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入杯辨高下
品普洱茶在品茗者的觀察中,孕育直觀性的認識:那就是普洱茶的年頭問題,關系著普洱茶品質是否能成為價值的關鍵因素。
但,缺乏『陳年』認證的提供,可被視能力的因子,得靠泡飲才足以顯出真實茶的潛藏因子:其間正包括了該茶是生餅?
熟餅?
以及此茶餅存放年限的真實性。
泡好茶湯註入杯的當下,就可由茶的湯色和香氣,來突破視能力的局限,甚至直入取得理性的理解,判斷年齡的真老陳,或是虛擲的謊報。
註入茶湯的杯子,在貫通茶湯的因循過程中,可由『色』斷『茶』,可由香氣來判別優劣。
那麼,承載茶湯的杯器必須建立客觀民生,杯色不可奪湯色,更不可掩蓋茶湯香氣。
瓷杯,是忠實的反映,普洱茶優質與劣質立見高下。
找對茶喝對茶
由於品鑒與品賞的出發點不同,想得到茶湯的效果也不同。
品鑒的用杯,宜用白瓷,可見湯色真身,可仰首面向普洱茶的神秘而不迷失;若用他色茶杯,早已蒙蔽的茶質和混淆的茶齡中,失去判別。
原本已存在茶面與茶湯裡錚錚的事實,成為編故事的借題。
跨越普洱茶迷思,首推是『越老越好』。
多久才是老茶?
隔一年就算老?
那麼有三十年的老普洱茶就有三十倍多於新茶的『好』?
『老就是好』—-感情作祟。
普洱茶摻入『敘述性戲劇』故事,實際隻不過是為促進交易罷了。
走出『戲劇化』式的說普洱茶故事,放下普洱茶神話,安心去找對杯『研究』湯色;那麼野生普洱茶、臺地普洱茶也好,渥堆普洱茶、曬青普洱茶也好,便都可以按其客觀因子來分辨。
轉換陰陽的再生
茶湯明亮,金圈清澈,均是普洱茶品質優異的表現。
渥堆與陳化後的曬青普洱茶會出現紅亮;但前者易夾帶酸氣,後者則散發糯米香。
同樣地觀茶湯色不按色差,應用亮度分辨,優質普洱生餅湯色明亮,亦若優質青茶的金黃湯色,茶湯的『亮』隱藏茶背後的采摘天候、制作工序等細節。
耀眼的茶底在杯底
同一種茶樹,有形象的原始,接受種植土壤的載體,就分列了各種組成和排列,顯示土壤深層強求構的茶地底蘊,有了主權身份的伸張,不容外侵,給茶弄張基因身份證看來是科沉,卻違背本質的存在,耀眼的茶底不在遠方,不在冰冷的資料庫,而在熱滾茶湯的杯子裡。
白瓷毫無隱瞞
如果想研究茶香氣息,茶的形象生命,那麼在風裡的茶香,在茶杯裡讓品茗者墜入深深遐思。
走出想象的實體,操作是選杯。
以普洱茶湯入杯所選材質,白瓷杯器讓湯色盡情表露,毫無隱瞞,這正是今人鑒茶的基本功。
而白瓷中又以樸質無華的景德鎮素色白瓷,胎薄釉純,白的顯相能力最強,和德化瓷的牙白瓷杯相比,後者因色呈象牙黃光,易使紅濃茶湯加深,而失判斷準確度。
以杯看茶或以玻璃器透明度佳可觀全景,殊不知玻璃器散熱快,茶湯易走味。
有了如是遐想,品普洱茶的杯子就由醒著的白瓷,走入在陶器的幽隱裡。
陶的毛細孔,土的溫馨,將普洱茶存放吸附的雜味拋除,利用陶土的均溫來協調單寧的平緩,每次的陶與普洱茶的沉淀,總是扮演調和、提升。
陶瓷大不同
瓷器的發明是與陶器有密切關系。
但陶器和瓷器則是原料不同的兩種東西。
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初期,就已發明了用陶土(黏土)做坯燒制和使用陶器。
夏商時期出現了堅硬的灰陶。
陶器的胎質都是用陶土做坯燒制而成,所以都應是屬於陶器的范疇,陶土內所含礦物元素的特性,燒成溫度在700-800度之間,高者也不起過1000度。
在燒制陶器中,發現用瓷土(或稱高嶺土),加入一定數量的長石、石英等成分,能提高燒結性能。
由於器表無釉,所以稱『原始素燒瓷器』。
又發現青色釉料礦物原料,於是創制出器表施釉與胎質燒結性能較好的『原始青瓷器』。
瓷器的燒成溫度一般都需要在1000度以上,胎質才能到達燒結性能,因而瓷器的胎質比陶器堅硬,不吸水分或少吸水分,擊之發出清脆的金石聲。
藝術性與實用性
制杯方法不同,賞杯具有主觀性,純手工成形的杯各具特性。
除欣賞其藝術性外,在陶杯實用性的考量上,必須懂得密度、吸水率對於茶湯的影響。
品陳茶宜大杯
杯器成形萬千,選擇品茶用杯關系陶器密度,密度低表示吸水率高,對於茶香與滋味有較大的影響。
吸水率在5-10%較為適宜,可過濾黑茶中的渥堆酸氣。
選杯分兩面來看:喜茶氣強者,可選燒結密度高的瓷杯,或瓷蓋杯。
由於瓷不透氣,好的陳茶更能發散其真心的內在美,讓陳化後的茶質盡情發散,盡情表露原有的風華。
喜醇厚原茶湯者,可選用陶杯,由於胎體松些,會降低茶氣之香,卻可凝聚茶的湯底厚度,使得湯味飽實、成熟感十足。
品陳茶,杯宜用大杯。
大小以手掌可握為宜,陶制品優於瓷杯,可用不上釉或是柴窯成杯,或以單色釉原杯,有助品陳茶的滋味與氣氛。
陶杯品黑茶,是湯色沉入陶器無邊際的深,卻是品茗最生動的『生』!
================================
買茶有方:不再被黑心茶商欺騙!
泡茶得法:各種茶最正宗的沖泡!
茶藝師微信號:3105027282
公眾號:chanyu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