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茶葉儲存,存在這樣的通則。
密封、避光、陰涼、幹燥、無異味存放。
不過前段有茶友留言,提到南北方存茶差異。
『南方存茶就是麻煩點,北方幹燥,你提的那些存茶細節統統用不上』
『我家的茶餅從來就是拆開後就放在抽屜,這多年來,就沒見過會發黴的』
看完這番話,想起當年大意失荊州的劉皇叔。
怎麼說呢,存茶不分南方北方,密封存茶都很重要。
密封儲存的目的,對外而言,為的是預防外界水汽、異味入侵,受潮變味。
對內而言,重在防止好茶香氣飄散,跑氣變味。
既然如此,哪怕所在城市終年四季氣候再幹燥,也不能在存茶方面掉以輕心。
失之毫厘,謬以千裡。
到最後,茶葉存到變質變味,就太可惜了。
新手入門喝茶,學會選茶僅是開端。
接下來需要掌握的,是一系列存茶技巧。
避開這7點日常存茶時容易被忽略的細節,才不會將好茶輕易『存廢』。
《2》
一、透明容器存茶。
茶葉儲存要避光。
因為光線會全方位傷害茶葉內部的色香味。
存茶不遮光,包括葉綠素在內的天然色素類物質會受損,幹茶顏色快速轉變。
同時也會連累茶香,導致香氣日漸寡淡。
茶味日愈單薄乏味,醇厚感下降。
為此,存茶時要避開透明容器。
玻璃罐、PVC塑料罐、純透明的密封袋等,並非存茶良選。
短期存茶,更建議用鐵罐、錫罐。
或內層覆有鋁膜的密封拉鏈袋。
長期存茶,存白茶或者存普洱。
紙箱+食品級塑料袋+食品級鋁袋等層層組合密封的方式,實用性更高。
《3》
二、茶餅不能隨手放。
許多新茶友眼裡,存在這樣的誤解。
認為散茶在壓成茶餅後,存茶過程更省事,茶餅不擔心受潮。
退一步看,即便茶餅表層受潮後,內裡也是完好的。
喝茶時,撬開變質部分後,剩餘的茶味依舊很出色。
但這種想法,萬萬不可取。
茶葉儲存,散茶餅茶都一樣。
單餅茶葉哪怕隻有局部變味變質,穩妥起見,也不建議繼續再喝。
隨手放置茶餅,不是好的存茶習慣。
將茶餅拆開包裝後,隨手放在抽屜,容易跑氣受潮串味。
效仿茶葉店的展示做法,將茶餅放在展示架上,更是行不通。
外面店鋪在展示時,會選茶餅模具《內裡可能隻是碎木屑》包一層餅紙,不作任何防潮幹預,對外展示大小規格與包裝圖案。
家庭存茶,若將好茶擺在外面展覽,無疑是將好茶推入火坑。
平日常喝的茶餅,建議將其裝入大小配套的密封袋,幹燥陰涼存放,及時喝完。
《4》
三、沒有及時密封。
有一次,因為朋友過來喝茶,提前從倉庫裡抓了兩泡銀針。
一泡是2022有機銀針,一泡是2015年的,分別裝在茶樣盤。
招呼客人喝茶時,就將這兩碟幹茶擺在桌面,供大家欣賞幹茶。
由於時間有限,隻泡了其中一款銀針,另一泡沒來得及喝掉。
繼續放在桌面上,隔了一晚,第二天再過來收拾。
發覺茶香一早就大量飄散,遠不如從倉庫開箱取茶時來得香。
可見,茶香是可揮發的。
取茶之後,一定要嚴實密封,及時喝茶。
不然,好端端的茶葉一旦跑氣變味,實在可惜。
《5》
四、存茶別混放。
『家裡買了很多茶,早幾年買的生普,現在還剩半斤。
但這些年又買了很多壽眉,一共有三、四款不同口味的壽眉,請問這些茶能放在一起嗎?
』
存茶條件允許,還是讓茶葉保持獨立單間待遇存放條件會更好。
這樣做,更利於後期陳化。
為了節省存茶空間,避免東一個西一個紙箱雜亂擺放,規整存茶空間。
將不同種類的茶,歸入一個箱子裡,未嘗不可。
前提是要將它們分別密封,用鋁袋、塑料袋密封後再混放裝箱。
注意了,即便同為壽眉,年份不同、產區不同、廠家不同,香氣滋味差別也會很大,不要貿然直接混放。
獨立密封,更能維系好茶的良好風味。
《6》
五、檢查含水量再存茶。
從大方向看,茶葉屬於幹制品。
為了利於後期存放,含水量越低,越有利後期存放。
如果在買茶時,買到內部沒烘透、含水量不達標的新茶。
後期儲存時,註定是一大坑。
因為內部藏有較多水汽的茶葉,不論怎麼做,都無法久存。
水汽由內而外釋放,必回造成受潮變質的局面。
考慮到這點,茶友們在買茶時,得對那些過早上市的新茶,多留心眼。
比如,當年三月初就上市的西湖龍井。
比如,四月初就上新的白毫銀針。
過早上市的新茶,有不少粗制濫造、水分沒能及時烘透的風險。
買茶時,可要多檢查。
幹茶要摸起來手感幹爽,聞起來茶香幹燥馥鬱,才值得入手。
《7》
六、別隨便將茶葉放進冰箱。
市面上絕大多數茶葉,不需強調低溫保存。
常溫幹燥存放,綽綽有餘。
比如,白茶。
放入冰箱後,低溫環境下反而不利於老白茶的自然陳化。
比如,熟普。
熟普需要借助特定菌類,推動自身後期轉化,不適合待在冰箱內。
再比如,巖茶。
武夷巖茶在加工時,經歷了焙火,幹茶香氣馥鬱,焦糖香明顯。
將大紅袍、水仙、肉桂放進冰箱,存茶效果適得其反。
另外,即便是綠茶、清香型鐵觀音等註重風味保鮮的茶葉,也不能貿然隨意放進冰箱。
若一包綠茶在拆封後,後期無法做到嚴實密封防潮。
繼續放回冰箱,反而會受到水汽和雜味傷害——受潮串味,氣息駁雜,清鮮風味消失不見。
與其如此,不如常溫陰涼保存,及早喝完。
《8》
七、不要頻繁開箱。
大箱封存之後的茶葉,不建議後期頻繁開箱。
舉個例子,假設A茶友今年買了3斤一級白牡丹。
收到貨後,是滿滿的一大箱。
外箱是厚實的紙箱,內層還有塑料袋和鋁袋分別封口密封。
對待這種嚴實密封的大箱茶,不建議貿然開箱。
今天打開,取兩泡茶帶走,再原樣密封。
明天再次開箱,抓了一把幹茶放進蓋碗內沖泡,沿用之前的密封法子,綁緊袋口後,再用膠佈封箱。
這樣做,不僅取茶操作很麻煩。
開箱頻率過高,也會增加箱內好茶受潮變味風險。
日常存茶,要區分『長期藏』與『短期存』。
長期封存的茶葉,不要頻繁打擾。
一次開箱後,分裝出二、三兩左右的幹茶。
另用鐵罐或密封袋保存,以供平日飲用,更利於後期存茶!
《9》
曾經在直播間,聽過這樣的離譜橋段。
某茶商去茶山淘茶時,有了意外收獲。
原來,有茶農在修整自家的倉庫時,意外發現某處單間裡還藏有幾箱二十幾年前做好的老茶。
當時做出來後,放在倉庫的邊緣窄間。
一別多年,再意外翻出來。
這樣的20多年陳老茶,數量有限,買到就是有緣……
許多不明真相的茶客,估計一聽到20年陳之類字眼,會格外激動。
年份這麼老的白茶,自己還真的沒喝過,價格不貴的話,買點回來試試也不虧。
且慢,這背後是個陷阱。
20多年前,福鼎沒幾家能擁有這麼龐大的倉庫,以供規模化批量存茶。
這個故事本身,就很不合理。
一方面,這樣待在密封狹窄空間,常年沒有半點新鮮空氣流通。
室內免不了生出悶味、灰塵味等,影響茶葉存儲效果。
另一方面,一放就是二十多年,期間沒有開箱檢查抽驗的老茶。
裡面的茶葉是否變質,還能不能喝,一切都是未知數,買入手的風險太大了!
買茶時,不能隻看外在噱頭。
一款茶的實際倉儲情況,也不容忽視。
若是早已存壞變味的茶,買入手純屬白花冤枉錢!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