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茶做成的巖茶,才有巖骨花香?那水仙、肉桂、大紅袍怎麼辦?《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巖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很多新茶友眼裡,牛欄坑就是肉桂的聚集地。

這倒也不算錯,正巖山場裡,牛欄坑位於三坑兩澗之首,寸土寸金,先天優勢極為有利。

同時,牛欄坑肉桂又是極具市場號召力的茶品,一早就火出了圈。

麻花要能在牛欄坑圈下一片地,考慮往裡種茶時,毋庸置疑,肯定也是選擇種肉桂!

但要說牛欄坑內隻有肉桂,沒有其它品種,那就太片面啦。

且不說在肉桂還沒有火起來時,巖茶圈內的老品種沒有徹底從牛欄坑裡退場。

單是足跡遍佈所有茶產區的菜茶,就不會在牛欄坑內缺席。

今年5月3號是武夷山胡歌家『牛肉』開采的大日子,那天麻花在拍素材時,就有拍到一株剛長出來沒幾年的奇種。

《武夷山當地茶農更習慣稱這些有性繁殖的茶樹叫奇種,其它茶產區多數叫成菜茶,奇種和菜茶之間本質相同,隻是叫法不一樣。》

這株纖細幼小的奇種,剛巧和一旁的肉桂茶樹形成鮮明對比。

將它們同框圈起來,咔嚓咔嚓,連拍幾張對照圖。

從樹形大小、到葉片形態、再到發芽密度,明顯存在不同。

《2》

先看整體。

左邊那行人工栽培的肉桂,排列成行,疏密有致。

因茶樹種下已經有些年頭,枝幹看著還是很遒勁的,主幹結實,側枝也不會太瘦。

遠遠看去,鬱鬱蔥蔥,茶樹頂端分佈有不少待采的『牛肉』青葉。

右邊那株自然生長起來的奇種,隻是零星的獨苗。

根據它的纖細主幹推測,估計也就是四、五年間長起來的。

整體樹形分枝少,老葉居多,青葉數量寥寥無幾。

一左一右,分別采下青葉,放在一起對比。

肉桂的葉片看著還是蠻有辨識度的,葉片略微偏橢圓,邊緣的鋸齒較平緩。

同時,葉片兩側是微微往裡內折,像是老式瓦房屋頂的瓦片。

而一旁的奇種,剛長出來的嫩葉是黃綠色的,迎著光看去,葉脈纖維們縱橫交錯,能看到葉片身上帶有明顯的『腹肌感』。

和肉桂茶樹不同,這株奇種的嫩芽、嫩葉、嫩梗上有著茶毫分佈。

當大部分葉片已經長到成熟開面狀態後,這些稀疏的茶毫遠看過去,並不起眼。

但在特寫鏡頭下,對比一看,很是分明!

《3》

奇種的誕生,來源自茶籽。

茶樹開花後,昆蟲和蜜蜂會進行授粉。

自然授粉過程中,某株茶樹的母本有可能獲得相鄰山場內多個不同茶樹品種《包括A茶、B茶、C茶等》的花粉。

最終結出茶籽後,種子落地生根,就能長出一株全新的茶苗。

依靠自然有性繁殖的茶苗,從理論上,它非母本、非A、非B、非C,是全新的茶樹品種。

從經驗看,它父不知,母不詳。

茶農們即便看到,也認不出它是什麼茶,隻能籠統稱為菜茶。

像前面那株在牛欄坑內拍到的奇種。

論外形,它的葉片形態有五分類似肉桂的橢圓。

但要說出它的身上能找出哪些品種的血緣,還真的不好說。

各大茶產區內,只要有種茶,必然會有菜茶的分佈。

雖說同樣名為菜茶,同樣是有性繁殖得來。

但桐木高山一帶的菜茶,和正巖裡的奇種,略有不同。

福安坦洋的菜茶,和太姥山的小白茶、小土茶等,也有不同。

除此外,西湖群體種、祁門種、鳩坑種之間又有區別。

畢竟茶樹在自然授粉時,會受到地域限制。

菜茶和菜茶之間,也是分圈子的。

圈子不同,很難相容。

像陜西的大熊貓,普遍看起來就比四川大熊貓臉更圓。

背後是因為隔了一座秦嶺,兩地的大熊貓種群缺少基因交流。

代代相傳之後,導致兩地國寶看起來雖說都有黑眼圈,但五官特征擁有明顯區別。

回到制茶上,將話題扯遠一些,還能談到茶樹適制性。

武夷山當地的奇種,適合加工制作巖茶。

但換到西湖龍井上,肯定會面臨水土不土。

雖說都是有性繁殖的群體種茶。

但和西湖群體種相比,兩地茶樹的性狀表現可是相差甚遠。

《4》

奇種的『奇』,含有千奇百狀的意思。

畢竟,奇種是通過茶樹有性繁殖得來。

每一株奇種都是獨立個體,參差百態,各不相同。

有的發芽早、有的發芽遲。

有的嫩葉偏黃、有的嫩葉偏紅。

有的葉片鋸齒平緩、有的葉片邊緣卷曲。

有的葉張又圓又大,有的葉片細窄又小巧……

放眼整個武夷山,奇種是一個很龐大的族群。

在它們身上,融合著諸多不同巖茶品種的特點。

從育種角度看,它們是茶樹育種的基因庫。

我們平日常見的水仙、肉桂、鐵羅漢、梅占、奇蘭、黃觀音、北鬥、奇丹等,屬於無性系的良種。

茶農們在種茶時不是灑下茶籽,等待茶樹發芽。

而是直接到專門的苗圃去買幼苗,像種植果樹那樣,買下樹苗之後,再移植到自家的山場定植。

現如今,無性系繁殖的良種,才是茶葉加工的主流。

因為,這樣能確保品種特征的固定。

一茶一味,各不相同,品種特征鮮明。

制茶時,整片茶樹的發芽時間更統一,更利於組織人手采茶,進行制茶生產。

要不然,這三、五株茶樹剛剛發芽,但與它為鄰的奇種茶樹青葉已經長老了,錯過了花期,不適合采摘。

銷售時,更能便於宣傳與介紹。

水仙湯感醇厚,蘭花香清新,茶香相對清幽;肉桂茶湯咽下時有辛辣感,茶香辛銳;北鬥有深沉的木質香;鐵羅漢自帶當歸藥香……

而奇種的茶味,擁有很大隨機性。

具體能做成花香、木質香、果香、還是其他香氣?

茶味喝起來是醇厚飽滿、還是清新柔滑?

一切都充滿未知數,隻有將一泡茶拿到茶桌上,親自泡開喝過才能知道答案。

喝奇種的過程,類似開盲盒。

很長時間內,麻花和隔壁小陳陳在試茶時,都沒有挑中能讓我們為之驚艷的奇種。

直到上禮拜,喝了武夷山胡一刀寄來的新品。

剛一揭蓋,就被它千嬌百媚集齊,聞著格外妖異的香氣吸引了。

喝入口,茶湯更是醇和而不失清新。

連喝三杯,喉嚨陣陣留香,持久回味。

講句實話,這種香氣、滋味、韻味俱佳的奇種,太難得!

《5》

武夷巖茶裡,奇種的風味是多元化的。

清末有詩——奇種天然真味存,木瓜微釅桂微辛。

大意是,葉片形似木瓜,茶味微釅,有似桂皮般的辛銳風味。

憑借這些描述,圈內有不少人在推測,詩裡提到的奇種是當今肉桂的雛形。

喝起來帶有風味微辛、帶有辛銳特征的巖茶,古來已有。

但直至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肉桂才被正式定種,陸續推廣。

溯源巖茶的發展史,包括肉桂、鐵羅漢、金柳條等諸多品種內,它們無一不是發掘於菜茶裡。

由此,想到之前聽到的說法。

『菜茶做出來的巖茶,才能擁有最正宗的巖骨花香風味?

不知道茶友們怎麼看,反正麻花是不信的。

巖茶有無『巖骨』,關鍵看山場。

從菜茶的繁殖方式看,奇種的風味紛繁復雜。

一茶一味,一株一味,哪裡能談得上『最正宗』這仨字?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