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存茶概念,幹倉與濕倉,陳化與團隊陳化,你都分清了嗎?《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後臺偶爾會收到一些00後茶友的留言。

『白瓷蓋碗YYDS,我要永遠安利它』

『我宣佈,從此就是《不須歸》的顏飯了,誰也不要跟我搶』

『今年的春白茶真的絕絕子,愛了愛了』

初看時真的一臉懵逼,這寫的啥?

這說的啥?

有沒有誰來翻譯一下?

感覺自己受到了來自年齡的深深傷害。

恨不得給腦子裡裝一個翻譯器,能瞬間將所有新名詞都自動譯成可以聽懂的話,最好能再附帶用語指南,完美!

其實在茶葉存儲概念中,也存在許多類似的『暗語』,很多新茶友剛開始接觸時往往聽得雲裡霧裡。

比如前段時間,有茶友在私信中詢問:幹倉和濕倉是什麼?

有什麼區別嗎?

後來又有茶友問:團隊陳化是什麼?

它和陳化是一個意思嗎?

這些陌生的概念和名詞,就像佈滿迷霧的九宮八卦陣,制造了無數的謎團,把新茶友困陷於其中。

今天的文章就來詳細說明一下,存茶中的『幹倉』、『濕倉』、『陳化』、『團隊陳化』都是什麼意思,它們和白茶又有什麼樣的關系。

《2》

一、什麼是『幹倉』?

『幹倉』很好理解,是指濕度較低,比較幹燥的倉儲環境。

某些茶商很喜歡標榜自己的白茶是幹倉存放,特別稀少。

真想拉著這些人去福鼎各大產區走一圈,讓他親眼看看茶區的儲存環境。

要知道,白茶喜幹厭濕,所以儲存要求密封、幹燥、陰涼、避光、無異味。

長期存茶,要三層包裝,要密封避光,要離墻離地,要做到不頻繁開箱,大型的倉儲還要嚴格控制濕度和溫度。

濕度低、較幹燥,在白茶的存儲中是再正常不過的要求,拿來作為宣傳點不是很奇怪嗎?

但凡一款白茶有任何突出的優點,比如香氣濃鬱,比如口感鮮爽,比如湯感稠滑,商家會放著這些點不強調,反而抓住一個倉庫的濕度來大做文章嗎?

就好比稱贊一個女孩,如果她美,可以說她花容月貌;如果她聰明,可以說她蕙質蘭心;如果她氣質好,可以說她風華絕代;如果她學識高,可以說博古通今……

然而你說,她有兩個眼睛,一個鼻子,一張嘴,好難得。

信不信女孩用降龍十巴掌扇飛你。

什麼樣的白茶會反復強調幹倉存放呢?

想來想去,大概隻有那些實在找不到優點的茶了,香氣單一,滋味淡薄,內質欠缺,泛善可陳,隻好把行業裡司空見慣的事情,包裝成新的概念。

《3》

二、什麼是『濕倉』?

濕倉和幹倉是兩個相對應的概念,一般是指溫度和濕度都較高的倉儲環境。

它最早來自於黑茶,像人們所熟知的普洱熟茶,就愛強調『幹倉』存放或是『濕倉』存放。

有位常年喝普洱的朋友說,高溫高濕有利於黑茶的發酵。

普洱茶是否濕倉存放更好,尚且待定。

但可以肯定,白茶並沒有幹倉和濕倉的說法,對它來說,足夠幹,才足夠好。

濕氣與悶熱不僅不能幫助它,還是它長期儲存的兩大敵人。

存放在濕熱的倉庫裡,幹茶就像置身於一個24小時運行的蒸箱中,每時每刻都被熱氣、水汽包圍。

即使包裝再嚴密,也很難經得起日日夜夜的侵擾。

一旦被潮氣滲透進茶箱,四周的水分子不斷被芽葉吸納進身體裡,受潮也隻是遲早的事。

把一塊擠幹了的海綿放進水裡,你能要求它不吸水嗎?

而且所謂的『濕倉』,不僅潮濕,溫度還高。

葉片中的營養物質在高熱高濕的雙重作用下加劇氧化,發酵過度,極易生出漚味、酸味、悶堆味。

內質大量損耗,茶香茶味變味發酸,喝起來口感極不舒適。

市面上的『濕倉白茶』就是這樣的茶葉,打著『濕倉』的旗號,其實是為儲存環境簡陋,茶存壞了找的借口。

目的也隻有一個,給劣質茶找塊遮羞佈,好從茶友口袋裡繼續掏錢。

《4》

三、什麼是『陳化』?

陳化,是白茶極富魅力和儲存價值的原因之一。

葉片中的香氣物質、滋味物質在與空氣中的氧分子結合後,產生了一系列反應,香與味漸漸轉變,呈現出不同的風味風韻。

這個過程,就是陳化。

陳化,自茶制作完成那一刻就已經開始,它的過程雖然較為緩慢,但無時無刻不在進行。

在時間的催化下,新白茶的清新、鮮爽慢慢收斂,成熟、綿柔的一面逐漸展現。

陳化一年之後,它的香氣、滋味開始有了顯著的變化。

原本鮮蘆葦般的清鮮毫香,轉為深秋時節幹燥的野草氣息,花香由艷麗轉為柔和,草藥香開始濃盛,活躍的滋味物質趨於穩定,湯感也更加豐腴、醇厚。

陳化三年之後,白茶的茶香茶味已經蛻變成一位沉穩的精英女性。

濃鬱的稻谷香,溫柔的花香,沉鬱的藥香,極富漿感,果凍一般稠滑的茶湯,都在彰顯它的從容與溫潤。

但不是所有的變化都能稱之為陳化。

它是正面的、良好的轉變,生成的香氣、滋味是自然清爽,令人愉悅的。

而因為儲存不當,受潮後產生的不良反應,例如生成了梅子酸、巧克力酸、臭味,都不是陳化,隻是變質罷了。

陳化也不會改變白茶的顏色,它會讓顏色老去,變黯淡,但無論多久,都不會生出磚紅色、褐色、黑色這樣的色調。

《5》

四、什麼是『團隊陳化』?

團隊陳化,顧名思義,就是將大量的茶放在一起儲存陳化,就像組成了一個隊伍。

它對應的是單獨陳化。

團隊與單獨的區別,就是前者是集體作戰,有夥伴,有助力;後者是單打獨鬥,所有的事情都得自己做,所有的工作都得自己上。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團體的力量則大很多。

茶也一樣,身在隊伍之中,同呼吸,共作用,相互激勵相互影響,動力更足,陳化效率更高。

存茶量越多,夥伴就越多,互相幫助的作用也就越大,陳化出的香氣自然越濃鬱,湯感也越醇柔。

存茶量少,同伴就少,彼此促進的力量也就小一些,陳化的香氣、滋味自然也會淡一些、弱一些。

所以存茶的時候,同一款茶盡量多存一些,集體的力量會超乎你的想象。

但團隊陳化需要注意兩點。

首先,不是隨便什麼茶都可以放在一起陳化的。

團隊代表著什麼,代表著三觀一致,理念一致,目標一致。

放在一起團隊陳化的茶,也需要一致,品類一致,年份一致,這樣才能朝著同樣的陳化目標前進。

其次,團隊陳化要放在一起,彼此不能用紙箱隔開。

葉片與葉片之間的相互刺激,是在同一個空間內完成的。

香氣物質和滋味物質無法穿透紙箱,如果隔開就達不到團隊陳化的目的了。

《6》

這些年,關於白茶的各種衍生概念越來越多。

有一些是真實的專業知識,比如陳化,比如團隊陳化。

掌握它們可以幫助茶友更好地了解白茶,以便為茶葉提供更好的存儲條件,便於它們轉化出更香醇、更美妙的滋味。

但有些隻是在盜用概念,沒有多少實際用處,博眼球博流量的噱頭罷了。

比如所謂的『幹倉』白茶、『濕倉』白茶。

看似很專業,其實不過是劣質茶用來欺騙茶友的偽裝,而且還特別容易誤導茶友。

如果真有人相信了他們的說法,按照所謂『濕倉』的方法去對待自己的白茶,導致最終收獲了一堆酸味老白茶。

茶友的損失誰來賠?

被禍害的白茶又該去找誰?

作為普通茶友,一定要擦亮眼睛,千萬不要被帶偏了。

畢竟對某些人來說,亂說話又不用負責。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