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都喜歡日曬、炭焙白茶?工藝才是白茶品質的決定性因素。《圖+文》

本文由吾雨茶課堂原創,首發於搜狐號

白茶作為中國六大茶類之一,它不炒不揉不殺青,隻經過萎凋和烘焙兩道工藝,是六大茶類中工藝最簡單,也是最為天然的茶類。

的確,白茶的工藝步驟是六大茶類中最少的,可以說白茶的制作過程就是走水的過程,但是白茶真的就曬曬、烘烘就可以了嗎?

其實不然,萎凋和烘焙僅僅隻是白茶細致工藝的一個縮影,它的工藝隻是看似簡單,卻處處都透露著不簡單。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白茶的工藝的細微變化,都直接影響著白茶的外觀顏色、香氣、滋味口感,我們從白茶的萎凋和烘焙出發來具體分析。

白茶的萎凋

萎凋是白茶在適宜的溫度、濕度條件下均勻攤放,使茶青自然散發水分、氧化、轉化的過程。

其實白茶從被采摘下來開始,就已經逐漸流逝水分開始萎凋了。

所以一般采完茶青,就會把茶青均勻攤放,避免茶青渥堆,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中進行深度發酵。

1、攤青

白茶在正式進行萎凋前,有一個攤青的步驟。

迅速抓緊一把茶青,輕輕抖落,將茶青均勻的平鋪在竹篾上。

這個時候白茶一定要攤放的薄且均勻,盡量避免茶青互相重疊。

確實,攤青看上去隻是很隨意的一個動作,但是它卻決定了之後萎凋的效果。

萎凋開始後,制茶師基本就不會去觸碰、翻動茶葉,避免損傷葉體。

所以攤放不均勻,就會使茶葉走水速率不一致,導致茶葉品質、品相不一,這樣也很難做出一款好茶。

2、萎凋

白茶的傳統工藝講究『看天制茶』,其實很大程度是體現在萎凋這個步驟,尤其是日光萎凋。

所以傳統白茶工藝中才有『三分靠手藝,七分靠天氣』的說法。

白茶的萎凋不僅要時刻關注溫濕度的變化,還要關注茶葉的失水速度。

天氣因素不可人為控制,因此在不同的天氣條件下,萎凋的方法也要相應的變化,才能更好的將白茶的優點發揮出來。

在福鼎一般選擇北風天制茶,在南風天不容易制好茶。

因為北風天天氣幹燥適合白茶萎凋,而南風天濕度大,不利於白茶幹燥的同時還會使白茶產生臭青味。

自然萎凋要輕曬,不能在強光下暴曬,還要不斷的轉場,保證茶葉在最適合的溫濕度下轉化。

室內萎凋也要時刻注意室內的溫度、濕度變化,不斷調節萎凋房內的溫濕度,以免做壞茶;遇上陰雨天氣還要抽濕加溫。

最終通過不同萎凋方式制作出來的白茶也各有特色。

日光萎凋的白茶陽光味明顯毫香足,茶湯甘甜,茶氣通透,後期存放的轉化效果最好;復式萎凋加工出來的茶,口感鮮爽,香氣清幽;室內加溫萎凋加工出來的茶,茶味重,香氣濃鬱,但是茶湯的甜度偏弱。

而白茶的萎凋過程,其實就是伴隨著茶葉的失水,細胞濃度逐漸增加,茶葉中的氧化酶活性提高,茶葉中的多酚類、醇類物質在酶的作用下發生水解、氧化和轉化。

使茶葉中的青味物質含量逐漸降低,並轉化出白茶的花香、果香、毫香等香氣。

當然這需要恰到好處的萎凋時間和適當的萎凋工藝,才能充分將白茶好的一面展現出來。

如果鮮葉萎凋的時間過短,白茶的青味就會比較重;鮮葉在萎凋過程中受到高溫高濕的影響,白茶就容易產生不好的悶青味,而且白茶容易發黑,使茶葉表面失去光澤。

茶青堆積太厚,通風不暢,也會使茶葉發紅變黑,茶喝起來就會有一種沉悶的感覺。

3、勻堆

白茶在萎凋至八九分幹的時候會將白茶勻堆。

有別於普洱茶的渥堆發酵,勻堆是白茶的一個積香的過程,這個時候茶葉中氧化酶活性已經大大降低,酶促氧化逐漸變成非酶性的氧化階段,茶葉中的一些糖類、醇類、氨基酸等物質互相作用,產生更多的芳香物質,讓白茶香氣更穩定、均勻。

因此,勻堆時茶葉的厚度、濕度、溫度以及勻堆的時間,對成品茶葉的品質有極大的影響。

白茶的烘焙

如果說萎凋是讓茶葉順暢走水,那烘焙就是給白茶積香、提香、定型的過程。

在進一步使白茶失水的同時,加速白茶內的青葉醇等青味物質的揮發和轉化,降低茶葉的青味。

同時促進多酚類物質轉化,降低茶葉的苦澀感,增加白茶中的香氣物質含量,進一步提高白茶的香氣。

白毫銀針和高級白牡丹的毫香,就是在烘焙工藝中轉化形成的。

白茶的傳統工藝使用的是炭焙,講究的是文火慢焙。

這裡要做一個強調,這個炭是木炭的炭,而不是碳酸的碳,表示炭焙使用的是木炭火。

良好的炭焙工藝可以讓茶香更幽遠,水更細膩綿柔,滋味更甘醇,氣韻也更足。

但是它對制茶師的專業性和經驗要求極高,炭焙可以說是非制茶大師難以駕馭的一種白茶工藝,炭焙過程每一個細節處理不當,都會導致白茶品質直線下降。

炭焙一般選用果木為燃料,可以讓烘焙出來的白茶透著淡淡的果香。

炭焙的炭一定要燒透,不能產生任何的煙氣,因為白茶吸附性極強,很容易沾染煙味,影響白茶的口感品質。

炭火上還要覆蓋一層緊密的草木灰,以保證火力的穩定、持久。

在福鼎,烘焙白茶時,一般會在茶葉下面墊上一層白紗佈。

這麼做是為了讓茶葉受熱更均勻,同時防止銀針、牡丹在炭焙時茶沫茶毫掉入炭火中,產生煙氣又被茶吸收影響茶的品質。

所以這裡要做一個澄清,墊白紗佈並不是什麼工藝不正宗,技術不過關,而是為了能更好的做茶。

在焙的過程中,制茶師要一直在焙籠旁邊盯著,一刻都不能離開,要時刻掌握炭火的溫度。

在福鼎一般溫度維持在45~50℃左右,保證茶葉時刻處於最適的轉化溫度。

每隔半小時左右還要『翻焙』,將底面的茶翻到表面,保證白茶受熱均勻。

如果烘焙時溫度過高,高溫在快速去除白茶中青氣的同時,也會使得白茶中大量的生物酶因高溫而死去,會影響白茶後期儲存時的轉化。

而溫度過高,白茶就容易產生熟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火味,這樣的白茶喝起來滋味上就會缺少鮮爽度。

但是白茶有比較輕微的火味是正常的,這個火味會在存放過程中慢慢消失。

一旦溫度高到烤傷茶葉,破壞茶葉的內質,那就等於茶葉烤焦了,這樣的茶喝起來會有焦灼感,這個時候產生的火味也很難隨時間消散。

吾雨提示

白茶的工藝體現的是『大繁至簡』,在外行人眼裡看著很簡單,實則白茶工藝的每一個細節都蘊藏著很多學問。

每一個制茶人對茶的理解不同,茶青采摘的時間以及氣候的不同,制茶的方式也要相應的有所變化,所以一款茶沒有絕對的制茶方式。

總體上我們吾雨認為,在買白茶的時候,不能片面的隻去看外觀,還要綜合的去喝去品,才能辨別一款白茶的好壞。

原創聲明:本文由吾雨茶課堂原創,歡迎喜歡喝茶的朋友轉發分享,轉發分享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