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看長輩們喝茶,都會把第一道水倒掉不喝,後來知道,這叫『洗茶』,意思是把茶洗幹凈一些再喝。
再後來接觸到了茶,知道了它另一個名字,也懂得了它真正的含義。
有一種說法,據說茶上殘留了不少農殘,第一道水要洗掉農殘,不然長期如此會中毒。
也許是祖祖輩輩喝茶都是經過洗茶的工序,後來人們把這個行為誤解了,才會慢慢演變成這種說法。
我們需要知道,國家對農藥管控還是有一個足夠安全的標準的,而且『有農藥殘留』和『殘留量超標』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
例如在福鼎部分地區,大部分茶區會被承包下來,不允許茶農自己購買農藥和肥料,因為這樣國家根本無法把控茶農自己買的農藥和肥料會不會超標。
茶農和工廠公司會簽下合同,由工廠公司負責茶區使用的農藥和肥料,當然必然是在限定標準之內的,茶農不得私自使用農藥和肥料,如果發現任何超標問題,全由公司方負責,並且會與茶農解約,這在當地茶農中,等於是自斷財路,有了這個名聲就再也別想做茶了。
所以,只要茶葉中所含的農殘不超標,是遠遠達不到危害品飲者身體健康的地步。
也就是說,為了保證產量,農藥是肯定會打的,但是這個農殘的程度是可以掌控的。
再來一劑定心丸。
通常,農藥有一定的殘留時間,一般是7-10天左右,在這個時間之後再進行茶葉采摘,我們稱之為采摘安全期。
而一般情況下,茶農都會選擇在安全期進行茶葉的采摘。
若是真有農殘,通過第一道水的『洗茶』,想要去掉這些有害物質,也隻能是心理安慰罷了。
關於『洗茶』,行內人都會稱之為『醒茶』。
它的目的是讓茶『醒』過來,重新煥發出茶葉的本質,讓後面泡出來的茶味更香醇。
人不醒心不寧,茶不醒韻不足。
醒茶的也有一個標準的稱呼,叫做『溫潤泡』。
它是為了把茶泡的更好喝而使用的一種技術手法,之所以說它是手法,是因為在時間的掌控上是有要求的。
如果某些茶,沒有醒茶直接沖泡來喝,你會感覺茶味釋放不出來,一直悶在裡面。
醒過的茶和沒醒的茶完全是兩個味道。
但並非所有茶都需要『醒』,反之,有的茶第一道湯往往是精華。
茶在制作時,會通過『揉捻』來調整茶的形態,一部分物質從葉片中揉出,幹燥後,這些物質會附在幹茶上。
在沖泡茶葉時,外部的物質會迅速與水融合,使茶湯的濃度得以飽和。
而沒有揉出來的內部的物質,會隨著多次沖泡,慢慢吸水膨脹,融入到水中,使茶湯保持一定的濃度。
而六大茶類中,除了不炒不揉的白茶,其餘的五大茶類都有揉捻這道工藝。
當然也不是有揉捻工序的茶都是需要醒茶的。
茶需不需要醒,不是看工序,也不是看心情,而是看茶葉的老嫩程度。
鮮嫩的原料加工制成的不需要醒茶,粗老原料加工制成的茶葉則需要醒。
往往越老的茶,越需要醒,特別是老白茶這種陳年老古董,幾年的長眠之後,真的得給它好好醒一醒。
茶事,是樂事,我們喝茶的很多講究,相當於我們生活中的儀式感,不僅讓茶味變得更足,喝茶的樂趣也會增加不少,慢慢的你會發現,茶帶來的,遠遠不止這些,總會有更多的驚喜相伴。
如果喜歡,歡迎關注,每天分享茶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