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茶作秀『重災區』,手工搖青出來的巖茶,究竟藏著哪些貓膩?《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巖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手工搖青,是巖茶裡最常見的作秀。

某次在武夷山陪朋友試茶,連喝了六、七泡茶後,我們對坐在他家的茶室裡,聊到手工搖青。

朋友稱,他有位熟人在到武夷山拿茶時,順道體驗了制茶搖青。

體驗搖青?

做茶這個辛苦活,有什麼好體驗的!

朋友但笑不語,稱這樣方便拍視頻素材。

端起水篩,左右搖晃那麼幾下,讓水篩上方的青葉抖起來。

只要堅持三分鐘,拍出一條帶貨視頻後,對外又能號稱今年多拿到幾十斤手工搖青肉桂,賣個好價。

每年在巖茶圈內,這種作秀式的手工搖青茶,源源不斷。

誇張點說,每年被裝進標有『手工搖青』字眼泡袋的巖茶,數量加起來能繞地球赤道好幾圈再打上蝴蝶結,數量數不清。

昨天有茶友特意私信,手工搖青是不是隻是巖茶圈內的噱頭,因為他在網上看到某掌櫃一直在吹噓自家出品的巖茶,全部依靠傳統手工搖青……

他很納悶,巖茶裡,手工搖青當真有那麼好嗎?

聞言麻花很是感慨,主打手工制作為噱頭進行炒作的方式,太像『炒冷飯』。

但凡稍微懂行的人,一看就能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

現如今再去提到手工搖青,絕大多數是噱頭多於實際。

《2》

一、巖茶裡,手工搖青是擺拍重災區。

今年采牛欄坑肉桂的那兩天,坑內熱鬧極了。

不僅采茶的人多,過來遊玩的人也不少。

雖說因為大環境特殊,很多外地遊客進不來,但本地拖家帶口過來看熱鬧的人不少。

遊客極好辨認,穿著輕便的運動裝。

而那些穿著長長的袍子,手上盤著串的人,肯定是『茶人』了。

當今這個浮躁的年代,有很多人內裡還做不到仙風道骨之前,一早就把自己的外形包裝起來。

從坑口走入,還沒走上幾步,就能看到左一群,右一簇小姐姐和大姐姐們在拍照。

有直播采茶的,也有拍視頻的,還有順勢掐幾根茶青采著玩的。

沉浸集中,盡情拍、拍、拍。

濾鏡一加,附上文字,全網頓時又新增了無數#我在牛欄坑采茶的一天#。

茶圈裡的擺拍重災區,遠不止采茶,還有搖青。

每年在武夷巖茶的做茶季,花式手工搖青會頻繁登場。

各種角度,各種花樣,各種作秀,輪番登場。

甚至惡搞起來的時候,往水篩裡擺一雙新拖鞋,也能搖得不亦樂乎。

但很多時候,擺拍式的搖青,隻搖幾分鐘,隨後就倒入機器內繼續搖青。

這顯然算不上手工搖青,本質不過是作秀而已。

《3》

二、手工搖青的技術難度不小。

搖青,不論手工搖,機器搖,原理都是一樣的——讓茶青鮮葉在水篩上『跳舞』, 通過互相碰撞,碰上葉片邊緣,促進進一步氧化發酵。

按老制茶師的說法,在沒有機器搖青的年代,他們在做茶時需要實打實從頭搖到位。

標準的手工搖青,並不是花架子,而是真功夫。

按照制茶要求,手工搖青時,得讓水篩中的青葉高高地跳起來。

在拋起與落下之間,能做到正反面翻轉。

不能隻有水篩邊緣一圈的青葉在抖動,中間的茶葉根本沒晃起來。

這不過是摩擦葉片,起不到搖青的效果。

如果技術不到位,單純是為了擺拍去搖青,搖青力道控制不當,姿勢不對,還不如老實用機器搖青。

因為搖青技術沒練到位,搖青的振幅不當,中間的青葉沒有順利抖起來,做出來的巖茶會出現發酵不均勻,極大降低成品茶品質。

因為搖青技術不過關,搖青時,力道過猛,將青葉高高拋起後,自己沒能穩穩當當接住,導致茶葉落地,制茶不衛生……

勉勉強強、力不從心的手工搖青,會耽誤巖茶加工。

最終結果反而是工藝不精,品質糟糕。

所以,在買巖茶時,還真沒必要盲目迷信手工概念。

畢竟但凡涉及人手的工序,對制作嫻熟度的要求可不低!

《4》

三、手工搖青,難在堅持。

巖茶的手工搖青,是一項技術活。

往水篩上裝若幹斤青葉後,這樣的一篩茶,少說也有十幾斤。

竹制水篩,自重情況稍微還好些。

如果新型材質的不銹鋼水篩《不像竹制品那樣易生蟲,更衛生》,那就更考究臂力了。

搖青時,就按一篩茶十幾斤重來算,單單依靠人力去搖青,可能搖足七、八分鐘,大多數人還能堅持。

但半小時後、一個鐘頭、兩三個鐘頭後,還能堅持下來的又有幾人?

尤其是平日完全沒有鍛煉,沒有參與重體力活的人。

哪怕嘗試性搖青半個鐘頭後,手胳膊一早就沒勁了。

可想而知,要想堅持全程手工搖青,哪有那麼容易?

再說了,手工搖青的制茶效率很慢,產能有限。

假如某家茶廠裡,做茶師傅不過十來人,但卻能高效率、高產能地產出以噸為單位的手工茶。

不用多說,這肯定是假的。

《5》

四、手工搖青,難以辨明真假。

現如今,人工成本可不便宜。

而體力好、手胳膊有勁、能嫻熟掌握手工搖青技能的『技術工』,工價更是不便宜。

所以,在做茶時特意加入手工搖青的巖茶,最終售價肯定不便宜。

話說,手工搖青,對巖茶有什麼好?

買茶時,該怎麼辨別手工搖青的真假?

先說前一個問題,手工搖青在技術熟練、工藝到位的前提下,做青效果會更好。

因為,在搖青時,做茶師傅可以實時進行調整。

搖青力道是否過重?

葉片何時發軟卷邊等細節,都能及時留意,以便調整下一步的制茶方向。

對巖茶而言,做青做得好,茶湯喝起來會更爽口,風味的清晰度更高。

但在買茶時,對普通茶客來說,辨別手工搖青的真假不是易事。

單從茶味更爽口,香氣滋味更清晰來看,略顯抽象。

要從一杯茶裡喝出手工搖青,還是機器搖青,就跟吃雞蛋能猜出哪個母雞下的蛋那樣,著實是難,難,難!

《6》

手工搖青,不是判斷巖茶品質的硬指標。

武夷巖茶的風味評價標準裡,沒有強調手工搖青。

按清代梁章鉅前輩的觀點,優質巖茶離不開香、清、甘、活。

按巖茶裡通行適用的評價標準,頂級巖茶要能體現巖骨花香。

按通俗易懂的判斷方法看,真正的好巖茶, 有香、有水、有韻味。

對廣大普通茶客而言,一款巖茶是機器搖青,還是手工搖青,並沒有那麼重要。

畢竟,除非是親臨一線,全程監工。

否則又有誰能板上釘釘地肯定,是否全程手工搖青、一款茶是否焙足5道火,某某巖茶在焙茶時,全程焙火炭溫都在106℃以上?

這些做茶的細枝末節,大多真假難辨。

在買茶時,一味執著於手工搖青,容易被各式噱頭欺騙。

與其如此,不如拋開噱頭。

買巖茶,先認準茶香茶味,好喝才是關鍵!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