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茶鄉浉河港,信陽毛尖茶飄香。《圖+文》

以前,浉河港位於浉河的上遊,從浉河港出發,沿著浉河或步行或乘舟就能到信陽市內,我想浉河港也是因浉河的港口而得名。

五六十年代為了要把淮河治好,就在浉河修了一個大壩,就是南灣大壩。

大壩修好後,大壩以上的浉河就成了現在風景如畫的南灣水庫。

南灣水庫的形成,直接改變了浉河港的生態環境,浉河港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山水茶鄉,要不,水可不會像現在這麼多。

有時候在想,如果沒有南灣大壩,浉河港的毛尖會不會有變化,還能有這種品質嗎?

(龍潭)

浉河港鄉位於浉河區西南部,人口2.8萬。

轄1個居委會,郝家沖、桃園、陡坡、夏家沖、黃廟、易廟、西灣、白雲、龍潭、馬家畈、黑龍潭、林場、四望山、胡崗、白廟、大田、豐家沖17個行政村。

革命紀念地有新四軍五師司令部舊址和四望山農民暴動舊址。

浉河港具江南水鄉風韻,浉河港是聞名遐邇的金獎茶鄉。

浉河港處於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平均海拔在700米以上,氣候溫和,空氣濕潤,土壤肥沃,晝夜溫差大,生態環境最適宜茶樹生長;種茶歷史悠久,所產茶葉早在唐代即為朝廷貢品,有著豐富的栽培管理炒制經驗,具有生產名優茶得天獨厚的條件,是金獎”龍潭牌”信陽毛尖的正宗產地。

全鄉現有茶園面積近13萬畝,年產幹茶260萬公斤,產值4.5億元。

所產茶葉素以”外形細、圓、光、直、白毫顯露,內質湯清、色綠,香度濃鬱持久,滋味醇厚”而飲譽中外,被茶葉著名專家、中國茶葉質量評委於傑譽為”茶王之鄉”。

浉河港的茶葉,按產地來分,大致分為大山茶和小山茶。

大山茶離南灣水庫要遠一些,大山茶的滋味要好於小山茶。

小山茶一般產自環繞南灣湖的小山上,味道稍遜,價格低於大山茶,畝產量要高於小山茶。

按品種來分,可分為本地種《俗稱旱茶》和外來種《主要是福建大白茶》,本地種產量低於外來種,外形沒大白茶好看,但是滋味好於大白茶,茶農偏向大白茶,新開的茶園一般都種大白茶。

浉河港是信陽毛尖的主產地,一個鄉有13萬畝,比很多產區一個縣的面積都要多,不知道是不是全國茶園面積最大的鄉鎮?

浉河港也是高檔信陽毛尖的產地,這裡的茶葉價格要遠遠高於信陽其他地方的茶葉《董家河的有些地方的茶葉有的一比,但是量上面遠遠少於浉河港》。

浉河港的茶葉價格,就春茶來說,在浉河港的茶葉市場上農民賣給茶商的價格,在2000年以前,一般都在100元/斤以下,但是每年都在上漲,2000年後高檔的茶葉漲到100元/斤以上,03、04年漲的比較多,也就是在這兩年,在退耕還林政策下,大量的農田改成茶園,同時大量的荒山改種成茶葉,茶園面積增長很快。

05、06、07茶葉價格穩步上揚,每年有10-15元的漲幅,大概從07年開始,由於價格上漲,往年被大量棄采的夏茶開始被采摘。

08年因為雪災影響,價格有20元的漲幅。

09年,從目前市場情況來看,茶葉價格大幅上漲,遠遠超過很多人的預期,高檔茶的每斤大概上漲100元,低檔的也有50元的漲幅,現在,最高檔茶的在當地市場快到400元/斤,再高隻是個別特例,最低檔的也有150元/斤。

這個價格遠遠不如西湖龍井、碧螺春,但是卻高於很多綠茶。

如果今年春茶價格能這樣保持下去,茶農已經比較滿意,一畝春茶能采20斤幹茶,按每斤200元算,有4000的毛收入,除掉1000多的采茶成本,每畝有近3000元的純收入,還不包括夏秋茶的收入和其他收入,當然夏秋茶收入要少多了,浉河港的人均茶園面積要高於很多產區,算下來,茶農的收入已是很不錯的,從各處的別墅式的農家可見一般。

至於今年茶葉為什麼會突然漲價,我覺得可能有以下兩個原因:一是,去年茶葉產量偏低,今年庫存早早就空了,茶葉開采前,整個鎮都難找到一斤去年的高檔春茶;二是,浉河港的茶葉新增的產能已在前幾年釋放完畢,今年浉河港的產量要保持基本穩定,而對高檔茶的需求卻一直在上升。

可以預見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浉河港的茶葉價格會繼續上漲,甚至像今年一樣要大漲。

因為浉河港的信陽毛尖采摘要求非常的嚴格,現在一般單芽,或小一芽一葉《也叫次芽,最近兩年采出現的新詞語》,而本鄉的茶葉較多,從八十年代後期,每年都有外地人到本鄉采茶,以前比較少,從00年以後,由於新開大量茶園,每年需要大量的外來采茶工,也由於年輕女孩到沿海打工,『茶葉妮』這一曾經被廣泛使用的詞語也被『打茶葉的』取代《信陽管采茶為打茶》,而『打茶葉的』又以附近縣市的農村留守婦女為主。

一般一個人一天可采3-4斤青茶,約3.5斤青茶可制一斤幹茶。

這幾年,信陽毛尖的手工制作完全被機械制作取代,殺青用滾筒殺青機,揉捻用電動磨和炒茶機,就是最後一道工序-理條依然要用手工。

用滾筒殺青效率高,顏色更好看,茶葉也更齊整,但是滋味來說,可能還是比手工的要差點。

不過不管怎麼說,機械確實把茶農從繁重的炒茶勞動中解脫出來,以前是每炒一會就汗流浹背,現在幾乎不用費什麼體力。

茶葉的銷售方面,以前茶農都是到鎮上的茶葉市場銷售,現在通訊工具發達了,浉河港官網代表信陽毛尖核心產區的信陽毛尖茶基地直銷網,打響了信陽毛尖茶的聲譽,也帶來鄉村的繁榮。

鄉間小路變成了水泥大道,銷售渠道越來越多。

看看茶葉早市,賣茶的好像一年比一年少,而外地買茶的卻一年比一年多,往年是拼命外茶商櫃臺擠,隻從茶葉外形交易,現在是把茶葉往櫃臺一方,泡上一杯,一邊互相調侃,一邊品,一般砍價還價,很是悠閑。

除了茶葉,在介紹一些浉河港美食、美景。

浉河港的魚尤其的好吃,很多知道沒有污染的南灣魚也是魚中的極品,很少人知道浉河港本地人更喜歡深山的湖裡、池塘裡天然生長的魚,因為絕對不用餌料,又因為是山泉水,再加上低溫,魚肉更加的細嫩,不過要想吃到這種魚一定要到當地的茶農家。

浉河港的豆腐也被人稱道,可能是因為水好,浉河港的豆腐特別的嫩和香,很多旅行的人走時除了帶一些茶葉,就是帶一些豆腐。

另外,山上也有很多的野味,各種野菜,像娃娃拳、馬齒莧等就不要說了,冬天,如果連續下大雪,高山上的野豬,野羊會到低山上覓食,雖說是國家保護動物,農民可管不了這麼多,帶上獵狗,拿上棍棒,打獵去了,能打到一隻,過年有客人可是很好的菜肴。

美景,更是多,但從自然景觀的美麗程度來說,大概不會遜於國內的任何一個景點。

從信陽市經龍潭到浉河港的那條路的兩邊的風景非常的好,右邊是南灣湖,湖面上水波凌凌,左邊是山,山上茶園青青,坐在車裡,好像在水上漂,又像在山中遊,不知道這種美妙的感覺還能在什麼地方體驗到。

南灣湖有各種景點可以遊玩,有名的有鳥島、猴島等,山上如龍潭等,這些很多人都知道。

還有一些藏在深閨的,過去因為交通不便,不為人知的。

比如喜愛登山探險的,可以嘗試一下四望山,四望山海拔比雞公山低,但是地勢更加復雜,因為四望山被群山環繞,遠遠能看到,登上去卻需要很長時間。

四望山腳下的老君洞水庫,非常奇特的是有兩塊巨石相互依靠,形成一個有一間房那麼大的洞,據說李先念在裡面辦公過。

還有三口缸,瀑佈下面的巨石有神奇的三個缸大的洞;還有千年銀杏樹,樹身要幾人合抱。

還有很多叫不出名的,當地人可能已經習以為常,也許一種你從來沒見過的鳥,你從來沒見過的樹或果實,哪怕是一個外形奇特的石頭,可能都會給你意外的驚喜。

如果你在城市呆的累了,也可以到浉河港的深山的茶農家躲上幾天,山裡新鮮的空氣,無污染的食物,淳樸的茶農,絕對會讓你睡個好覺,也會讓你心神安寧。

信陽產茶很早,故有茶聖陸羽:

淮南茶,光州上

又有蘇東坡:

淮南茶,信陽第一

但信陽毛尖《注意不是信陽茶》確是一個年輕的名茶,仔細考察,可以說信陽毛尖在十大名茶中是最年輕的。

信陽毛尖可以『車雲山毛尖』於1915年巴拿馬世博會獲金獎為其誕生日《註:信陽茶實際制作方法有很多種,信陽毛尖在1915年前後在借鑒西湖龍井和六安瓜片的做法從而創制了自己獨特的加工工藝》,從此之後,信陽毛尖一鳴驚人,1959年被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1985年龍潭牌信陽毛尖獲國家優質食品銀獎,1990年龍潭牌信陽毛尖獲國家優質產品金質獎,正是因為信陽毛尖的屢次獲獎,引起各界的廣泛關注,當然也包括河南省和信陽市政府,後來信陽當地政府才統一貫名『信陽毛尖』,而不是以各地的小山頭命名的『車雲山毛尖』,『龍潭毛尖』,『五雲毛尖』,『黑龍潭毛尖』等等,以至後來的『信陽茶葉節』的舉辦,可以這麼說是當地政府在『信陽毛尖』品牌推廣中起到最大的作用。

第一檔次:

浉河港鄉境內有些高度的山頭所產的大山茶。

離南灣湖較遠深入大別山脈的茶山海拔高,所產信陽毛尖為大山茶。

第一檔次茶區約有兩萬多畝,占整個信陽茶區的約1/50強。

第二檔次:

浉河港鄉除大山茶以外的小山茶隻是靠近浉河港的部分小山茶產區還可以,靠近南灣的不行》。

其中位於南灣湖邊的茶山海拔低,所產信陽毛尖稱為小山茶。

第二檔次大概有十萬多畝,占整個信陽茶區的約1/10

第三檔次:

信陽市其它產區的信陽毛尖,其品質絕大部分隻能是普通茶葉,不能算上名茶。

從采摘到加工都沒有第一和第二檔嚴格。

當然價格沒法比,也正是這檔信陽毛尖的大量出現,導致市場上的一、二檔毛尖越來越難找,以至於不斷有人質疑信陽毛尖還是十大名茶嗎?

第三檔次約有100多萬畝,這是什麼概念?

告訴你這樣的官方數據,產茶大省浙江茶園面積200多萬畝,信陽大概是其1/2。

你能奢望信陽市的茶園都能出產高檔信陽毛尖嗎?

第一檔和第二檔在采摘、制作、加工幾無區別,甚至因為小山茶不受凍,出芽齊,在外形上還要優於第一檔次。

但是口感、滋味、耐泡度都要差的遠。

各位茶友在浉河港買茶時要特別注意這一點,不要完全看外形買茶。

第一檔次最高檔的極難得到,價格,說實話,連我自己都沒法說,從800-2000完全看茶農要多少,能買這種茶的也不在乎價格。

但是普遍來說,第一檔次比第二檔次高20-30%,而且差距每年還在擴大。

第一檔和第二檔,從外形上,隻有內行人才能看得出來,普通愛好者看不出來。

前兩檔次和第三檔次的區別,就采摘而言。

舉一個簡單例子,每年信陽毛尖春茶開采期間,整個信陽也隻有浉河港需要雇工,而且人數大約有十萬人,是浉河港總人數的三倍還多,為什麼浉河港需要雇工呢?

浉河港茶葉多是一個原因,但是最重要的是浉河港產的茶葉采摘嚴格,多以芽頭為主,最大是一個芽一個葉,一畝茶至少需要一個工人采,而其它產地采的偏大,一個人可以采好幾畝。

而且加工要粗糙的多,沒有幾年功夫和不斷的學習比較,非傳統產區的茶農根本不能加工出傳統毛尖的那種又細、又圓、又緊的幹茶精神氣。

前兩檔茶和第三檔茶單從外形上就不難分辨。

信陽當地的小山茶基本沒有市場,就算是賣小山茶也不會說自己的茶葉是小山的,信陽市本地人要是買到了小山茶是要被人笑的。

更別說第三檔的毛尖。

想想真可悲,都拿去忽悠慕信陽毛尖大名而來購茶的消費者,我隱隱為『信陽毛尖』這塊金字招牌擔憂,也擔心低劣茶充斥著市場嚴重的破壞我們第一檔次茶的名聲,讓消費者認為信陽毛尖不過如此。

賣第一檔次茶的人說是浉河港大山茶。

沒錯!

賣第二檔次茶的人說是浉河港產信陽毛尖。

沒錯!

賣第三檔次的人說是信陽毛尖。

也沒錯!

各位茶友,如果想買到第一檔次的信陽毛尖,請直接對賣茶人說『我要浉河港產的大山茶』,假定他是誠實的不會欺騙你,賣第二檔和第三檔的茶商會說『我沒有』。

千萬別說『我要買信陽毛尖』,呵呵,小心忽悠你沒商量。

沖泡信陽毛尖小經驗

1、取幹茶,具體多少視個人口味和泡茶容器而定,至於多與少,有人說1:50,說實話除了專業評審外,對咱老百姓不實用。

本人有一經驗推薦僅適用我熟悉的信陽毛尖。

一般泡開後,毛尖茶占整個的1/4到1/3比較合適,如口味淡,可以再少點,不推薦喝太濃的茶。

具體見下圖所示:

2、水,可用礦泉水或純凈水,如自來水質量尚可,也可用自來水。

燒開後冷卻到80-85度。

具體可以在燒開後冷卻30-60秒。

有一簡單判斷80度水的訣竅,用手觸摸容器壁,手指在1秒燙的自動縮回的溫度差不多就是80度《也就是手指尖可以承受的極限是一秒鐘,高了,一秒鐘也不能承受,低了,可以超過一秒鐘,此法為當年化學院一位年長的實驗員所傳得秘訣,據說需要練習, 有點危險,後果自負》。

有的商家為了表現自己的茶葉如何的細嫩,竟然說用70度的水泡,我試過了,再嫩的茶溫度低了都不能泡味道, 另外,如果第一次茶水溫度低,可以在第二遍用溫度稍高的水重泡,口感不會有很大的影響的。

3、容器,一般建議玻璃杯《壁要稍微厚一點,質量好點的》,紫砂壺等其他茶具也可用。

4、浉河港產的信陽毛尖因為內質豐富,建議沖泡4-5遍,不要浪費啊,茶農采毛尖難度很大、很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