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安溪的鐵觀音,也有不少網友認為鐵觀音是綠茶。
但是,鐵觀音屬不屬於綠茶呢?
鐵觀音的茶品中,總共包含幾個類別呢?
都隻聽說過可以分為清香型和濃香型,還有沒有其它品類呢?
每一類別的鐵觀音又各有何特點呢?
作為一個新手茶友,首次購買鐵觀音該如何選購呢?
帶著諸多疑惑,請網友們允許小編來給大家做一個鐵觀音知識分享。
首先先糾正一下很多網友的誤解,不是所有外觀呈現綠色的茶葉都是綠茶,就像鐵觀音;不是所有的烏龍茶都是烏黑色的,就像鐵觀音。
所以,鐵觀音是烏龍茶,不是綠茶,如假包換。
廣大網友們別再陷入『望文生義』 和『思維定式』的誤區了。
以下,小編主要是從制作工藝的角度出發,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根據制茶工藝的差異,鐵觀音從大類上,可以劃分為清香型,濃香型和重火炭焙型《熟茶》。
清香型根據工藝上的略微區別,又可以細分為正味《閩南也叫『正炒』》,消青和拖酸三類。
消青工藝又衍生出消正和消酸兩種類型。
以上七種類型的鐵觀音茶葉都是目前市場上的主流產品,其中清香型《可細分為5種》的鐵觀音最受市場歡迎,銷量也最大。
本文小編就重點介紹一下清香型鐵觀音。
1.正味《閩南也叫『正炒』》
正味的鐵觀音在制作工藝上,通常是在茶青采摘後的第二天早上下鍋進行炒青。
幹茶外觀上
呈現暗綠色,色澤度偏暗,不鮮活,通常感覺比較黑,視覺感官較差一些。
香氣上
主要是以『幽香』風格為主。
幹茶和茶碗蓋香都不明顯,即使是上品,第一道水的茶碗蓋香也很微弱,淡淡的幽香。
第二道,第三道水後,雖說香氣逐漸明顯,依舊是淡雅幽長,但香氣後勁十足,幽香持久悠長,哪怕是第五道水過後。
『七泡餘香』最初指的就是正味的鐵觀音。
口感上
正味的茶湯『軟』,口感柔和,順滑,濃稠,飽滿。
一入口就讓口腔感覺很舒服,口感較淡,清新淡雅。
所以,正味的鐵觀音比較適合嗅覺和味覺較敏感,具有一定的茶葉品鑒水平,比較懂茶的資深茶友。
小編在茶葉銷售的過程中,經常會聽到很多茶友說『正味的茶比較沒味道』之類的言語,從而判斷正味的茶葉不好。
2.消青
消青的鐵觀音在制作工藝上,通常是在茶青采摘後的第二天下午至晚上下鍋進行炒青。
中午或鄰近中午炒制的,稱為消正;傍晚或晚上炒制的,稱為消酸。
幹茶外觀上
消青的幹茶呈現砂綠色,色彩鮮活度較正味的高,視覺感官較好一些。
香氣上
茶碗蓋香明顯,張揚,嗅覺刺激較正味鐵觀音強,很容易被辨識出來。
上品消青鐵觀音可以做到蓋香尖銳,極具穿透力,以高香見長。
口感上
口感較為厚重,濃烈;茶湯還算柔和,細膩,相比正味的差一些,達不到『滑』的境界。
所以,消青的鐵觀音比較適合剛入門的年輕茶友,因為高香重口,而得到眾多茶友的喜愛。
3.拖酸
拖酸的鐵觀音在制作工藝上,通常是在茶青采摘後的第三天凌晨或清晨下鍋進行炒青,搖青程度最低。
幹茶外觀上
拖酸的幹茶通常呈現新鮮的青綠色,猶如剛從茶樹上采下來一般。
色澤鮮活度最高,視覺感官最佳。
香氣上
青酸味明顯,嗅覺刺激最強,香味辨識度最高。
口感上
口感最重,茶湯品嘗起來,有青酸感,口腔的味蕾刺激強勁。
因而,拖酸的鐵觀音最適合剛開始嘗試喝鐵觀音的茶友,但喝的時間長了,好感程度就會逐漸降低。
4.消正
消正的鐵觀音在制作工藝上,融合了正味和消青兩種制作工藝,炒青的時間介於正味和消青之間,略推遲於正味鐵觀音。
香氣高於正味鐵觀音,口感的細膩,柔滑程度高於消青鐵觀音。
可以說,消正的茶品兼具了正味和消青的各項優點,極具品飲和欣賞價值。
5.消酸
消酸的鐵觀音在制作工藝上,融合了消青和拖酸兩種制作工藝,炒青的時間介於消青和拖酸之間,略推遲於消青鐵觀音。
香氣類似消青茶,高揚依舊,略顯微微酸味。
口感青酸鮮爽,有活力,重口程度低於拖酸茶。
6.濃香型與熟茶
濃香鐵觀音在制作工藝上,是在清香鐵觀音的工藝基礎上,再追加一道焙火工序,持續5-12小時。
根據火候,又可分為輕火,中火,重火《老火》。
老火慢焙就得到鐵觀音熟茶。
濃香型鐵觀音幹茶顏色從黃褐色到黑褐色,焙火程度越深,顏色則越深。
香氣更豐富,濃鬱,在自然地花香上又有,栗子香,糯米香和韻香。
口感最為醇正,厚重,甘甜,爽滑。
比較適合資深的,年紀較大的老茶友。
總結一下,清香型鐵觀音中,論香氣高揚程度的排名,拖酸 > 消酸 > 消青 > 消正 > 正味;論香氣的幽雅程度的排名,則完全相反,正味最佳,拖酸最差。
論口感柔順爽滑,好喝程度的排名,正味 > 消正 > 消青 > 消酸 > 拖酸;在口感厚重,味蕾刺激程度的排名,則完全相反,拖酸的味蕾刺激程度最強,正味最弱。
因而,小編建議:如果你是懂茶的,具有一定茶葉品鑒能力的資深鐵觀音茶友,你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任意選擇以上各種鐵觀音茶品;如果你是鐵觀音新手,剛開始嘗試鐵觀音,你可以從拖酸或消青類《包含消酸和消正》開始入門。
如果從正味開始入門,就會跟很多網友一樣覺得『沒什麼味道』。
好了,我是『閩南聯邦調茶局』,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我將為您持續分享茶葉知識,咱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