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清奇的白雞冠,是武夷巖茶裡的一股清流,骨骼清奇,與眾不同。《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李麻花說,白雞冠,是武夷巖茶裡的一股清流。

因為,它骨骼清奇,與眾不同。

每年武夷巖茶春茶季時,新發出來的白雞冠茶青,新葉細小鮮嫩、黃中透白,采一片下來,對著陽光,葉片的脈絡能看得一清二楚。

及至采下來,湊近竹筐去看,那些油潤如黃玉的白雞冠新葉,層層堆積,疊加簇擁在一起,像極了黃白色的絲絨地毯。

在茶山上,通常是綠油油一片,而如果有一塊地種了白雞冠,則大老遠一眼就能認出來——那一團嫩黃在滿山的綠裡,實在太紮眼了。

這種特色,每一個制作白雞冠的制茶師,都心照不宣地想要盡量保留下來。

於是,在加工制作時,大多數制茶師選擇輕焙火,甚至不焙火。

這便使得列位看官在市場上喝到的白雞冠,有很天然的草藥類香氣、玉米甜香和清雅花香。

SO,在一眾走厚重路線的其他巖茶品種裡,白雞完成為了夏日裡的一抹小清新——一條綠底黃碎花的森女系棉佈裙。

白雞冠是不常見的,但,它的鐵桿粉絲可不少。

一直以來,哪怕肉桂持續性地霸屏、高香小品種茶的爭奇鬥艷、老叢水仙後發制人,白雞冠總能在擁擠的巖茶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原因何在?

《2》

首先,白雞冠是四大名叢之一,這個身份,光芒萬丈。

白雞冠這種茶樹品種是怎麼生出來的呢?

武夷山最初的茶樹種植,是通過有性繁衍——茶農隨便捧一把看不出區別的茶樹種子播撒在茶地裡,幾年後,收獲的是一地身形高低胖瘦不同、葉型大小長短不一的茶樹。

這些茶樹們,大多數是沒有名字的。

從前,它們被稱作菜茶,現在,有了個高大上的名字,奇種。

在這萬千奇種中,有特色且品質優異的被選做名叢,而優上更優的,被選出來,成為四大名叢。

能入選《四大名叢》的巖茶,都不是凡品,就像娛樂圈裡的四大天王、四大花旦,沒有才華的普通人是不可能擔任的——須知《四大名叢》的評選,競爭選拔過程,漫長且殘酷。

要看香氣,看滋味,看持久度,看表現力,看特色,看…..

各種綜合評分之下,得分最高者,才可以名列其中。

由此可見,白雞冠果真是一款奇茶,天賜香茗。

《3》

其次,白雞冠這款名叢,物以稀為貴。

在武夷巖茶的品種茶隊伍裡,白雞冠算是珍稀名叢了——它的種植面積不但小,而且規模還在逐年遞減當中。

李麻花采訪過家裡有白雞冠而正打算砍掉的茶農。

他說,白雞冠葉片細小,每一枝嫩梢的成茶量,極低。

同等面積的茶地,種肉桂的產值遠高於白雞冠N倍。

在經濟效益面前,年年都有人忍不住把自家的白雞冠砍掉,改種別的經濟型茶樹品種。

李麻花這次去武夷山淘十二釵時,很幸運,喝到一款極其稱心的白雞冠。

她說,入口一瞬,頓覺清涼感直達周身毛孔,甘甜度有如世外清泉,真令人眼前一亮。

茶主人卻說,『你看,就那麼一小袋東西,今年做得特別滿意,居然還賣不動,來的人都想嘗嘗,誇贊兩句就走了,也不買。

再等兩年估計也要挖了改種肉種』

看,市場的不支持,導致又一個茶農動了挖掉白雞冠茶樹的心思。

不過,他能撐到現在,也算是有些情懷的。

要不然,這片白雞冠茶樹早在肉桂熱火朝天時就已經消失殆盡了。

《4》

再次,白雞冠是一款很有魅力的巖茶。

南派五祖很喜歡喝它。

因了白雞冠與道家的這不解之緣,它不但充滿了浪漫主義的色彩,並且擁有『淡然處之,安之若素』的智者心懷。

有人曾評價白雞冠是『無味而達至大味』——看似無味,卻成就了高境界。

雖然,武夷山的不少茶農把白雞冠膚淺地看成是觀賞茶,強調,要用透明的玻璃器皿來沖泡,這樣可以欣賞到它在水裡綻放的風姿綽約。

但,這種對白雞冠的理解,也是對它的認可與欣賞。

白雞冠祟尚輕焙火,保留原味,成品茶茶湯淺黃,看起來似乎素然淡味,其實,不然。

我去雲南的時候,在老班章與易武喝生普,那茶湯顏色更為淺淡,但卻別有乾坤,暗藏著巨大的能量,啜一口汩汩生津、強勁回甘。

白雞冠也是如此,茶湯入口鮮甜清爽,在口中稍作停留,能感覺到茶湯裡的微量元素像無數小手在撩撥你的口腔,類似谷物的醇和感讓口腔很是舒適。

回甘也不俗,氣韻流轉,喉底開闊。

想當年,白玉蟾祖師以此茶靜坐入定調氣養生,達到佳效。

可見,白雞冠是從肉身到精神層面的媒介,從這一點來看,它的過人之處,尤為稀罕。

《5》

白雞冠,作為武夷山最特別的巖茶,當下卻身處近乎透明的邊緣地帶,這是極為尷尬的。

擁有熠熠光輝的出身,如今卻陷入雞肋般的局面,著實令人心生惋惜。

在利益面前,茶農追求高產高能的經濟型茶樹品種,這本無可厚非,但忽略了身體裡流淌著武夷山風土基因的名叢們,卻實在是短視之至。

這種命運,不獨白雞冠如此,同列四大名叢仙班的鐵羅漢、半天妖、水金龜亦是如此。

武夷巖茶本是大花園,千紅一窟,萬艷同杯,本是極香艷燦爛之盛景。

如今卻落得名叢凋零,經濟型茶樹們一枝獨大,實在是令人惋惜之極。

何時,才可以重回當年慧苑三千種,鬼洞上千種名叢奇種的奇景呢?

倉稟食而知禮儀。

三代以上富裕人家始知食。

經濟高度發達的唐宋才有唐詩宋詞的繁榮。

要想大量武夷茶農不重經濟而重情懷,左不過三五十年光景,讓我們一同期待吧。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