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茶、下關、大益三大國營茶廠變遷看普洱茶發展。《圖+文》

【普洱中國】現代的普洱茶市場基本都是在國從三大茶企的產品上發展而來的。

中茶、大益、下關,三個品牌都有著輝煌的過去,但也都遭遇過類似的困境,然後以不同的方式走出低谷。

這三個品牌的發展就是一部現代普洱茶發展的史書。

90年代以前,普洱茶是出口創匯的農產品。

整個大陸都沒有多少人品飲普洱茶,盡管有一部分產品售往牧區,那也跟品飲毫無關系,牧民大多用來煮酥油茶。

雲南人自己喝滇紅滇綠。

至於普洱茶更是聞所未聞,甚至包括那時候做茶的人,知道『七子餅茶』的人都不多。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當大益茶廠改制後,全廠職工大會,臺上的領導向全部工人宣佈要做最好的普洱茶。

下面的工人面面相覷,啥是普洱茶?

普洱茶的說法據說起源於清代,建國後因為普洱茶的加工一度中斷。

加上歷史原因,『普洱茶』由乾隆皇帝賜名,對外出口茶葉的包裝一律是『七子餅茶』。

等到改革開放之後,隨著港臺茶商來大陸越來越頻繁,普洱茶才慢慢被正名。

三大廠的時代不利於普洱茶產品多樣化,尤其是小產區茶的開發。

三大廠在90年代的困境就是因為市場日益提高的消費能力與滯後的產品研發之間矛盾的體現。

大白菜班章出自大益,大益卻沒有在大白菜的道路上走下去。

福今能夠成為後來高端茶的領導品牌,其根源就是在於大益本身的錯過。

下關的問題與大益高度類似,以下關甲沱名揚天下,再這之後再無能夠與之比肩的產品,直到2013年的時候松鶴孔雀系列才有較大的突破。

如果想知道過去20年普洱茶市場有多曲折,光看中茶一家就足夠了。

中茶《昆明茶廠》曾經是普洱茶行業的第一品牌,但恐怕沒有人會想到這樣一個茶企竟然破產重組數次。

2007年的普洱茶市場崩盤,崩的最徹底的就是中茶。

在崩盤之前,中茶產品的數量急劇增加,中茶也投入大量資金在原料上面。

崩盤發生後,原料壓在手中,經銷商大面積倒閉,中茶瀕臨關門。

直到2010年之後,才漸漸開始有了起色,最近中茶再一次改革,或許也正印證著這幾年普洱茶的變化吧。

2000年前的普洱茶市場,幾個大品牌做什麼,茶商就要賣什麼;2000年到2015年的普洱茶市場,茶商需要什麼,茶企就得做什麼;2015年以後的普洱茶市場,茶客需要什麼,茶企就得做什麼。

茶客需求主導市場的時代已然到來,不知道茶企的掌舵人是否準備好了?

更多知識請訪問普洱中國:www.puerzg.cn 或者關注微信訂閱號:普洱茶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