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巖茶,是蓋碗好用?還是手抓壺好用?實際對比測評來了。《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巖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有不少留言,讓我們出一期茶具測評。

無獨有偶,前陣子遇到有人問:

『泡巖茶,能不能用手抓壺替代蓋碗?

他自己用了一段時間後,發覺還蠻好用的』 『對hold不住蓋碗,擔心蓋碗泡茶燙手的群體而言,手抓壺是否是最佳‘替代品’?

這裡暫且賣一個關子,答案後文再說。

有一說一,在新興茶具圈內,手抓壺身上擁有不少神秘光環。

據說它既能當茶壺,又能當蓋碗。

據說新手練泡茶,用它可以快速上手。

據說它能徹底杜絕泡茶燙手的風險……

除此外,手抓壺還有一個高大上的別稱,名曰,快客杯。

但這個文縐縐的名字,傳播度不如形象、簡單、直接的『手抓壺』本名。

話說,在泡茶方面,手抓壺當真這麼厲害?

話不多說,是騾子是馬得拉出來溜溜,一試便知。

為了這次測評,麻花特意找出這個閑置許久的粗陶手抓壺。

經對比,發現在白瓷蓋碗和粗陶手抓壺之間,差距著實太明顯。

泡好茶,要用蓋碗,任誰也無法取代!

《2》

一、論材質。

挑茶具時,不論蓋碗、公道杯、品茗杯,個人都不建議大家選粗陶的。

選陶瓷材質,尤其是白瓷的,更經典普適。

原因很簡單,白色是基礎色,泡茶時,用白瓷蓋碗泡任何茶,它都能發揮出『背景板』的作用。

不論你泡的茶,顏色是黑,是綠,是黃,是紅,統統都能映襯得一清二楚。

但粗陶就不同了,走古風、古樸路線的粗陶,美則美矣。

不過投茶入內後,往裡看去,裡頭黑乎乎的,就像望向一口深井,裡面啥也看不清。

萬一,這泡巖茶裡含有不少沒剔除幹凈的茶梗,短時間根本察覺不出來。

等到看葉底環節,更是件頭疼事。

白瓷蓋碗泡茶,瀝幹茶湯後,一揭蓋,裡面的葉底是否軟亮、是否有蛤蟆背?

一眼就能看得清。

但粗陶手抓壺在看葉底時,要再添一個物件——葉底盤。

當然,大多數人在家泡茶,不會準備這樣的審評工具。

將葉底倒在普通的盤子,稍稍攤開,再去觀察,效果也是一樣的。

《3》

二、論器型。

平日文章裡出鏡最高的蓋碗,是我們獨家的定制蓋碗。

在蓋碗裡,它的器型是很標準的,高度適中,不寬不窄。

屬於蓋碗界擁有八塊腹肌那樣的標準身材——倒鐘器型。

反觀右邊的粗陶手抓壺,很顯然,它的身材很高挑,明顯比一旁的標準蓋碗,多出來一半,特意找了把尺子量了量,發現它高約8厘米。

講真,這種苗條細高型的茶具,顏值出眾,但實用性有限。

一方面,對茶具而言,碗身/壺身過高不是好事。

『長太高』意味著它的出湯耗時更慢,待在最底部的茶水難以瀝幹。

另一方面,頭重腳輕的器型,平衡性較差。

選茶具時,蓋碗也好,茶壺也罷,都不推薦大家買那些細細高高、上寬下窄、頭重腳輕的。

更有甚者,若是劍走偏鋒,一味追求外在造型的『新奇特』,會導致實用性直線下降。

圖中所示的手抓壺,情況倒還好,它隻是略微上寬下窄,底部平衡性尚可。

但曾經在外面看過某個『高底足』的蓋碗,整個就像踩著高蹺那樣,稍稍一受力,就立刻站不穩。

將這樣的茶具買入手,隻能擺在家裡當花瓶,毫無半點實用性!

《4》

三、論防燙性。

講真,若說手抓壺泡茶能100%避免燙手,麻花是不信的。

因為手抓壺是介於茶壺和蓋碗中間的過渡產品,整體更接近於『壺』。

在設計上,它的壺嘴要比常見茶壺更短,並且往往設計成開放式。

能避免個別壺嘴細長、細窄的茶壺在泡茶出湯時,出水口被泡開的茶葉堵塞的尷尬。

另外,作為手抓壺,顧名思義,它跟手抓飯、手抓餅類似,泡茶時得抓握在兩旁,不像茶壺那樣設有專門的把柄。

上手試了試,先往壺內註入沸水,因為平時很少用,一時間也拿捏不準,這個手抓壺的最佳水位線在哪裡。

何況,裡面又是黑黢黢的看不清,隻能大致憑感覺往下倒水。

等大約到七、八分滿時合蓋,一手握在手抓壺的上方,的確絲毫不燙手。

但註水再滿一些,情況就不好說了。

從實測經驗看,一旦註水過滿,手抓壺分分鐘會化身為『火中栗』,根本碰不得。

論防燙效果,還不如選一個『寬碗沿』的蓋碗。

至少,用三指握碗法時,將大拇指和中指張開,穩穩握住碗沿,食指則是搭在蓋子中間的凸起處,以便隨時調整合蓋開口。

有了碗沿的隔絕,碗內的滾燙茶湯熱量無法波及到泡茶人的手指,自然不存在燙手的風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泡茶時,若是擔心蓋碗泡茶燙手,不如先選對器型合理,碗沿略寬的蓋碗!

《5》

四、論清洗難易程度。

都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但手抓壺身上,顯然沒有體現這點。

介於茶壺和蓋碗之間的手抓壺,雖說它的整體更接近於『壺』。

但它的身上,沒有保留茶壺本身的明顯優點——在防燙手方面,比起『手抓』,不如老實保留茶壺本身的把手設計。

同時,還遺傳了茶壺內壁罅隙多,難清洗的缺點。

且不說,粗陶材質本身沒有上釉,表面偏粗糙。

泡茶時,內壁若是沒有及時清洗,會留下衛生死角,堆積出臟垢陳垢。

光是靠近出水嘴的那一側,清洗起來就夠麻煩的。

對比一看,還是白瓷蓋碗更省心。

倒鐘器型的蓋碗,碗口寬,蓋和碗是分離式的,不存在任何衛生死角。

再加上,白瓷茶具本身,手感光滑溫潤。

泡茶後,隨便用清水一沖,立刻就能幹幹凈凈。

哪怕是泡茶過後,時隔數個鐘頭再來收拾桌面,白瓷上附著明顯的深色茶水污漬,也無妨。

接一盆清水,用海綿擦輕輕一擦,瞬間就能嶄新靚麗、身光景靚!

《6》

從市面上普及率看,手抓壺僅是小眾新起之秀。

在茶具圈內,論江湖地位,肯定比不過白瓷蓋碗。

畢竟,放眼整個武夷山,在茶桌上,白瓷蓋碗的出鏡率是最高的。

試茶,得用蓋碗。

鬥茶,也得用蓋碗。

而日常喝茶,大多數時候,一個基礎、百搭、實用的蓋碗,遠比花裡胡哨的茶具來得實用。

挑茶具時,實用才是王道。

在蓋碗與手抓壺之間,從註水、到出湯,再到瀝幹茶湯與聞香。

諸如此類的實戰環節,更能考驗一款茶具的真實力!

至於具體內容如何,下期再來細說。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