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人的普洱茶生活。《圖+文》

雲南人的性格與水有關。

喝茶的生活就是雲南生活。

喝茶,不是貴族的特權,而是百姓的生活。

客人一進門,主人都會端上茶葉,”請喝茶”。

喝茶是待客之道,你可以不在家裡吃飯喝酒,但茶卻是一定要喝的。

喝茶是習慣、文化,更是生活。

老百姓可能不知道可樂的滋味,不知道咖啡的沖泡,但不可能不知道茶的味道。

想是造化弄人,雲南竟然成為茶的發源地。

初到雲南的外地人會覺得奇怪,怎麼到處都是茶館和茶莊,還風格各異?

26個民族,在茶的叫法上不一樣,喝茶的方式也往往不一樣。

共同的隻是,不管是在鄉村百姓家中那永久不滅的火爐邊,還是在茶馬古道的簡陋的驛站旁,或是在昆明翠湖邊雅致的茶樓裡,都有茶葉那奇特的醇香縈繞著。

也難怪一位朋友經常說自己是在”茶水的浸泡下長大的。

“上大學時,他每天起來第一件事,不是準備紙筆,而是忙著泡茶,整天背著一個像極水煙筒的鋼化杯,行走在教室、食堂、圖書館和宿舍之間。

後來大家說起他的時候,都叫”茶水桶”,這稱謂比”飯桶”當然強多了。

要回答雲南人為什麼那麼愛喝茶,得換個角度。

首先想到的一些比較日常的事,比如煮飯。

先把米放在鍋裡煮到半生不熟時,置於筲箕上漏幹,再倒入蒸鍋蒸熟,米是米,米湯是米湯,分得清清楚楚。

在許多外地人眼裡,這無疑是一種很繁瑣且浪費時間的事情,孰不知這裡的人尤其熱衷於此。

性格就是這樣蒸出來了,溫吞得很。

而諸如過橋米線,氣鍋雞之類的,就更是這樣。

雲南人的性格與水有關。

還有一個是吸水煙筒。

記得小時候,出門前,都要耐心地等著父親把手上的煙絲吸完;而一回到家,丟下農具的父親,第一件事還是抱起水煙筒,”咕咕咕”地抽個沒完。

無論做什麼,都會聽到父親說”等我吸口煙,就來就來。

“這樣的語氣,換到另外一個家庭或另外一種場景,都不會有所改變,最多換成這樣,”急什麼,煙都沒有吸完呢!”不吸煙的時候,他們在喝茶,一杯接著一杯,瓜殼子一地,水好幾壺。

雲南人在這樣的各式水氣中浸泡,與時間對抗,加上有著獨特的氣候慢慢積淀,不散漫、慵懶、溫吞才怪。

有老外的文章說,雲南人可以從貓眼裡看到時間,這無疑是對鐘表的鄙視。

而汪曾琪那不緊舒緩的敘事方式,大抵深得雲南生活的精髓,那可是他整天逃課到昆明的茶館廝混領悟得來的,不易啊!

時間到21世紀,世人睜開了眼睛,看著雲南發呆,羨慕、嫉妒、抓狂:為什麼他們的日子可以那樣愜意?

這個時候,雲南人會說,急什麼,點上煙,喝杯茶再說。

喝茶的生活才是雲南的生活。

補充:

《丟失的招待》 文:滇雲木呆

我出生在雲南一個曲裡拐彎的小山村,從那裡長大成人,從小就對茶葉的生活有一個凝固不化的記憶。

記憶中,那總是綠茶和煙的招待辦法。

從門口來了一位客人,他或者是自己推門進來,或者是遠遠就被家人看見,『快進來,快進來,坐』。

待客人坐定,往往就是『泡茶泡茶』,男人示意小孩子或者婦人起身去,往玻璃瓶裡撮上一些茶葉,提著剛燒了水的茶壺,沏出一杯茶來。

旋即,話匣子還沒完全打開,就有煙鍋《竹制水煙筒》遞來,加上那一包煙絲,以及火柴。

咕嚕咕嚕抽了一袋煙,煙霧繚繞當中,客人打開話匣子聊起天來。

有時專門為說一件事情,拿起玻璃瓶嘬上一口茶,聲音很響亮……

這可能是很多人理解的一種粗魯,農村人的那種邋遢。

但這樣的意向在我的記憶裡,成了閃閃發光的畫面,猶如那夕陽在人的身上鍍上了一層金黃,給平凡甚至無聊的生活加持了一般。

如今,同樣是我的故鄉,已經鮮有此情此景。

現代人一切講究快,丟失的不僅僅是招待,還有人情。

那門口的大鐵門,以及鐵門邊上突然躥出來的惡狗,成為了彼此不夠信任的佐證。

農村城鎮化,城市現代化,我們已經永遠失去了故鄉。

還好,故鄉的那一抹味道,還可以從茶水裡尋得。

那丟失的招待,或者能夠尋回。

文章來源:普洱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