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白茶家族原創撰寫,未經允許,不許轉載!
文 | 白妹子
01
昨天看了一個關於美食的小視頻,大晚上看的失眠了。
然後一早上在小姐妹的群裡吐槽,那些在大晚上發美食圖片與視頻的微博博主真是太罪惡了,簡直是『喪心病狂』。
吐槽後才發現因此失眠的不僅僅隻有小白一個人,當即和小姐妹隔空發了一個抱抱的表情,以表互相安慰。
小姐妹邀功似的和小白說:『我最近都沒有喝黑咖啡了哦,都是喝你給的白茶,早上泡一杯濃濃的白茶,特別提神』
泡濃濃的嗎?
我打你個大腦袋,誰讓你喝濃茶啦!
『不喝濃濃的一杯怎麼能夠提神呢?
晚上熬夜第二天特別沒有精神』
那也不能喝濃茶呀!難道就不會覺得澀嗎?
『有一點點,但我覺得你給我的都是最好的,所以就……』
真是個傻丫頭,快說說喝起來還有什麼問題嗎?
茶是好的,但也要沖泡對方法才好喝呀。
『就感覺有點澀,但我原來不是喝黑咖啡的嘛,就覺得也還好,能夠接受的味道,隻是不如你說的那麼好喝而已。
原來是我沖泡的問題啊,哈哈哈哈哈哈』
這位小姐姐是用的隨行杯泡白茶,也就是最常見的玻璃水壺。
早上抓一把白茶,沖上熱水放進包裡,隨身帶著,等到口渴的時候拿出來喝。
……一點女孩子精致的樣子都沒有,這喝茶方式倒是像極了農忙時節的叔叔伯伯。
不對,叔叔伯伯都懂得將茶沖泡後,隻裝茶水的沖泡方式了,泡濃茶提神,應該是小白爺爺那輩的沖泡方式。
喝茶不追求什麼口感,隻為解渴和提神而已。
匆匆喝幾口濃茶,就繼續回去幹活了。
那時候人們對生活水平的要求遠不如現在,也從來沒有意識到過濃茶對於人體的危害。
今時不同往日,現在喝茶是一種享受,僅僅將茶作為解渴的飲料,就太對不起努力生活的自己啦。
02
俗話說的好『出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在中國,喝茶並非是王公貴族,文人雅客才會有的生活享受,普羅大眾也有喝茶的習慣,而且還相當普遍。
從前的生活水平所限,雖然很多人喝茶,但能夠喝好茶的人還是少數。
甚至有很多人在老家有栽種的茶樹,清明的時候回家祭祖,順便也采一些茶葉,用土灶上的大鐵鍋炒了,便是農家自制茶。
既然是自己喝,也就在能力范圍之內做到最好,自己能夠接受的程度就知足了。
對茶葉的觀念,依舊是能喝,有味道就好。
但是現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高了,對於茶的要求也從『能喝』變成了『好喝』。
越來越多的人從低價、低質茶中跳脫出來,追求更高的茶葉品質。
茶變好了,沖泡的手法卻沒有更新,依舊是沖泡品質一般的茶葉所用的手法——悶泡
茶的內質不夠豐厚,若是想要茶湯有滋味的話,就需要用到悶泡的辦法。
延長茶葉在水中停留的時間,讓內質盡可能的析出,這樣沖泡本身就是一種對茶葉品質的遷就。
小孩子的大腦發育還不夠完全,所以對知識的學習還有一定的難度,咱們在教他的時候可以反復強調,加強記憶。
等到孩子成年之後,若還是用一樣的辦法,孩子們就很容易感到厭煩。
不認為這是教導,反而覺得嘮叨。
沖泡品質好的白茶時,也要切記『快出水』,不要像是沖泡內質一般的白茶一樣,用悶泡的手法。
品質高的白茶,由於內質豐滿,若是與茶水長時間接觸,內質析出過度同樣會造成茶湯苦澀。
品質不行的白茶,由於內質匱乏,析出的速度慢,在沸水的不斷刺激下,茶湯才能夠達到飲用標準。
悶泡的手法隻適合品質低的白茶,而不適用於品質高的白茶。
根據茶的品質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沖泡方式,因材施教,方能泡出好茶。
03
購買品質高的白茶,可以從哪幾個方面辨別?
1、高山茶園裡的白茶茶青,普遍內質更加豐厚一些。
高山白茶因生長環境所致,高山晝夜溫差大,茶葉子白天積累內質,晚上因為低溫的作用,減緩內質的消耗,故而積累下了更多的物質。
高山雲霧出好茶,在高山常年雲霧的環境生長的白茶,含氮化合物、氨基酸、葉綠素等物質含量都有所提高。
茶多酚含量降低,茶湯澀感減弱。
茶青內質的多少和各種滋味的含量分佈,是影響成茶品質的關鍵之一。
2、工藝好的白茶
白茶的工藝雖然簡單,隻有萎凋和烘幹兩個步驟。
但手藝人的世界裡面,一直是越簡單的東西越考究工藝。
白茶在萎凋的時候,極其考驗制茶師傅對於光照和風力的把握。
光照太強太烈,極易將白茶曬傷曬紅,將茶青曬死了,內質的轉化也就無從說起。
一些制茶工人偷懶的將茶青厚厚攤晾一層的手法也是不對的,茶葉與茶葉之間粘連在一起,茶葉不透氣就很容易造成渥堆。
渥堆發酵,這就不是白茶的工藝了,對於白茶的品質自然會有一定的程度的影響。
且攤晾白茶一定要用水篩,上下透氣,空氣得以流通。
若是用塑料佈的話,豈不是隻有一面能夠與空氣接觸,反面照樣是被渥堆了。
3、含水量達標
含水量達標與否,主要是考驗烘幹的工序。
新白茶國標當中要求白茶的含水量要達到8.5%,沒有達到這個要求的白茶就不能夠算是白茶的成品,而應該歸為白茶的半成品。
含水量不達標的白茶,在存儲的過程當中極容受潮。
這類白茶從白茶半成品變為存壞的白茶,左右不過三個月的時間,自然不能夠算的上是品質好的白茶。
04
沖泡方法不同
品質高的白茶,香氣充足,內質豐厚。
但如果沒有用以正確的沖泡方式沖泡,也不過是浪費白茶罷了。
沖泡這類質優白茶,需要『快出水』,並且要用沸水來沖泡。
沸水是為了激出白茶中高沸點的香氣,快出水是為了限制其內質釋放的速度。
就像是有才華的人,為了保護其的創作靈感,不可一次性讓他產出太多的文章,靈感消耗的太多,總有江郎才盡的一天。
悶泡這樣殺雞取卵的沖泡方法,小白自然是不建議的。
剛開始美好的內質多,全部堆在一塊兒,茶湯太濃,滋味厚重,沒有辦法細致的感受當中的細節。
在前幾沖的悶泡中,將內質提前支出,後面內質不足,減少了白茶的沖泡次數。
售賣白茶品質好的茶商,總是希望茶友們快出水,這樣才能夠將白茶沖泡的更好,滋味更加美妙。
售賣白茶品質稍遜,茶葉內質不夠充足的茶商,則希望茶友們能夠用低溫悶泡的手法來沖泡白茶。
悶泡就是延長茶葉與水的接觸時間,讓微薄的內質有更多的時間析出。
就像是一塊浸滿了水的海綿,隻需要輕輕一捏就能夠出水,所需時間不到一秒。
若是海綿當中的水分原本就極少,需要用很大的力氣去擰,去擠,這時候所用的時間就非常多了。
茶商們為了掩飾自家白茶的內質不足,隻好極力推崇『悶泡法』。
居然還有茶商還有告訴茶友,因為白茶《的內質》不易溶於水,所以要慢出水的。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小白還從未聽說過這世上還有能有《內質》不易溶於水的茶葉。
悶泡出來的,品質差的白茶當然更不經泡了,但是能夠將其它質優的白茶拉下水,兩者之間相比較,區別也就不明顯了。
若是用『快出水』的方式,品質不好的茶葉隻能沖泡七八次,品質好的茶葉卻能夠沖泡十二三次左右,那不是很尷尬?
已售空
05
若是茶友們不慎買到了品質不好,內質不夠充足的茶葉,不想浪費也是可以用悶泡法將就一下的。
悶泡作為一種暴力沖泡茶葉的手段,實在是不宜長期出現在茶友們的生活裡面。
喝茶,原本就是對生活的一種儀式感。
現在連這份儀式感都縫縫補補,打滿了補丁,總是有一種對不起自己的感覺。
從前條件不好,又有喝茶的需求,才買一些品質並不算是很好的茶葉。
現在條件允許,為什麼還是要站在之前的高度上面呢?
人往高處走,喝茶也要漸漸地從基本的解渴,過渡到更高層次的要求中去才對啊。
不要老是用各種各樣的沖泡方式去遷就品質不好的白茶。
連喝茶都在將就的人,如何能夠過好自己的一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