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中國:2016年的普洱茶,小青柑、高端熟茶、茶交所、飆漲的名山茶等行業熱點不斷,但難掩整體市場疲軟的局面。
從2014年下半年起,狂飆突進數年的普洱茶進入了深度調整期,品牌商的光環逐漸褪去,商家越過茶企與茶農直接對接,或者將品牌企業作為代加工與定制大作坊,品牌商多年營建的體系迅速坍塌,2016年是禮崩樂壞的一年。
禮崩樂壞並不意味著行業無可救藥,相反這是解構與重構之表現,行業全新的治理邏輯將在深度振蕩中誕生。
以此展望2017年,其是浴火重生的一年,孕育著全新的希望。
在我看來,2017年就相當於雲南茶業的2009年。
普洱茶市場從2007年6月份整體崩盤之後,2007年的下半年到整個2008年都是寒冬。
但真的猛勢在破冰,並於2009年感受到了春江水暖。
雖然整個行業的復蘇是在2011年,但先行先試者早在2009年就摸索出行業未來之趨勢,並及時調整企業戰略佈局,從而推動了古樹茶熱、品牌茶熱的第二次浪潮。
以此觀之,我認為2017年,是雲南茶產業第三次浪潮的發力之年,其真正形成氣候還得到2019年,甚至2020年。
2016年的禮崩樂壞
這是禮崩樂壞的年代:版納是重災區,終端根本賣不動貨,版納還在亂炒原料。
許多茶企在做小訂單代加工,據說今年大單少,小單特別多,許多茶企放開生產平臺,對外接單,以前他們隻做自己的茶。
許多打品牌的茶企,多年構建的經銷體系基本上廢了,散單滿天飛,消費端直接越過廠商對茶農,表明茶企經銷體系的崩潰。
茶企不打造誠信體系、良性商業生態體系今後是沒有出路的。
有做茶的朋友說,時代在變遷,茶農在進步,制茶技術提升很快,現在許多茶農就能壓餅,對於上山收料的散戶而言,茶農與茶廠的區別隻差一張QS證而已。
茶農的微信朋友圈都有幾百號乃至上千的客戶,讓廠家怎麼活。
怎樣做茶農很難做的事,規避跟茶農的直接競爭,是茶企迫在眉睫的事。
關於2016,我的第一個總結是傳統品牌秩序崩潰,散戶紛起。
與其恨散戶與茶農搶飯碗,亂市場,不如打造一個整合散戶與茶農的誠信平臺。
當年馬雲用支付寶、評價系統解決了網銷誠信缺失的問題,靠海量的散戶上位。
關於2016的第二個總結是,平臺崛起。
這兩三年茶企紛紛選擇做品牌,其實是受了2009到2014做品牌的企業迅猛發展的蠱惑。
可惜2015年以來,傳統品牌的玩法失靈,許多茶企重金砸出一個非常難看的市場,不是你投錢少,不是你不會融資,不是你的團隊不專業,而是信息滿天飛,經銷商、消費者的各種誘惑太多,面臨選擇困難,幹脆我直接越過廠家到茶山。
在品牌難做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茶企選擇做開放式的基礎平臺來攔截客戶,只要我的平臺足夠大,不管你往哪裡飛,都飛不出我的掌心。
道理不錯,問題是大家都這麼想,行業將進入平臺的慘烈競爭……
傳統品牌玩法靠的是信息霸權建立的客戶信任,你品牌專業、牛逼,我跟你有飯吃,而現在是微信時代,也就是稍微相信你一下,我還是要找別家了解情況,了解到最後直接上山收茶了,因為隨著了解的深入他把自己當成了專家,不願意被廠家剝削與忽悠。
還有我即便做你家的還會做別家的,多多益善。
信息不對稱失靈,進入信息雜音泛濫的時代,品牌怎麼做營銷?
信息太多,難以產生信任,這是做品牌最大的結!
2016,行業總結之三:專業交易中介組織的興起。
這些中介交易商抓住行業委托信任機制缺乏的痛點,精耕某一細分市場,打造連接產銷的交易平臺,以後茶企會找此類中介交易商協助其建分銷系統……
這其中值得關注的是品牌茶企渠道建設的雇傭兵模式。
茶行業出現了大量的職業交易經紀人,如果是單幹的話我稱之為雇傭兵,如果是團體運作的話,就是雇傭軍團。
善於招募利用雇傭兵的企業將得到快速發展。
大益目前還很強勢,我判斷的指標是,目前主動投靠大益的雇傭兵還很多……
這標志全產業鏈玩法的衰落,許多環節可以委托專業中介組織去做,因為他們有大數據。
2016,行業總結之四:品牌集權讓位於品牌分權,今後的商業主流是,在品牌茶企主導下建立分權式商業生態系統,在聚焦核心環節的同時,留有各種開放式接口,以對接各種專業組織。
2016,行業總結之五:茶行業由放水養魚到重拳整治,以及利益收割,天貓打假與品牌茶企整頓電商渠道隻是開始,最要小心的是地方政府為了收稅,引入大企業,或者組建協會強制毛茶交易行為,大幅度提高行業交易門檻,這對靠山頭吃飯的小微企業是個致命打擊。
還有引入地理證明商標收保護費的,強制推行生產授權的,等等不一而足。
政府與利益集團的壟斷介入,會使大量的自耕農、小商業者、小手工業者喪失獨立地位,變成大莊園主、大企業主的附庸……
關於未來的復蘇路線圖
據我不成熟的分析,未來普洱茶行業的復蘇與其在2009到2011年的復蘇期極為相似,都是行業的小品牌與後進者乃至散戶輕裝上陣,先行先試,其將在互聯網+、終端深耕、經銷商資源整合與茶莊園四個領域創造新型商業模式,而茶莊園模式則將煥發最耀眼的光芒。
在小資本與草根的努力下,普洱茶市場將率先進入結構性的復蘇期,在少數領域閃現亮點,從而吸引包括大資本在內的更多的社會資本跟進,從而將這些代表未來趨勢的細分領域做大,最終帶動整個行業的復蘇。
這一復蘇的邏輯就是,先行先試開啟小范圍的結構性復蘇,然後更多的社會資本跟進做大,最終帶動整個普洱茶行業的復蘇。
其邏輯其實跟整個國家的復蘇邏輯一致,目前中國的問題也是結構性的,可以預計通過結構性調整,其走的也是結構性復蘇之路,即少數領域的復蘇,以及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帶動下,使得國民經濟在陣痛中逐漸復蘇。
雖然普洱茶行業在未來面臨大環境與小氣候的雙重下行壓力,但沒必要那麼悲觀,真正的問題是,你調整好了嗎,站到未來的風口上了嗎?
為了有助於說明這個復蘇路線圖,我們先來對普洱茶行業在2007下半年到2011年的發展復盤。
這幾年其實是產業的上一個大調整期,從2007年上半年的巔峰跌入冰河,直到2011年整個行業才宣告復蘇。
2007年下半年是迷茫期,2008年行業從業者紛紛主動試錯自救,到了2009年未來的道路在一些細分領域變得清晰起來。
其主要有三,一是電商在2008年的迅速崛起,二是古樹茶在2009年的率先復蘇,三是大益的品牌戰略。
除了第三點外,都是行業的草根貢獻的。
由此可見,在行業深度調整期,草根遠比大資本、大品牌有想象力,有創造性,敢於先行先試,行業的下一個大趨勢往往是草根開創的,然後在行業發展趨勢變得明朗的時候大資本才跟進,充當行業的摘桃派,從而上演了一場行業新貴與老人的對決。
行業為什麼在2011年進入整體復蘇期,是因為結構性的市場早在2008年、2009年就亮點頻現,2008年電商成為新增長點,2009年古樹茶探底回升,2008年就有人堅定地跟大益玩,但更多的資本還在後知後覺,還在觀望,等到2011年看到先行先試者都賺錢了,就按捺不住,紛紛殺向行業的新增長點,從而帶動整個行業的復蘇,接下來我們知道了,到了2013年陷入瘋狂。
目前這一深度調整期,從2014年春天茶價沖高回落,經過2015年、2016年的深度調整,預計到2017年將漸有復蘇氣象。
但由於行業整體態勢尚不明朗,
所以整個行業觀望氣息濃厚,有巨量的資本關注,但進場的太少,整個市場處於緩慢回升階段。
行業真正引領復蘇潮流的,一定是通過先行先試找到盈利模式的,這些人有的早在2016年就率先利用新型商業模式來佈局未來,通過2016年、2017年的運作他們將收獲早期收益,到了2018年,包括大資本在內的社會資本會嘗試性紛紛跟進,導致整個行業初步恢復元氣,再過一兩年整個行業就熱起來了。
2017年,先行先試的熱詞很可能是互聯網+、經銷商資源整合、終端深耕與茶莊園時代。
新型的商業模式將圍繞這四者展開探索。
有必要指出的是,這四者之間會高度融合,以組合拳的形式開創行業的春天。
舉個放開源頭眾籌莊園古樹茶的例子來說明新型的融合趨勢:
首先,眾籌參與者可以是消費者,也可以是經銷商,這就是終端與經銷商的融合。
讓終端消費者深度參與上遊的茶山選料與產品制作,其實在倡導一種全新的客戶體驗關系,優化客戶體驗,其顯然屬於終端的一種深耕。
其次,讓終端消費者與經銷商深入參與上遊環節,其實就是渠道扁平化的一種嘗試,讓下遊與上遊的古茶山莊園基地深度對接。
再次,眾籌莊園古樹茶其實就是互聯網+的一種玩法,利用這個最新信息工具將上下遊資源快速、深入地連接起來,通過有效連接產生商業價值。
最後,為什麼說茶莊園模式將煥發最耀眼的光芒。
茶莊園經濟的本質是一種建立在原產地品質分級制度上的集約農業生產模式,並打通了一二三產,走茶葉、旅遊、休閑養生等多元產業融合發展,塑造精品品牌的道路。
能在最大程度上改變茶行業小散亂、品質參差不齊、集約程度不高、產品同質化競爭之現狀。
因為,通過原產地深耕,打造獨特的地域風格,就告別了低水平的同質化競爭;品質分級與限產制度解決了產品良莠不齊,缺乏標準之行業痼疾;集約農業生產模式,告別了小農戶、小作坊單打獨鬥、無序生產之局面;而打通一二三產,走多元化發展道路,有助於資本投身茶山,打造原產地綜合體,做大體量,成為全產業鏈企業,形成生態圈閉環;最後要做精品品牌,必須與市場深度接軌,用現代先進理念來重塑原產地品牌與普洱茶文化。
更多關於普洱茶歷史文化信息,請到普洱中國門戶網《》查詢,買好茶,夠好茶,就到普洱中國商城網《》。
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puerchaquan,了解更多關於普洱茶知識、普洱茶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