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欄坑、慧苑坑、倒水坑,老茶客常說的正巖坑澗茶,到底是什麼?《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巖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巖茶圈內,經常能聽人提起坑澗茶的說法。

欸,奇怪,坑澗茶又是一種什麼茶?

其實,那是一類巖茶山場地形的統稱。

只要產自XX坑、XX澗的茶,都屬於坑澗茶。

再將范圍擴大一些,只要是正巖內小氣候環境清涼的山場,裡面產出來的巖茶,也可以歸入坑澗茶統籌內。

牛欄坑肉桂、慧苑坑水仙、流香澗肉桂、倒水坑肉桂、水簾洞水仙、桃樹窠肉桂等,這些坑、澗、窠、洞、窩之類的山場,大致都能列入正巖坑澗茶的統稱裡。

不過,在很多新手茶客眼裡,坑澗茶是個陌生概念。

坑澗茶有什麼特色?

正巖坑澗茶好在哪裡?

如何辨別坑澗茶的真偽……

這一系列的問答題,這篇且來捋一捋。

《2》

一、坑澗茶的標準寫照是什麼?

這一切得從『坑』的成型說起。

地形地貌裡,天坑、地坑、土坑等都屬於天然下沉凹陷。

巖茶山場當中的『坑』,從大環境看,兩旁是山,中間下凹,旁邊有澗流經過,日照時長適中,區域環境小氣候清涼溫潤……

眾所周知,正巖景區的所在地是國內有名的丹霞地貌。

各大正巖核心山場內,隨處可見高大丹巖聳立。

坑澗山場的『坑』,離不開一左一右,兩山夾持,這裡的『山』特指是丹山/丹巖/風化巖。

從這些丹巖身上經過自然風吹日曬等作用,能剝落出富含養分的風化巖碎屑,匯入四周茶地土壤內。

從而讓土壤保持疏松、透氣、含養分豐富的好狀態,極度適合茶樹生長。

同時,當你需要判斷某處正巖山場夠不夠『正』時,大可沿用這個絕招——看一看四周的風化巖多不多!

因為風化巖多,意味著茶地土壤養分含量越高,越能產出獨具特色的、其它地方無法具備的、巖韻巖骨風味特征明顯的頂級巖茶!

《3》

二、坑澗山場,有什麼好?

山場環境,堪比一款巖茶的原生家庭。

山場正、環境好、生態佳,是產出正巖好茶不可或缺的要素。

站在茶樹生長的角度看,坑澗山場環境極為優越。

土壤條件,前文已經提了,因風化巖碎屑含量豐富,茶地土壤富含養分、疏松透氣,產出來的巖茶能擁有出色的巖韻特征。

這是其它產地無法復刻的天然優勢。

水文條件上,由於坑澗山場的地勢相對四周偏低,從山巖縫隙中滲出的泉水,能匯聚成溪,穿坑而過。

澗流的存在,能有效調節周圍的小氣候的溫度、濕度。

哪怕夏天時走進牛欄坑、慧苑坑等,只要靠近水源,都能感到明顯的清涼。

而充沛水汽的滋潤,能為茶樹提供有效補水,有利促進鮮葉內部的養分積累。

最後,由兩山夾持,初步成型的坑澗山場,還能依傍山巖提供的『掩體優勢』,背靠大樹好乘涼。

山巖的存在,能使得坑內的茶樹免受寒潮、狂風傷害。

同時,還能遮擋過分強烈的陽光,調節日照時長。

當太陽東升西落時,當陽光曬到一面巖壁時,另一面必然處於背陰面。

至於種在坑底的茶樹,更是隻有在中午時間,陽光才能曬進來。

如此一來,能讓茶樹避免被暴曬、狂曬傷害,提供半陰半曬的環境,符合茶樹喜陰天性!

因小氣候清涼、光照時間適中、以漫射光居多等天然優勢,能讓正巖茶的茶味更綿柔、細滑、甘潤。

想當年,巖茶圈內有不少謠傳,稱牛欄坑肉桂的風味是苦澀、濃烈、刺激、高香。

對此,其實一句話能將這一謠傳反駁回去。

牛欄坑作為典型正巖坑澗茶,茶味是綿柔飽滿的,湯感是細滑溫潤的,茶香是悠揚細膩的,又怎麼會是刺激濃烈的款型?

《4》

三、巖茶山場裡,坑和澗有什麼不同?

正巖景區內,『坑』這類山場, 特征很鮮明:兩旁有丹巖,中間下凹,茶樹可種在下凹的坑底,或是沿著山巖底部,壘石成園種茶。

而『澗』是澗流的縮寫,巖茶山場內,但凡以『澗』為後綴的山場,四周水系必然很發達。

巖茶裡,坑澗類山場的共性是一致的,小氣候清涼溫潤。

坑和澗之間,焦不離孟、孟不離焦。

沒下凹的坑,無法形成澗。

而沒有澗流經過的坑,也不具山場代表性。

如果實在是細分,那麼,按麻花的個人感覺,坑的范圍會更廣。

因為澗流緊挨在兩山之間,潺潺而出,繞坑而過。

夏天時去武夷山,靠近溪流的地方都很涼快。

像流香澗、悟源澗等,跨步入內,會有像是走進空調房的錯覺,溫度明顯比四周低!

不過從山場面積看,三坑兩澗裡,悟源澗和流香澗雖是赫赫有名的代表,但它們實際可種茶的面積不多。

其原因,也不難解釋。

因為以『澗』為主的山場,水系豐富,隨處可見佈滿苔蘚、濕滑青苔的巖塊,少有可以種茶的地方。

所以,正巖茶裡,從『澗』這類山場走出來的巖茶,實際產量並不會太高!

《5》

四、牛欄坑作為三坑兩澗翹楚,有什麼獨家優勢?

正巖山場裡的三坑兩澗,指牛欄坑、慧苑坑、倒水坑、悟源澗、流香澗。

但三坑兩澗,不單是三條坑/兩條澗,而是以它們為點陣,畫出來的范圍圈。

核心山場圈內,含有大大小小無數山場。

比如,就在慧苑坑對面的水簾洞。

比如,被悟源澗蜿蜒相繞的馬頭巖。

比如,與牛欄坑僅有一壁之隔的天心巖。

再比如,母樹大紅袍祖庭所在地的九龍窠……

這一連串數不清的山場,地段位置同樣極為優秀,也屬於三坑兩澗的核心范圍。

在眾多山場裡,牛欄坑堪稱三坑兩澗翹楚,擁有不少獨家優勢。

比如,牛欄坑是偏V字形的山場。

三坑當中,慧苑廣袤,地形難以概括,而倒水坑的『坑』類似標準的『凹』字形,坑底更寬,兩旁的丹巖相距更遠。

而V字形的牛欄坑,一左一右的山巖分佈更緊湊。

這樣一來,雖說使得坑底可種茶的面積變窄,產量有限,但坑內能獲得的風化巖養分會更豐富。

產出來的牛欄坑肉桂,巖韻特征更突出。

再比如,牛欄坑是東西走向的一條坑。

站在坑口,遙望牛欄坑,一左一右的丹巖,構成了V的兩側。

從地理方位看,兩側丹巖呈現南北朝向。

種在兩側巖壁下方的茶樹,不論是坐南朝北,還是坐北朝南,都能享受到半陰半曬的天然優勢。

而東西走向的牛欄坑,終年當中,不論是夏季從洋面吹來的東南風,還是冬天從北方刮的西北風,都能穿坑而過,使得坑內的空氣更清新、清透。

《6》

春茶季時,走在各大山場內,經常能看到挑青的工人。

將茶青從一眾山場深處,依靠人力挑下山,送到路口,才能裝車運送到茶廠。

而牛欄坑內,從坑口到坑尾,皆有出口。

不論坑口亭子前,還是繞過坑尾,到達天心寺停車場,都能方便茶青及時運出。

對做茶而言,茶青運出及時,更能確保走水順暢。

而走水順暢了,成品茶味喝起來才更爽口、鮮醇。

巖茶裡,牛肉的醇厚、飽滿、鮮醇風味,除了得益於有利的自然山場環境自然外,後天的交通便利性,茶青付制《交付制作》及時等,同樣不容小覷。

天時地利人和,種種有利因素相加,才是『牛肉』實力形成的關鍵!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