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價巖茶榜單』想普洱茶行業的一些事。《圖+文》

這兩天看了中央臺和人民日報的關於『2021年天價巖茶』榜單的一些報道。

基本情況:記者拿到一份最新的『2021年天價巖茶』榜單,上榜巖茶分『非賣品』和『在售品』。

『非賣品』有18款茶,每斤價格均在10萬元以上,售價在30萬元以上的巖茶有14款;『在售品』有七八十款,每斤價格在5萬元以上。

賣點:擁有千年歷史的武夷巖茶以工藝繁復、制作周期長、品質獨特著稱,價格向來不菲。

近年來,部分巖茶價格呈現數倍乃至一二十倍增長,從每斤數千元、上萬元漲至十幾萬元甚至數十萬元。

春節期間,記者調查發現,『天價巖茶』愈演愈烈,有的還打著『非賣品』名義『天價』出售,少數巖茶被炒作成『辦事茶』『送禮茶』,成為熱門高端禮品,並滋生回收、代售等變現業務。

誰是『天價巖茶』幕後推手?

巖茶是傳統名茶,茶好,了解得不多,但應該也不至於有喝了要上天的感覺,任何一種茶都不會。

看到10克1泡的茶葉數千到萬元的時候,也是感覺出了很大問題。

是10克,不是1000克。

當然,寫這個文章,完全不是對巖茶有意見,而是想想普洱茶做茶人的態度,這也是整個茶行業的問題。

每年新一年茶來臨,茶農也到處在宣傳,很多古樹普洱茶的賣點,核心的點是:因為珍稀,數量少,口感獨特,所以價高是正常的。

這理由和巖茶的本質其實並沒有不同。

很多收茶人,也是總在吹,這個寨子裡唯一的五公斤被我收了,那個寨子三棵樹被我包了。

真假先不論,其實我對這樣的事沒有一點興趣,回到15年前,山高路遠,工藝不完善,做好茶難,但現在,其實做好茶不算太難了。

唯一的難點是價格,有錢可以搞定,當然,尊重有錢人也是有的態度,但不應該來學,有錢人也不用太得瑟。

我們需要思考的是這到底是不是正常的?

因為少就貴,可以成立,也可以完全不成立。

因為正宗,所以天價?

是因為,因為量少的古樹茶可以溢價,但溢價個10倍,20倍,這就是沒有道德了。

當然,上面說的,很多茶人會說,我們隻是在原料價上加了一點,原料就這麼高。

這又說到另一個問題,茶商的責任是什麼?

茶商和制茶人尊重每一個環節的勞動,但不是盲目的順從。

社評說:『天價巖茶』不僅擾亂市場,也會讓茶農受到傷害。

報道顯示,這些年高端巖茶火爆,受益的卻主要是茶商和少數茶農,武夷山大多數茶農不但沒有受益,反而成為受害者。

比如,『天價』等亂象,導致巖茶的信譽度有持續下降趨勢,乃至大量中低端巖茶遭遇市場滯銷『寒流』,其對相關產業的傷害不能小覷。

不是說別人說好,我們就說好,

不是說別人爬過幾個山采來的,就一定是價高的。

不是說別人說賣這個價,所以我們賣得高是成立的。

是需要幫你的顧客進行選擇,進行把控的。

好醫生不是隻會打抗生素的和下猛藥的。

我們可以熱愛茶山,但這不是將價格隨意拉高的理由。

做茶人的意義:不是一個傳聲器,更不是一個放大器,需要做個過濾器。

我們需要尊重別人的勞動,但也需要一個度。

對一些價格不高的區域,生態好的前提下,進行一定幫助,也是需要的。

做茶人不是一個傳聲器:不是說這幾棵樹很牛很遠,就一定是高價茶,

做茶人更不是一個放大器:將幾千吹成上萬。

做茶人做個過濾器,每位茶農都會說自己家的茶是最好喝的,我們需要用實際的學習和對比分辨價與質的邏輯。

茶界多年,這幾年每一家炒茶王樹之類的公司,無非是掛個佈標,爬上去幾個人,搞一些文章出來。

真正的喜歡喝茶人巴不得將好茶的源頭不告訴別人,偷偷的自己躲起來喝的,而不是巴不得全世界知道。

炒茶王樹從市場方面來說這方式確實粗暴有效,但這樣的公司還是遠離,因為這樣的公司是註定營銷成份大過產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