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期茶、隔夜茶、酸味茶,它們到底能不能喝呢?這次一並告訴你。《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精致范兒喝茶,貴在一個『品』字。

品茶與牛飲解渴不同,對茶葉品質有一定要求。

唯有茶香馥鬱、茶味醇厚、回味雋永的好茶,才值得我們細細沖泡,認真品嘗。

至於牛飲解渴式的喝茶,也有人覺得,茶味可以湊合喝。

將就著喝茶,一款茶只要比白開水好喝就行。

因此,在日常喝茶時,為了避免浪費。

經常會遇到有人問,哎,我家有一款茶,放了很久,還能不能喝?

講真,圍繞『XX茶到底能不能喝』,茶圈內存在3大爭議眾多的主角,分別是過期茶、隔夜茶、酸味茶。

這3類茶裡,哪些能喝,哪些該扔?

下面且來逐一細說。

《2》

過期茶能不能喝?

得看具體情況定。

有段時間,網上曾有個熱議話題——臨期食品能買嗎?

臨期食品這一概念,近幾年悄然興起。

將部分臨近保質期的牛奶、零食、面包、酸奶等收集起來,專門以臨期特惠的方式促銷,在各大商超裡頗為常見。

對消費者來說,買臨期食物,意味著以更實惠的價格買到正品,能節省開支。

對商家來說,已經超過保質期的食品不能上架出售,趕在過期前清倉,能挽回不少損失。

往大的方向看,精準分類出『臨期食品』概念,不失為減少浪費,珍惜糧食的好方法。

說回正題,那茶葉呢,茶葉過期後能不能喝?

之前,有人留言提問,『快過期與剛過期不久的綠茶、紅茶,還能喝嗎?

可以肯定,快過期的茶,只要在規范保存的前提下,當然可以繼續喝。

至於已經過期的茶葉,不論是茶界內提倡盡早嘗鮮的綠茶、黃茶、茉莉花茶,還是可以『越存越陳』的普洱和白茶,建議檢查過後再喝。

因為,只要不是三無產品,外包裝上必然要體現生產日期、保質期等內容。

而茶圈內,不同茶葉的保質期標註,標註保質18個月、保質三年、保質期3-5年、保質期15年、保質期無限等,取決權在於商家自己。

茶友們在看待茶葉保質期時,應該將其視為商家給出的承諾書,在避光幹燥陰涼的存茶條件下,在標註期限內,本產品可以放心飲用/食用/使用。

而超出保質期范圍後,就不再承擔范圍內了。

當然,這並非意味著,茶葉一旦過期就不能再喝。

因為不少茶商在標註保質期時,采取保守策略,預留了不少餘額。

即便過期,茶葉也未必會變質。

不過,從穩妥起見,當你遇到一款過期茶時,千萬別覺得它只要沒發黴就能繼續喝。

最好是裡裡外外檢查一遍,將幹茶取出來後,用手捏一捏,從手感上判斷它是否幹爽?

接著,聞一聞幹茶,查看是否有怪味、變味情況。

若是擔心直接聞幹茶,氣味聞不準,可以等燙壺溫杯後,趁熱投茶。

投茶後,合上蓋,輕搖兩三下,再打開湊近去聞幹茶。

借助熱力的熏蒸,幹茶上的氣味發散更為完整,若是有聞到類似灰塵味、悶味、酸味、雜味等氣息,那這茶還是不喝為好。

若是前幾項檢查都通過後,沒有異樣,再泡開試喝。

試喝時,先小口嘗試。

若是自己能接受,茶香聞著幹爽,茶味喝著幹凈。

那麼,即便是過期茶,但喝無妨。

但要是發現茶味寡淡,喝著喉嚨發癢,甚至越喝越口幹,根本不好喝,那麼,慎重起見,已經過期+變質的茶,不喝為好!

《3》

隔夜茶能不能喝?

對待隔夜茶,不少茶客也常會糾結。

『煮過的老白茶,隔夜後第二天還可以再煮來喝嗎?

『裝在保溫杯裡的隔夜茶,早上起來打開還是熱乎乎的,能喝嗎?

『昨夜喝了一泡正巖肉桂,才喝三沖,沒能泡完,第二天將茶葉用熱水洗茶,能不能繼續泡,想著好茶不喝完,實在太可惜』

茶圈裡,和隔夜茶相關的話題,永遠都是聚焦的重點。

稍加觀察,可以發現,茶葉圈子內早已形成兩大鮮明的對立陣營。

一派堅決不喝隔夜茶,認為隔夜茶,毒如蛇,肯定不能喝。

一派則是在辟謠,稱隔夜茶無毒無害,自己都喝了幾十年了,完全能喝。

像超市裡賣的瓶裝茶,都不知道隔了幾個月,照樣開蓋就能喝。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到底哪一方才是對的?

個人的觀點,還是那句話,看具體情況定。

首先,超市的瓶裝茶飲料和我們日常在家泡開的茶葉、茶水不是一個概念。

規范化生產的瓶裝茶飲,在出廠前有經過統一殺菌,保質期相對較長。

而日常泡茶時,泡開後的茶若是沒有及時喝,很容易變味!

其次,我們得正視『隔夜茶』這個概念,隔夜茶的重點,並非是隔了一個晚上,而是放置時間過長,茶水變得不新鮮。

從晚上八點放到第二天清早八點,算是隔夜茶。

但從早上泡開一大壺茶後,放到晚八點還是沒喝完,本質和隔夜茶無異。

並且,考慮到白天氣溫高,食物更易變質變餿,很多從早放到晚的茶水,反而更不建議飲用。

最後,雖說隔夜茶毒如蛇的說法,略顯誇張。

並且有不少老一輩的人,常喝隔夜茶,常吃隔夜菜,也不見得有任何不適。

但我們不應該拿自己的健康去冒險。

再說了,長時間靜置後,變得不新鮮的茶水,由於茶味不斷飄散,原先的馥鬱茶香消失不見。

若是直接用玻璃杯泡/大壺泡/燜燒壺泡的隔夜茶,茶水還會悶得格外濃。

簡而言之,隔夜茶就算勉強『還能喝』,一早就變得『不好喝』了!

從減少浪費的角度看,泡茶喝,應該喝多少,泡多少。

和吃自助餐那樣,吃多少,拿多少。

不要一次性煮出滿滿一大壺茶,或者泡開一大杯茶,放著喝不完,著實太可惜。

《4》

酸味茶能不能喝?

茶葉發酸,也是茶圈內的一大敏感詞。

將近期遇到的提問,稍稍盤點,和酸味有關的問題還不少。

『4年的白牡丹喝起來有淡淡的醋味,是不是變質了?

『喝陳年巖茶時,喝出了明顯酸味,這是不是武夷酸?

『普洱放了多年後,會有酸梅味嗎?

『紅茶喝著發酸,是不是因為泡茶水溫太高?

說一句公道話,好茶不應該喝著帶有明顯的酸味!

茶葉喝起來產生酸味,和泡茶水溫、存茶年份等外在因素少有關聯,而是因為內部藏有不少酸味物質。

至於茶葉內的酸味,有不少圈內人堅持給它們定性。

認為酸味有好壞之分,好的酸味包括梅子酸、果酸、酸香、酸韻、陳酸、武夷酸等。

而臭酸、酸澀、酸苦、醋酸等,才是劣質、負面的酸味。

講真,看完前面這些一籮筐概念,估計大家一早就被繞暈了。

無妨,僅需記住一點——好茶應該追求『一點都不酸』!

縱觀各界對好茶的評價裡,鮮香醇爽、雅致清新、清甜爽口、活甘清香、韻味悠長、回甘生津等……

諸如對好茶風味的形容詞裡,沒有酸味的一席之地!

對於發酸變味的茶,慎喝為好。

畢竟,寧可喝白開水,也不能喝變質茶!

《5》

茶圈裡,不少茶客很『惜物』,舍不得浪費。

他們對待喝茶,奉行一條最低容忍底線——茶葉只要沒發黴,就能喝!

近些年,相似的留言曾聽到不少。

『茶葉好好保存,沒有發黴變質,就不存在過期的問題』

『去年買的茶葉,扔了怪可惜,看看沒有黴變,今年應該還能喝吧』

『過年回老家翻出幾盒早幾年別人送來的白茶,也沒拆開看過,到底能不能喝?

諸如此類的留言,不計其數。

但說一句心裡話,茶葉沒有發黴,這僅僅是我們對待一款茶的最低底線。

但凡有更好的選擇,都不應該再去喝。

哪怕自己的腸胃足夠強壯,再加上自己富有冒險精神,也不怕喝壞肚子。

也不應該貿然喝一款不知放了多少年的老茶。

即便拆開後,發現裡面沒有發黴,穩妥起見,也先別急著貿然行事。

應該再進一步詳細檢查後,再做打算。

畢竟,倉儲不明的老茶,即便沒發黴,勉強能喝。

但這根本不能證明,它還會好喝、值得喝!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