一款好茶的風味,一定要趁著最佳適飲期去喝,才能喝到好茶的絕佳滋味。

最後,不管是不是存茶,希望大家都不要囤積食品,定期清理檢查冰箱,吸取上面案例的教訓。

作者 | 茶道君

部分圖片 |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