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焙死』的巖茶,從大紅袍、水仙、到肉桂,能不能一眼看出來?《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巖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據茶友反映,他踩坑了5斤所謂的老叢水仙。

且不說老叢是真是假,收到茶之後,茶友隻喝了五泡,就再沒勇氣喝下去。

如今想想,往事不堪回首。

因為現在看來,那徹頭徹尾就是焙死的茶。

提到這,茶友還運用了一個形象貼切形容——僵屍條。

偶買噶,一次買5斤。

聞言,難免要好奇八卦一下,這是多少錢買的。

『5000,半巖的』

隨後,發來一連串哭笑不得的表情。

茶友也在感慨,就兩年前的事,自己當初什麼也不懂。

最初是喝了別人送的一款大紅袍,發覺這紅茶《當時還不知道大紅袍是巖茶》不錯,好喝,有他喜歡的那股類似咖啡的香味。

於是就找人打聽,表示自己是想買點帶有咖啡焦味的茶。

不曾想,就入了這樣的坑,買到前面那5斤回想起來一言難盡的水仙。

『看著是挺焦的,但著實是喝不下去!』

後來看了我們的文章,才明白這就是傳說中被焙死的巖茶。

對茶小白來說,這可真是一筆巨大的喝茶學費!

新手茶客喝巖茶,那位茶友的買茶故事,值得借鑒參考。

已經焙死的巖茶,不論價格有多實惠,也不論噱頭有多響亮,一定別買。

從共性看,焙死焙焦的巖茶並不難區分。

認清這5點,能少走不少冤枉路。

《2》

一、幹茶炭黑,黯淡無光。

巖茶圈內有這樣一句調侃,稱巖茶是乞丐的外表,皇帝的內心。

單看外表,巖茶的幹茶條索平平無奇,樸實無華。

但喝起來,才能在逐道茶湯之間,感受到香、水、韻交融的美妙風味。

這倒是很有意思。

焙了火的巖茶,幹茶顏色偏深沉。

普遍以黧黑、黑褐、深褐為主。

經過揉捻成條索狀態後,後期在焙火時會越焙越緊結,難以看出原本青葉的模樣。

不過,焙死焙焦的巖茶,看起來情況會更糟糕一些。

剪開泡袋,倒出幹茶後,肉眼看去,此時幹茶顏色已經遠不止是黑褐、黧黑色。

而是接近炭黑,看起來非常『暗黑』。

除了顏色的加深外,連色澤感也會發生改變。

幹茶黯淡,沒有光澤,比較暗啞。

像深秋幹枯的落葉,沒有半點活力與生機。

除此外,將一泡焙火過頭的巖茶倒進白瓷蓋碗內,還時常能看到,蓋碗內壁會沾上不少黑色細屑。

燙壺溫杯過後,素白的蓋碗內壁上附著的細屑渣末,黑白二色分明。

這些碎屑屬於巖茶焙火過程產生的損耗,焙火過頭,徹底焙焦的巖茶裡,這些焦黑色的細屑數量相對會更多。

《3》

二、焦糊味明顯。

私信裡曾有人提問,巖茶聞起來有煙味正常嗎,是不是焙死了。

講真,單憑煙味,不足以判斷巖茶是否出現焙火敗筆。

剛下焙不久的新茶,因沒有褪火的影響,聞起來也會有偏燥的煙味。

但放上一段時間後,這股煙味就會自動淡去。

而焙死的巖茶,可不止聞起來煙味濃重那麼簡單,還會出現焦糊味。

聞起來就像烤面包、烤肉片時,將食材烤焦、烤糊之後,滿廚房都是一股煙熏火燎的嗆人氣味。

這股焦糊味,已經遠遠脫離巖茶的火功香范疇。

聞起來絲毫不像焦糖香、烤瓜子香那般誘人,而是讓人感覺很嗆鼻、很刺激、不好聞。

另外,順便提醒一下,已經焙死的巖茶,內在茶味物質早已經嚴重受損。

包括焦糖香在內,花香、果香、木質香等馥鬱茶香,統統消失得無影蹤。

蓋碗泡茶時,聞幹茶、聞蓋香、聞葉底,從頭到尾都隻剩下一股揮之難去的焦味與糊味!

《4》

三、『醬油湯』特征明顯。

醬油的顏色,大家都不會陌生。

濃油赤醬是醬香、紅燒菜系調味上色的好幫手。

但喝巖茶時,茶湯也泡出『醬油湯』的顏色,就得警惕了。

巖茶是半發酵茶,做青適中的大紅袍、肉桂、水仙,茶湯不應過分發紅。

巖茶的標準湯色是橙黃明亮,雖說焙火足一些的茶,湯色會更深一些,但不論如何也不會變成醬油湯那麼誇張。

當一款巖茶泡出來的湯色『紅到發黑』,證明它被焙死的概率很高。

尤其在茶湯接近『醬油湯』之餘,湯水的清透程度還不理想。

茶湯整體偏暗沉,光澤感略微遜色。

將茶湯倒進透明的玻璃公道杯後,迎著光看去,看不到剔透玲瓏的質感。

相反是湯色偏暗,不清透。

肉眼看著就已經讓人沒有多少『食欲』,這樣的茶肯定不宜多喝!

《5》

四、滋味重口,湯感極薄。

前兩年在試茶時,遇到某款鐵羅漢。

當時喝茶,可謂是印象深刻。

隻不過是難喝到登峰造極,令人過喉難忘。

現在想起來,那泡鐵羅漢的焙火肯定是有問題的。

明顯帶有焙死、焙空的特征,茶湯泡開後,顏色偏暗。

倒入杯中,小口飲入,隻感覺刺激性很強,又煞口,又濃烈。

茶湯入喉,苦味強勁,不到半分鐘,整個嘴巴都是濃濃的苦味。

另外,在如此重口味濃烈的茶味之餘,湯感還不醇。

相反,當你在啜入茶湯時,隻感覺湯感很薄,沒有厚度。

就像單純喝一碗苦澀濃湯,難喝到不得了!

《6》

五、葉底僵硬,沒有彈性。

已經焙死的巖茶,葉底是最容易暴露馬腳的。

因為焙焦、焙死的茶,條索失去了活性。

在沖泡時,哪怕悶泡時間太久,僵硬的幹茶條索依舊難以徹底舒展。

即,泡不開。

即便勉強泡開舒展五、六成之後,合蓋時輕輕摁一下葉底。

因焙死僵硬的緣故,葉底也不會回彈。

伸手取出個別葉底,用指腹輕輕捏一捏。

那些被焙火過急,焙焦焙死的巖茶,葉底碳化痕跡明顯。

捏起來,葉底沒有軟亮鮮活的質感。

條索僵硬,摸著很粗糙,沒有半點質感可言!

《7》

巖茶裡聞出咖啡香味,很常見。

因為咖啡與巖茶在加工時,都不少了烘焙。

高溫焙火之後,茶葉內/咖啡豆子內部的植物蛋白,會在高溫作用下轉化,生出一系列迷人香味。

這種香味在巖茶裡,又被稱為火功香。

類似焦糖香、烤堅果香、烤海苔香、 烤瓜子香等,聞起來香氣馥鬱且悠長。

但巖茶在焙火後,不會貿然產生焦味、焦糊味。

大家試著代入烤肉,就不難理解了。

烤得恰到好處的肉串,鮮嫩多汁,香味撲鼻,烤焦後才會生出嗆鼻的焦味。

巖茶焙茶這件事,講究看茶焙茶,適可而止。

一旦火候掌握不當,焙茶時間過長/溫度過高/沒有及時翻焙等,都會有將茶葉焙焦的風險。

焙成焦炭的巖茶,形容枯槁,徹底焙死,毫無生機。

不論怎麼泡,茶味都是一言難盡,難以下咽!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