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顏色、摸幹茶、聞香氣,一款茶好不好,這3個細節就能給出答案。《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在傾城之戀的結尾,有一個特別自戀的橋段。

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白流蘇和范柳原終於在一起了。

他們躲在一間借來的房子裡,通訊中斷,交通中斷,隻能自己買米,自己做簡單的飯食裹腹。

在這一飯一蔬之間,兩個人的感情突飛猛進。

某一個月夜,她突然想到,也許,就是為了讓她和他在一起,為了成全矜持的她和不婚的他,整個香港,淪陷了。

昨晚翻到這一章的時候,突然想到,這世上的事,果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誰會想到,在2022年的開春,會來這麼一件讓人主動宅家或者被動宅家的事件呢?

是不是為了讓我們宅在家裡修練喝茶的內功,所以,才天降這麼一場禍事的呢?

好吧,既然出不去,並且,還不知道還有多久才能出得去,那麼,無所事事的時候,就來學喝茶吧。

學習簡單的品鑒與賞茶,從今日開始。

《2》

品鑒一款白茶,有著固定的順序與流程。

無論是哪一種品類(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無論是哪一種形態《散茶、餅茶》,無論是哪一種工藝(日光萎凋、室內萎凋、復合萎凋),無論是哪一種年份(新白茶、老白茶)…..它們都有固定的鑒賞順序。

就像看人先看臉,是同一個道理。

首先,品鑒一款白茶,要看的就是它的顏色。

對於人類來說,在識別外界事物的時候,眼睛是最先起作用的一個器官。

當一款白茶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自然要遵循『眼看手再動』的原則,看了,再去上手摸,再去聞。

《3》

用眼睛看茶,看些什麼呢?

看顏色。

一款白茶顏色如果暗,黑,紅,褐,那說明,工藝不好。

也許是客觀上制茶水平就如此,也有可能是主觀上,刻意為之——今天看普洱茶人制茶,那采下來剛萎凋的茶青,梗和葉都偏紅,成品之後肯定偏暗綠墨綠甚至褐色,但偏人有認為這就是老茶該有的顏色,並且推而廣之,認為所有茶類的老茶都應該是普洱熟茶這種顏色——故而為了讓自己的茶看上去老個幾歲,有一些心志不堅定的制茶師,會刻意把新白茶做舊。

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顏色不綠,是暗黑色系,是黃紅色素,皆不是好白茶。

這種顏色的白茶,在品質上,是可以定性的。

不管老還是年輕,都算。

白茶工藝簡單,故而,在眼看的階段,就可以對一款白茶下評語了。

好還是不好,60分還是90分,此時便可打下。

另外,眼看,還要看條索,看等級是否相匹配。

有一些白茶,名字叫做『白毫銀針』,但其實,是彎彎的鐮刀狀,明明就是月光白,哪是白毫銀針?

誰家的縫衣針是彎的嗎?

有一些茶,明明是牡丹王——葉片小開面,還窄長得超過了芽頭的高度。

但就偏有人要說它是白毫銀針。

這指鹿為馬的本事,也是沒誰了。

拿到一款陌生的茶,眼看的時候,便要辨出它的等級, 如果它的標註等級與它的實際等x級是不匹配的,標著銀針實際是牡丹王,或者標著白牡丹其實是壽眉,再或者標著荒野茶但卻少見馬蹄結,那便說明,這茶不對勁。

有可能是賣家對白茶的等級區分不清,錯把壽眉當牡丹賣、錯把臺地茶當荒野茶賣,也有可能是刻意為之。

總之,看出它的等級不符,心裡,便要給它減掉一部分分數了。

《4》

第二個鑒茶的步驟,是手摸。

村姑陳小時候上語文課。

老師把我們帶去湖邊,叫我們先看一看周圍的環境,再閉上眼睛,深呼吸,問聞到了什麼味道,接著再叫我們去摸石頭,摸小草,摸樹葉,摸小花,再用腳把周圍走一走,踩一踩。

最後叫我們回家寫作文,寫春天。

長大後發現,這套寫作的方法,居然被人總結成了一套高大上的理論,還堂而皇之地開課收費。

真真替我的小學語文老師不平。

新電腦時期學的東西,總是印象深刻。

小時候學會的寫作方法,成年之後,被我運用到了學喝茶這件事情上。

拿到一款陌生的茶,眼睛看過之後,接下來,便是觸摸。

上手摸,別客氣,也別嫌臟——喝茶之前不是要洗手的麼——至於有人說會沾了手氣,請問手工茶從頭到尾都是手工制作,這算不算沾手氣呢?

難道你喜歡機器茶的『機器氣』麼?

講究可以,但講究過分,便是教條主義了。

摸茶,要輕,不要太用力,太用力了,幹燥的茶葉條索就會斷裂——我們是摸茶,不是辣手摧花。

摸的時候,要注意幾件事。

摸白毫,看多不多。

好的白茶,真正的高山白茶,白毫厚,多,密實,尤其是葉片背後,翻過來一看,那白毫,多得跟米一樣,側著對光一照,光都透不過來,這才是真正高山白茶。

接著找一根帶梗的白茶,折斷,看手感脆不脆。

像薯片一樣脆的,那幹度肯定達標;若柔韌度較好,折而不斷,彎曲程度好,要用力折才會斷,那幹度想必是不達標的,至少在13-15%的含水量,建議再烘一次。

這樣含水量不達標的白茶,也不建議買,更不建議喝。

水這東西,在別的地方是好東西,但在成品茶裡,過量的水分的存在,可不是什麼好事。

有水,有熱量,就會發酵。

發酵就會生成一些不需要的東西,喝下去,可沒什麼好處。

《5》

第三個鑒茶的步驟,是聞。

聞茶葉的味道。

白茶幹茶的味道,正常情況下,在工藝與儲存都極佳的情況下,應該是幹燥的植物樹葉的清香。

就是那種清新的,幹燥的,氣息。

植物的氣息,天然的氣息,沒有任何人工添加的味道。

如果,端起一款白茶的成品茶,或者打開一袋白茶的成品茶,湊上去一聞,聞到一鼻子酸味,黴味,煙味,怪味,腥味,海鮮味,巧克力朱古力味,苔蘚味…..

都說明,這茶有問題。

不是加工的時候水分超標,讓它過度發酵生成其它味道了;便是儲存的時候倉庫不夠好,不夠幹或者不夠密封,讓茶跑氣、受潮,變味了。

變味的白茶,隨之而來的結果,就是變質。

變質了,還能喝嗎?

肯定有茶友要來問這個問題,但村姑陳已經不想回答了。

變質的豆腐能吃嗎?

變質的肉類能吃嗎?

變質的雞蛋能吃嗎?

答案,自明。

聞,便是代替嘴,去對一款茶能不能喝,能不能入口,去做一個最終的判斷。

它就是最後一道防線,幫我們,把好了最後一道關口。

聞過了,沒有怪味、異味,那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喝下肚子去;但聞過了,有上述標明的那些不良味道,那就不可以喝了。

喝下去,不是給腸胃添負擔麼?

所以,聞的時候,一定要認真仔細,不放過一縷怪味。

否則,受罪的,還是自己。

《6》

看過,摸過,聞過,一款茶好不好,能不能喝,已經基本上有判斷了。

能打多少分,值不值這個價,也基本上可以得出結論了。

學會『看、摸、聞』這三招,列位看官,基本上,就可以成為半個茶葉專家了。

普通的一些小伎倆,將會騙不了你,一些宵小的招術,也會在你的看摸聞三式之下,敗下陣來,現出原形。

這個春天,宅在家裡,無所事事的時候,對著村姑陳的文章,把這些鑒賞白茶的招式練起來。

等夏天來臨,大家可以出門去擁抱大自然的時候,走出門去的,將會是一個全新的你。

一個懂茶,識茶,辨茶的你。

成為小圈子裡的茶專家。

從今天起,做一個懂茶的人。

學茶喝茶,笑看天下。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