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吳中區西山碧螺春茶廠周永明。

匠心如一做好茶 ,無私奉獻為傳承

——訪蘇州市吳中區西山碧螺春茶廠周永明

『地爐文火續續添,乾釜柔風旋旋炒』一首詩生動的對古時炒茶進行了的真實寫照,但實際操作起來遠沒有這樣的輕松詩意。

制茶的手藝傳授至今已1400餘年,制茶師傅秉承先輩的智慧加以自己的經驗,憑一雙從小就接觸茶葉的手,在光滑的特制鐵鍋中感受每一片嫩芽的細微變化。

師傅們以嫻熟的變換速度和手法,細致而巧妙地對待自己與茶葉每一刻的相處。

從鮮葉到幹茶,全靠一雙手控制。

這也是手工炒制茶的品質,至今無法被機炒茶超越的關鍵所在。

因為手工炒茶學藝艱辛、又是個體力活,再加上受到機炒茶的沖擊,手工炒茶師傅的數量越來越少,現已出現了斷層,而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手工制茶工藝,也越來越珍貴,手工炒茶變成了一門逐漸被丟失的『老手藝』。

周永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洞庭山碧螺春制作技藝省級傳承人、碧螺春炒茶大師、吳中工匠、江蘇省茶文化講師團講師,現任蘇州市茶業行業協會副會長、碧螺春茶業協會副會長及西山茶業協會副會長、西山碧螺春茶廠廠長。

作為一名蘇州市吳中區土生土長的炒茶師,他深耕制茶技藝近50餘年。

他專註於制茶技藝的研磨與提高,不被時間打擾,更不受外界環境幹擾,一年、十年、一輩子,都隻做了一件事,專註於制作品質碧螺春,用匠心淬煉出人世間最上品的味道,用雙手留住氤氳茶香。

苦練求精進 ,妙手炒茶香

《柳南續筆》中記稱:『洞庭東山碧螺峰石壁持竹筐采歸產野茶樓襪,每歲土人以供日用,歷數十年如是,未見其異也。

康熙某年,按候以采,而其葉較多,筐不勝貯、因置懷間。

茶得熱氣,異香忽發,采茶者爭呼嚇然人香。

’嚇然人’者』『而土人朱元正獨精制法,出自其家,尤稱妙品,每斤價值三兩』從以上描述中足見碧螺春的珍貴與稀有。

碧螺春產於江蘇縣太湖洞庭山,洞庭分東、西兩山,洞庭東山是宛如一人巨舟伸進太湖的半島,洞庭西山是一個屹立在湖中的島嶼。

兩山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5.5—16.5℃,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太湖水面,水氣升騰,霧氣悠悠,空氣濕潤,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

加之質地疏松,極宜於茶樹生長,周永明就從小生長於此。

周永明家是茶葉世家,從小就跟隨被稱為炒茶榮譽技術人員的父親接觸茶,與茶結緣。

年紀輕輕的他為了幫助父母,早早開始采茶葉掙工分,慢慢地也隨著廠中的老師傅學習炒茶。

手工炒茶是老祖宗傳下來的珍貴技藝,是個技術活,也是個辛苦活。

洞庭山碧螺春炒茶技藝大致可分為四道工序,主要包括:高溫殺青、揉捻整形、搓團顯毫、文火幹燥。

『手不離茶,茶不離鍋,揉中帶炒,炒中有揉,炒揉結合,連續操作,起鍋即成』。

這些工序要在同一鍋內一氣呵成。

每一個步驟都需要一個不同的溫度,全靠炒茶師傅的那雙手感知。

從生火、刷鍋、砍柴起步,有的學徒常常要幹上幾個月甚至個把年頭。

到了上手炒茶時,則要一邊顧著火候,另一邊不停翻動鍋裡的茶葉。

通常新學徒一天幹下來,臉黑腰痛是難免的事,限於工作效率,常常還要通宵炒茶。

年少的周永明腦子裡蹦出一個『累』字。

這門技藝,需要足夠的用心、耐心、專心才能真正地成為一名合格的炒茶人。

不能勝寸心,安能勝蒼穹,勝寸心,實不易,貴在執著,難在堅守。

如何堅守在漫長的時間長河裡,對於周永明來說,那是一種精氣神,更是一種信念。

在不斷炒茶的過程中,周永明慢慢地喜歡上了茶葉,愛上了炒茶這份工作。

1993年,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周永明創辦了蘇州市吳中區西山碧螺春茶廠。

初次創業,面臨的最大困難是銷售。

沒有經驗沒有人脈的周永明,決定外出跑市場開拓銷售渠道。

蘇州、上海、無錫……周邊的城市他都積極的開拓,拿著樣品一家家一戶戶的推薦自己與茶葉,受到了無數的閉門羹與冷嘲熱諷。

就在最絕望的時候,周永明在無錫遇到了黃山茶莊的廠長,他對周永明的茶葉很是認可,建議周永明每天在店門口炒茶。

這種現炒現賣好像是做了個廣告,引起記者的采訪與眾人的圍觀,銷售情況也漸漸好轉了起來,一天比一天好。

嚴把質量關,用心制好茶

洞庭碧螺春的國家標準碧螺春茶分為特一級、特二級、一級、二級、三級。

五個等級,其中特級一等、特級二等最為名貴。

上等的碧螺春銀綠隱翠,條索細長,卷曲成螺,身披白毫,沖泡後湯色碧綠清澈,香氣濃鬱,滋味鮮醇甘厚,回甘持久。

所以對於碧螺春而言,制茶技藝尤為重要!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很多人選擇用工業機械化工藝代替又苦又累的手工制茶工藝。

但是機械制茶和手工制茶最大的不同就是,手工制茶可以有一個很好的外形去展現給消費者,而且制茶師對茶葉的發酵程度的判斷、以及獨特而隨時根據情況靈活變化的拼配技藝,都是機器不能比的。

周永明為了做品質上乘的碧螺春好茶,從創辦茶廠開始,至今已有將近三十的時光,一直堅守純手工制茶工藝。

大師者,必有大德,做老實人,用道地料;大師者,必有大藝,發酵深淺,焙火高低,技藝嫻熟。

周永明認為打造一款好的產品,其實就是在打造一件制茶人的藝術品。

每一片茶葉、每一道工序、每一款產品都需要精挑細選、用心制作,專心專業。

在他的心裡,隻有具有對產品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態度,才能在市場立足,才能夠越走越遠,越做越強。

周永明說:『顧客都是花了大價錢來購買產品,不能光想著賺眼前的錢而放棄對品質的追求,唯有保持品質,建立良好的口碑,才是企業長久經營,在市場立足的基礎』

潛心制好茶的周永明,用上等的碧螺春贏得了客戶的稱贊與市場的認可。

獲得了『江蘇省名牌產品』、『江蘇省質量信用產品』、『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產品』、『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中國綠色產品特供中心項目品牌首選產品』等稱號。

獲得了第十一屆『陸羽杯』優質獎、第六、七屆『中茶杯』一等獎、蘇州市吳中區洞庭山碧螺春茶品牌賽唯一金獎。

2008年至2019年炒制的碧螺春都被中國茶葉博物館收藏、2008年至今被中國茶葉學會指定為教學用茶;2012年周永明受邀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現場展示碧螺春手工技藝;2015年和2016年他牽頭組織舉辦了兩屆非遺碧螺春制作技藝傳承活動;2017年在南京博物院作碧螺春技藝專場講座並受到江蘇省非遺保護研究院發證表彰,並且參加了碧螺春國家標準樣首次定值評審。

近年來,周永明炒制的碧螺春甚至走出國門,香飄沙特和日本。

現在,蘇州市吳中區西山碧螺春茶廠也被評定為蘇州市優質碧螺春生產基地龍頭企業、、『蘇州市消費者協會『誠信單位』、蘇州市吳中區名品名牌企業、蘇州市吳中區物價局『價格信用單位』、蘇州市吳中區政府『A級重合同守信用企業』。

正是由於周永明的執著與堅持,還有那份對茶的熱愛與堅守,才成就了今時今日的蘇州市吳中區西山碧螺春茶廠。

傳承茶技藝 ,延續匠人心

面對『中國制茶大師』、『非遺傳承人』的身份,周永明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一種責任與使命。

如何將手上這門必須經幾十年勤學苦練才能成就技藝的制茶絕學,給一代代傳下去,是最讓他最牽掛的,因為傳下去,才能延續匠人之心。

為此,他成立大師工作室,在茶葉生產期,向全國各地來到工作室的人免費教授炒茶技藝。

多年來,來自內蒙、福建、浙江、江蘇……等地的學員來這裡免費學習制作碧螺春。

只要對炒茶感興趣,周永明都教。

其次,只要有時間,周永明都會去到上海、無錫、南京等地授課,傳播碧螺春的制作工藝、加工方式等,讓更多的人了解碧螺春。

其次,周永明更是花費大量的時間培養徒弟。

他相信即使他們這一代茶師們老去,他們的手藝和技術仍能在後輩人的手中傳遞,不停的傳承下去。

周永明至今已培養了11名徒弟,將新人作為重點後備來培養,親自示范,教學培訓。

在傳授手藝的同時,他也像徒弟們傳遞了耐心、專註、堅持的精神。

他常常將『做茶的人沒有一百分,必須活到老,學到老』的道理講與徒弟,告誡他們制茶要虛心,要踏實。

如今,周永明的徒弟中已有6人為高級制茶師3人為評茶員,並在各項賽事中展露鋒芒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周永明一直堅持不被『逐利』的潮流裹挾,堅信『慢工細活』的古老智慧;在嘈雜的世界中心無旁騖,在分與秒的流逝中精進不休;守之世,謂之匠,時代在變,初心不變,作為碧螺春制茶工藝的代表性人物,周永明正肩負使命,發揮著用平常心做實在茶的匠人精神,在傳與承的道路上始終如一,赤忱擔當。

相信在更多的如周永明一般堅守初心和匠心的工藝大師的努力下,定能感染更多青年人,讓中國擁有上千年厚蘊的制茶工藝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