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蓋香、刮沫、撥茶,蓋碗的5大作用,知道第5個作用的都是大神。《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泡茶時,茶具的選擇很重要。

但曾經有人留言表示,自己根本用不慣蓋碗!

因為,他經過對比,發現所有的蓋碗都存在這樣的毛病——難以嚴絲合縫。

相比起來,茶壺就做得好很多。

合蓋之後,合縫效果會更理想。

有一說一,從蓋碗本身特性看,要求蓋與碗口嚴絲合縫,並不合理。

蓋碗的蓋與碗是分離式的,可拆卸,加工時是分開燒制的。

當你將蓋平置在上方後,出現些許自然傾斜,也是正常。

畢竟在泡茶時,蓋碗的蓋一定要實現靈活調整。

若是蓋和碗之間合縫性太強,註入熱水,合蓋後正準備倒出茶湯時,受到物理影響,蓋碗內部會形成一定的吸力。

這會增加茶湯倒出難度,出湯速度慢,茶水倒出不順暢。

所以,買蓋碗時,不能過分苛求嚴絲合縫,不留縫隙。

當蓋和碗能做到互相匹配,大小適中,直徑相配,組合起來剛好能配對,就已經算合格過關。

話說回來,泡茶時,蓋碗的『蓋』看似貌不驚人,其貌平平。

但喝茶時,不論是揭蓋聞香,還是刮沫撥茶,蓋碗的『蓋』都有不可取代的優勢!

《2》

用途一,揭蓋聞香。

蓋碗的『蓋』,類似穹頂造型,看上去類似凸起的蒙古包。

泡茶時,如此造型設計,有利於揭蓋聞香。

註入沸水剎那,茶葉內部的芳香物質受到高溫的影響,立刻會『燃』起來,不斷往外擴散出茶香。

有的香氣不斷上揚,部分被飄散到空氣裡,部分被攔截在蓋上,附著下來形成蓋香。

有的香氣隨著茶味一起釋放,落入到茶湯內,潛入熱茶裡,形成落水香。

還有的香氣繼續保留在茶葉內,等待下一沖沸水沖刷再緩緩登場。

和其它茶具相比,蓋碗在聞蓋香上擁有天然優勢。

玻璃杯、馬克杯等敞口無蓋的茶具,在泡茶靜置過程中,茶香不斷向外飄散,沒有蓋香一說。

而茶壺雖然有蓋,但和蓋碗相比,壺蓋大多偏平、偏窄,不利於聞蓋香。

可見,聞蓋香可謂蓋碗泡茶的一大便利。

不過為了聞準茶香,在揭蓋聞香時有不少注意事項。

首先,得趁熱聞。

倒出茶湯後,先別急著倒茶分湯,趁熱揭蓋聞香更能聞到高沸點的前調茶香。

其次,得多聞幾次。

不同溫度狀態下,聞到的蓋香層次略有不同。

揭蓋趁熱聞,能聞到前調香。

稍等片刻,再次揭蓋,中調香型湧現。

最後等蓋碗徹底涼透,能聞到餘留在蓋上的尾調香氣。

最後,聞香手法要正確。

先呼一口氣,再去揭蓋。

持蓋位於鼻端下方後,認真嗅聞,分辨茶香。

要注意,聞香過程中不要開口說話,以免幹擾茶香。

《3》

用途二,刮茶沫。

泡茶時,往蓋碗內快速註入沸水。

當幹茶接觸到沸水後,個別茶葉的湯面上會迅速出現一層白白的沫。

這層沫,專業說法是茶沫。

肉眼看去,觀感不佳,看著總感覺臟臟的。

其實,茶沫的形成原因復雜。

構成茶沫的主要物質是茶皂素,雖說,茶皂素有一定消炎作用,但它的滋味『苦且辛』,會影響整體茶味。

再加上,除了茶皂素外,包括水溶性蛋白、水溶性果膠、憎水性固體粉末,以及個別微小灰塵雜質等,同樣會導致茶湯起沫。

穩妥起見,遇到茶沫特別多的茶湯,很有必要進行刮沫。

蓋碗泡茶時,刮沫的操作很簡單。

往蓋碗內註入沸水後,若是茶沫激起較多。

那麼,為了便於下一步的刮沫,註水時可以略微滿一些。

接著再持蓋輕輕一撇,湯面的浮沫便能輕松抹去。

刮沫之後,如果蓋上還沾有茶沫,可用清水稍加沖洗。

簡單兩步,即可完成刮沫操作。

可見,蓋碗作為茶圈內百搭、經典、實用的泡茶工具,方方面面都充滿設計巧思。

至少,蓋碗的『蓋』除了能用來聞蓋香外,在刮茶沫時也能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

《4》

用途三,撥動葉底

春茶季在采茶時,就常聽茶農提起,好茶青摸起來要像柔軟的皮革,葉片肥厚,捧起一把茶青能聞到濃濃的清鮮茶香!

經歷加工,制出成品後,新鮮的茶青鮮葉早已脫去大量水分,成為了幹制品。

唯有等到沖泡時,在熱水的洗禮下,才能舒展身姿,恢復曾經的柔軟身段。

經過多次沖泡,茶味已經大量被消耗,與此同時,葉底還徹底吸飽水分。

等到觀察葉底環節,揭開蓋,往裡看去。

好茶的葉底,好似剛泡過溫泉湯的美人,膚若凝脂,面若桃花,處處洋溢著好氣色!

鑒茶時,好茶的葉底都是有共性的。

不能軟爛、偏暗、沒光澤、沒彈性,一捏就爛。

而是得保留軟亮鮮活、柔嫩飽滿的好狀態。

當你在觀察葉底時,蓋碗的『蓋』能起到輔助性作用。

為了進一步檢驗蓋碗的柔韌性,大可揭起蓋,輕輕撥動葉底,往裡摁壓。

由於葉脈具有彈性,葉底軟韌,能屈能伸的緣故,不消片刻,蓋碗內的葉底便能悄悄彈起,恢復原狀。

若是那些類似爛菜葉、爛水果那樣,軟趴趴的,一捏就徹底爛掉的葉片,品質上必然有缺陷!

《5》

用途四,調節出湯開口。

在蓋碗泡茶的過程中,出湯開口的寬與窄,大可隨心調節。

合蓋開口的自由調節,好處諸多。

首先,泡茶時更百搭。

不論茶葉體積大小,都能兼容。

泡條索粗壯的老叢水仙,泡枝葉橫闊的秋壽眉時,開口留寬一些,也無妨。

茶湯倒出速度會更快,並且不必擔心在出湯過程中,蓋碗內的茶葉會順流而出。

如果沖泡金駿眉、白毫銀針、或是葉片略碎的茶葉,開口需要稍微留窄。

其次,出湯速度更快。

蓋碗出湯時,順著蓋與碗的缺口,茶水能呈現瀑佈狀倒出。

傾倒茶湯的瞬間,茶水飛瀑直瀉,奔湧而出。

短短數秒內,便能倒出大部分茶湯。

若是用茶壺泡茶,不論壺嘴是寬是窄,茶水在經過壺嘴時,統一會呈現柱狀式出湯。

論出湯速度,肯定不如蓋碗。

最後,更方便清洗。

『蓋』與『碗』是分離式的,合蓋過程中,可以自由控制開口寬窄。

等到泡茶結束,也比較便於徹底清洗,不留衛生死角。

用茶壺的話,針對壺嘴內壁,茶壺底部等地,需要用專門的清洗工具才能實現縫隙清洗。

《6》

用途五,聞幹茶香。

泡茶前,要燙壺溫杯。

溫杯之後,趁著蓋碗內保留有一定溫度,投入幹茶。

投茶入內後,合上蓋,端起蓋碗搖晃。

注意了,搖晃幹茶時,僅需上下輕搖兩、三下即可。

借助燙壺溫杯後的熱力熏蒸,幹茶內部的芳香物質,能充分釋放出來。

輕盈的茶香,迅速遍佈整個蓋碗內部空間。

此時,可以聞幹茶香。

聞幹茶香,同樣需要借助到『蓋』的幫忙。

隻不過和直接聞蓋香不同,聞幹茶時,不能將蓋子全部揭開。

萬一全揭開,門戶洞開,茶葉內部的香氣一早就大量飄散。

能聞到的氣味,自然會偏弱。

標準的聞幹茶香動作示范,大致如下:端起蓋碗,湊近鼻端下方,接著像是打開貝殼那樣,輕輕揭開一個角。

鼻子湊近那個敞開的口子,深深呼吸一口氣,仔細感受幹茶身上具備的所有氣味!

《7》

泡好茶,細節很重要。

在蓋碗泡茶過程中,『蓋』與『碗』的完美搭配,能泡出理想風味。

聚焦蓋碗泡茶的諸多細枝末節,以小窺大。

不論是出湯順暢,還是揭蓋聞香。

不論是刮茶沫,還是看葉底。

不論是聞幹茶,還是撥動茶葉。

蓋碗的『蓋』,看似其貌不揚,但卻擁有不可替代性!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