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倉,茶葉之居所也
茶倉,又名茶罐,茶盒。
藏茶之器,忌光害避暑濕。
因而多選用密度高的瓷罐,或內外施釉的陶甕,金屬容器則應避免油垢鐵銹之氣。
佈置茶席時,若無適合的茶倉,不妨學習潮汕功夫,以一紙素方將茶葉收悉包裝,打開亦可直接賞茶,省去茶則之累。
茶倉,不同材質所體現出的優缺點,也適合『居住『不同種類的茶葉。
綠茶,喝的是那一絲鮮爽,最多存上3個月,所以特地裝入茶罐的機會也許並不多,若要儲存,則必選密封性好、不透氣的瓷器與錫器類茶倉。
而紅茶則不同,新買來的紅茶,至少要在陶罐裡存放半年,以化掉焙火的燥氣,方能呈現出更美的狀態。
新買來的罐子,同樣也可以用茶來養一養,如同空間養人一樣,人也同樣養著空間,互相作用。
一般來說,一個罐子也隻適合裝一種茶,有時候茶喝完了,味道還會一直在那裡,不宜很快放入另一種茶。
若是待茶如待人,則待人亦如待茶,這,便真是溫柔世界了
曾在福建呆過的緣故,知曉,若遇天氣不好、潮氣重時,儲存茶葉的大罐子是不能動的。
日常喝的那幾兩茶,會單獨儲存在小罐子裡,以方便取用。
存茶有兩大忌:一忌受潮,二忌吸味。
如果儲藏不好,就容易丟失茶葉本味。
為茶找一個最佳的住所,讓它呈現本真之美,便是茶罐之功。
如果保存得當,茶釋放真味又何止在沖泡時刻?
每一次開罐、每一次聞香、每一次註水,茶葉一次次釋放,芳香均不相同,盡是驚喜。
這罐子裡承載著宇宙和自然,蓋子打開那刻,一聞就知了,茶山上的雨露和草木。
茶和酒一樣,會因年份、產地的不同,當年天氣和附近植被氣味的不同,甚至存放器皿的不同,而表現出不同口感。
隻是,酒讓人興奮,而茶,則會使身心,慢慢沉淀』
為茶葉擇一處而安
竹木茶倉與茶一樣,竹木材質的茶倉同屬木,因此適合修飾焙火重的茶類,如巖茶、紅茶等,但因其本身材質的特性,不適合作為茶的長期儲藏器皿。
但,恰恰因其輕便不易碎,更適合隨身攜帶,或供茶會時使用。
同時需要注意,一定要選擇味道不太強烈的木質茶倉,因為茶葉是很敏感的,極易吸附其他味道。
陶瓷茶倉陶的材質透氣性佳,尤其適合後期會產生變化的福鼎白茶、普洱茶,同樣適合修飾焙火重的茶,可使茶葉變得香醇可口,譬如烏龍茶、巖茶和青茶。
瓷器茶倉,娟秀雅清,但其材質不透氣,更適合綠茶『居住』,平添了幾分文人意境。
古人愛選擇木、竹、陶、瓷這些材質的茶倉,是因為它們和茶一樣,『會呼吸,有生命『。
有人選茶倉,是用眼睛看,也有人選茶倉,是拿來把玩,而我看重的則是:實用之美。
茶倉,最動人之處在於,匠人做器時,全心為茶著想、為使用者著想。
器皿是否好用上手,你一摸就知。
譬如小茶罐,為什麼是圓柱形的?
因為當你倒茶時,輕輕的轉動它,動作可以連續優雅、輕松自在。
它影響著你的肢體儀態,你融入的動作,又會讓整個茶室的活動,呈現出美妙自如。
錫器茶倉
錫器是所有藏茶的最佳容器。
它隔絕溫度、濕度,能力最強,密閉性也最佳。
需要潔凈、幹燥環境的烏龍茶,尤其適合用錫器類茶倉儲存。
其他如白茶、青茶、黃茶、綠茶,新采摘的新茶,也都很適合『住』在這類茶倉中。
漆器茶倉漆器茶倉,是在日本、臺灣使用廣泛的一類茶倉。
色澤或艷麗或幽微,有種古代物語裡的焰光效果。
漆器茶倉一般用來盛裝抹茶與煎茶,白茶、普洱也適合。
輕巧精致的做工,很適合在茶會上使用,既便捷又美觀。
茶倉,陪伴茶葉成長泡茶如同開花。
綻放時間很短,孕育過程卻很長。
茶葉保存,便是最後一環孕育的過程。
『茶便是這樣,你怎麼愛護它,它便怎麼回饋你。
從用水沖泡那一刻開始,它便徹底呈現出,最精華、最豐富的生命』
茶、器、水、人,泡好一杯茶,無非就是這四者間的平衡。
古人看重『養』,其實就是關注一種人與物、人與天地的關系。
用茶倉去養茶,茶又反過來養人,世間萬物都是相倚相生的。
茶為什麼迷人?
或許正因為它所擁有的,無法預期的未知之美。
永遠引人探索,耐心等待。
無味之味,才是至味。
【免責聲明】:
本文轉載自網絡,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
經檢索無法確定原創者,故未標明作者。
我們轉載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無商業用途。
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系小編更正。
感恩您的理解包容。
本平臺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具體治療及選購請咨詢醫生或相關專業人士。
微信原文分享到微信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微頭條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