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中的杯香指標【大臻普洱茶堂14】。《圖+文》

本文為大臻普洱茶堂 第14篇文章

導讀:聞杯香是茶藝的一部分內容,在普洱茶類更註重內在的茶類中,如何進行客觀評價?

在茶界,『掛杯』又稱『掛杯香』,俗稱『杯底留香』,即洗茶第一泡從公道杯倒掛後,趁熱在杯口聞一下,然後等公道杯稍冷或晃幾下再聞。

隨著『掛杯』一詞關注度的提高,業界逐漸流傳著一種『以掛杯判別普茶好壞』的說法,那麼,很多人不禁以疑惑『好茶』真的就一定掛杯嗎?

對普洱茶這類更關注內在的茶來說,杯香這個指標有多大的重要性?

近幾年,喝茶的人喜歡說到掛杯一詞。

聞蓋香,聞杯底也是茶藝的一部分。

賣茶人也喜歡讓茶客聞一下杯香以證明茶的優秀,增加參與感和體驗。

聞公道杯或小杯。

掛杯香當然也是茶香的一部分。

杯香的根本是香氣的成分。

從化學成分來說,香氣是茶葉中散發得最快的成份。

一個茶可以參照香氣,但也不能守著一個香型找尋。

有掛杯香總是讓人舒服和愉悅的。

但如果簡單的歸納成古樹茶有掛杯香,喬木茶不明顯,或是易武是什麼香,佈朗山是什麼香。

這就難免有以偏概全了。

想起杯香這個事來,好像在茶山很少特意去聞這個方面的。

這些年按大臻制茶經驗總結。

香氣是制茶過程和保存過程中很不穩定的一項。

時間的轉化,天氣,沖泡。

如大臻做過的娜罕蘭香,和做過的蠻磚的香型新茶階段的蜜香,果香,蘭花香,冰糖香等也會隨時間在改變。

如果是放在昆明或易武或廣東那香氣則更加有不同。

完全是兩個茶的感覺。

但香氣不會憑空消失,內質存在會轉成其它的內質。

對普洱茶而言,『掛杯』也稱『掛杯香』或者『杯底香』, 掛杯香一般是針對前面幾泡茶而言的,所謂的『掛杯香』是指洗茶的第一泡茶湯,倒出公道杯後,隨即用鼻子在杯口聞一聞,等公道杯稍微冷再晃動公道杯繼續聞一聞。

起初,『掛杯』一般用來形容品酒(尤其是葡萄酒),指輕緩的搖杯中的酒,讓酒液均勻地在杯壁上轉圈,然後停下來。

那麼,一個茶有人對掛杯香感覺明顯,有些人則感覺不明顯。

這有幾方面的原因。

一是嗅覺情況,敏感度或人體呼吸系統是否在正常狀態。

這是客觀的。

二是杯子問題,有些杯子材料更掛杯,玻璃,陶材料的不同也會引起,杯子深,杯口小的則明顯更香。

一個茶器用的時間長了之後,掛杯效果會弱化。

三、茶階段不同也會有不同。

才做下來的新茶,幹燥一段時間後的新茶,存放幾年的茶,又不同。

四、茶區氣候也會有差別。

比如,大臻在做2015年的純臻年代易武時,當時在易武怎麼喝也沒有掛杯香。

但拿回昆明後則一泡就有。

這大約是易武的氣候更潮濕,濕度大,香氣無法表現出來。

五、還有,當然是茶方面。

掛杯好的不一定代表茶樹樹年齡更大或更好的品質。

畢竟香氣從

另:

普洱茶『掛杯』之說

首先,經常喝普洱茶的朋友都知道,普洱茶不以香氣著稱,而以滋味取勝。

論香氣,鐵觀音的香十分醇厚濃鬱,像茉莉花一般香氣逼人充盈滿屋;而普洱茶的香,則像荷花一般縷縷幽香淡雅清幽。

其次,普洱茶的杯底留香又與茶具(杯子的材質、造型)、水等因素有關。

不同的茶具由於其結構的不一樣,泡茶過程中的茶湯、香氣及各項感官指標等各不相同。

不同山頭的茶,香氣各異、口感獨特,譬如:老班章的暗香,聞幹茶時有梅子香等香型,但泡開後聞茶底反而香氣低沉。

有些則相反。

所以,『掛杯』可以作為評判茶葉好壞的依據之一,然而僅追求普洱茶的『掛杯』也勢必會與好茶失之交臂。

畢竟『掛杯』是由於普洱茶本身內質飽滿、湯色濃醇,類似紅酒掛杯,但有些好茶卻沒有掛杯之說。

在普洱茶愛好者眼中,普洱茶有變化無窮的魅力,但我們也提醒,不要用這個指標相信和否定一個茶。

畢竟茶的評價需從各方面進行綜合。

不能簡單用掛杯香的問題來評價一個茶,這個隻是一方面的指標,但不一定是必要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