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文明鼎盛的唐宋時期,中國人喝煮茶而不是泡茶!現代我們常見的沖泡法是在元明時期開始形成的,據說與朱元璋有關。
平民出身的朱元璋覺得煮茶過於奢靡,所以下令廢棄煮茶而改為推廣更為簡單的泡茶!
最常煮的是普洱、黑茶、白茶和巖茶。
其實這些茶都不是以鮮爽而著稱的《白茶也不怎麼會煮銀針》,都是些相對於綠茶來說口味比較重的茶,口感上有香甜醇厚的特征。
無論是從原料和儲存上看,這些茶的特點就是營養物質豐富,所以煮茶可以很好的利用泡茶剩餘的營養價值。
日常燒水的電磁爐隨手泡即可用來煮茶,若有電陶爐與陶壺的組合效果更佳。
相較於電磁爐,電陶爐的加熱更為均勻,同時也可以真正調節至『小火』《電磁爐的小功率加熱多是用『加熱-斷電-加熱』的方法模擬》;而陶壺的保溫性又遠勝隨手泡,因此『電陶爐-陶壺』組合烹煮的茶湯會更為圓潤厚滑。
煮茶法使用的茶水比例,我們一般會控制在1000cc水投茶5~6克左右,茶友可在此基礎上摸索出適合自己的茶水比。
因煮茶不若泡茶般要求嚴格,若是茶湯過淡,追加投茶或是延長烹煮時間便可;若是茶湯過濃,適量加水煮開即可。
茶葉可直接投入壺中,也可加入茶包袋中烹煮,這樣更便於事畢後的清理。
需注意的是若使用茶包袋,請盡量使用尺碼較大的型號,這樣茶葉在茶包袋中有充分舒展的空間,如此茶湯的湯感更佳。
例如用陶壺煮茶,相對而言,茶葉葉片大一些的為佳。
火候的控制很重要,這一方面要煮煮看,各地的水質、氣候有差異,隻能是過程中自己調整。
普洱如果是生茶的話,盡量老一些的茶,如果是老黃片,也是極佳的。
巖茶等烏龍茶系的茶,因為是半發酵的茶種,可以用另一種方式,就是沖泡之後,用溫火收一下湯,軟化茶湯,也是很好的方式,當然,如果直火煮的話,火溫的控制盡量要溫和。
紅茶,白茶的煮相對的可以隨意一些,一種是全發酵,一種是沒有人工,所以,純靠火力來變化,也很有意思。
陶木居士:一生禪茶,收藏古玩,茶器,當代著名的古法手工制壺的傳承者
關注陶木居士微信:cytq66《長按可復制》
在這裡與萬千茶友品茶論道,暢聊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