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茶喝出粽葉香,正常嗎?肉桂、水仙、大紅袍哪個更易出粽葉香?《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巖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連著一個月,幾乎都在下雨。

看了眼天氣預報,更是一團烏雲,接下來連續大半個月還是雨天。

今年的龍舟水,還真是來勢洶洶。

端午將近,聊些應景的話題——粽葉香。

喝一泡帶有粽葉草木氣息的茶,頗能體現出過節氛圍。

有一年,有位三明的老朋友給我們寄來一份禮物。

拆開外箱,裡面赫然是幾泡粽子茶。

用粽葉凹成小三角造型,裡面裝入切碎的紅茶,用棕繩綁緊。

輕輕捏起一袋茶,就像小巧玲瓏的水晶粽那樣,模樣很是討巧。

泡開後,茶味一般,湯感不醇,紅茶本身的花果香不夠清晰,粽葉香也難以突出。

但喝茶體驗還是蠻新奇的,用這樣的粽子茶替代『粽子本粽』當節禮,的確有趣。

不過這樣的新奇茶,隻適合嘗鮮體驗,再下一次就沒有任何新鮮、驚喜感了。

講真,如果想要喝帶有粽葉香的茶,單在巖茶裡就能找出不少選項!

《2》

在老叢水仙身上,經常能邂逅到類似粽葉的植物氣息。

某次在茶農朋友那,喝到一泡木質叢香濃鬱的老叢。

渾厚的木質香,占據主調,但緊跟其後的,是一股特別的粽葉香。

這股粽葉香,可不是低調的曬幹粽葉,而是在包粽子時,將粽葉加水煮開後,發散出來的粽皮香。

當朋友坐在主泡位上泡茶時,哪怕坐在一旁,也能聞到從蓋碗裡飄出來的粽葉清香,非常悠揚清幽。

過端午時,包粽子的粽葉,種類有很多。

最常見的是用箬竹葉包成立體三角造型,但除此外也有用蘆葦葉、玉米葉、柊葉、竹筍皮來包粽子的。

形形色色,五花八門,各不相同。

總之,只要葉片足夠大,能兜得住糯米和餡料,就能包成圓鼓鼓的粽子。

粽子葉選材不同,會帶來不一樣的植物風味。

老叢水仙的粽葉香,給人的感覺也是如此。

有時類似曬幹的粽葉,沉穩悠揚。

有時接近新鮮摘下的粽葉,在熱聞蓋香時,浮在花香之後,轉瞬而過。

有時與幽深密林相似,聞起來帶有明顯的植物清涼、清新氣質……

但粽葉香,並非老叢水仙的叢香。

畢竟,從平日喝茶體驗看,粽葉香並不稀奇。

喝白茶,秋分茶、寒露茶、荒野冬片上,粽葉香沁爽怡人。

喝紅茶,在不少正山小種的尾調,能感受出竹林香、粽葉香等氣息。

而巖茶裡,不單單是老叢水仙才有粽葉香,高叢水仙和普通水仙,同樣也能出現這類粽葉植物香氣。

除了水仙外,在鐵羅漢、梅占、水金龜等尾水上,也能浮出陣陣粽葉的草木馨香。

所以,老叢水仙的叢香還是認準木質香為準。

涵蓋甚廣的粽葉香,不能成為叢香的見證!

《3》

雖然,粽葉香不是老叢水仙的標配代表。

但不可否認,樹齡老一些的茶,更易做出粽葉香。

喝巖茶,老叢水仙會比高叢水仙,出現粽葉香的幾率更高。

喝紅茶,桐木紅茶裡,老叢紅茶的粽葉香氣息最是分明。

稍加聯想,粽葉香的成型,與茶葉內部的木質纖維息息相關。

之前分享過,小喬木的茶樹隨著樹齡的增長,茶樹內部的含氮類物質會不斷增加,做出來的茶會更有風骨。

茶湯更醇,茶味更厚,湯水的膠質感也更為分明。

在茶香上,達到老叢級別的茶樹,不僅是木質叢香更加分明,出現粽葉香的概率也更高。

喝茶聞香時,就像穿越一片密林。

頭頂上,茂密的枝葉相連,擋住了陽光。

穿行在林間,呼吸吐納之間,盡是清涼深邃的植物香氣。

而粽葉香,剛巧涵蓋其中。

《4》

但喝巖茶,並非是樹齡足夠老,才能體現粽葉香。

只要葉片纖維足夠粗壯,就更易做出粽葉香。

平日在喝巖茶時,很多水仙雖說沒有達到老叢、高叢的樹齡要求,但在揭蓋聞香時,聞香感受與喝肉桂截然不同——茶香更清幽、沉穩、內斂。

巖茶裡,香不過肉桂,醇不過水仙。

肉桂的茶香以辛銳為主,桂皮香頗有穿透力,很易辨識。

除了品種香外,肉桂身上常見的花香、以及奶油香、蜜桃香等,也大多是香氣馥鬱迷人的。

哪怕是坑澗山場出來的肉桂,茶香相對清幽,但也少有水仙那般沉穩內斂的氣息。

用文藝范的形容表達,接近林間之風,裊裊之霧,清幽野蘭,齊齊吐芳的感覺。

在此期間,夾帶上清涼的粽葉香,再自然不過。

要想在桂皮香凸顯的肉桂裡去喝出粽葉香,未免風格不兼容!

《5》

拋開樹齡,拋開品種不談。

對絕大多數巖茶來說,在喝到尾水之後,遇到粽葉香的概率還是蠻高的。

前些天,身邊有朋友問,巖茶可不可以煮?

仔細想了想,煮巖茶在圈內,還是蠻冷門的。

畢竟,好的巖茶,價格不便宜。

一泡兩泡就要大幾百的情形,並不少見。

山場好,工藝到位的巖茶,茶味層次是非常多元的。

如果直接煮茶,囫圇煮開出來後,難以體現細膩的香氣、滋味、韻味變化,略顯浪費。

像前兩天文章裡提到的,大壺泡茶也好,大壺煮茶也罷,論茶味的『精準表達』,遠不如蓋碗沖泡來得好。

但這也並非是說,巖茶不適合煮。

遇到焙火足的老叢水仙、老叢梅占、老叢鐵羅漢的,在用蓋碗泡了八、九沖後,大部分的茶味物質已經釋放。

此時,將葉底移入煮茶壺內,加入清水,開火煮茶。

先沖泡,接著再煮葉底,也是不錯的選擇。

順便說一句,當一泡巖茶泡了起碼八沖後,茶味變淡,進入尾水階段。

這時,不論是稍微坐杯,再悶幾泡尾水出來慢慢喝,還是用剩下來的葉底去煮茶。

在很多巖茶的尾水裡,都能體驗到幾絲若有若無的粽葉香氣。

又或者,類似剛啃了甘蔗,唇齒間留下幾分木質纖維的馨甜氣息。

這一切,類似茶味被徹底泡淡後,呈現出來的植物纖維本味!

《6》

包粽子的粽葉,選購技巧無非如下。

選老一些的葉子,纖維更粗,更有韌性。

不選嫩葉,選葉片發育較為成熟的葉張,更能將粽子包裹成型。

還有就是,將粽葉放進熱水裡徹底煮開後,悠揚的粽葉香遠比新鮮摘下粽葉時,來得更加分明。

沿著這三點思路,在喝巖茶時,大可照搬。

為了剛好地感受巖茶的粽葉香,選樹齡老一些的、葉片纖維粗一些的、以及葉片被徹底泡開的茶湯尾水,清涼清幽粽葉香氣會更加分明。

和其他茶有所不同,巖茶要開面采。

不求嫩芽細葉,而是要采有成熟度的葉片。

另外,在巖茶的當家品種裡,水仙以中大開面為主,葉脈更凸顯,葉片纖維更豐富。

而肉桂以中小開面居多,葉片相對更小。

所以,當你在喝巖茶時,發現水仙比肉桂更容易出現粽葉香,並非是稀奇事!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