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茶的起源。

在六大茶類裡,黃茶是存在感比較低的茶類,知名度不高,喝茶的人對它了解也不多。

其實黃茶是中國比較早的名茶,唐代時就很出名,明清時曾經有一段輝煌的時期,民國時開始衰落,衰落的原因並不是茶不好,而是當時產業政策調整所導致的。

黃茶的起源。

蒙頂黃芽

黃茶的起源有一些復雜,我們知道六大茶類的劃分依據是工藝,而在黃茶工藝發明之前,人們把茶樹的芽葉呈現黃色,制作出來的黃葉黃湯的茶稱為黃茶,如在唐代及唐以前就出名的蒙頂黃芽和壽州黃芽,這時候的黃茶和茶樹品種有關,和工藝無關,制作過程還沒有黃茶工藝的關鍵環節:悶黃工藝。

黃芽茶品種

黃茶工藝的產生,據已故著名茶學家陳椽教授推測,唐代發明了蒸青綠茶工藝之後,在制作綠茶時由於技術掌握不同,做出來的茶葉有綠有黃有黑,這可能是黃茶工藝最早的雛形,到元末明初炒青綠茶發明之後,在炒制綠茶的實踐中,制茶師有意或無意發明了黃茶類的制法,產生了真正的黃茶工藝。

可以說在明朝以前,包括蒙頂黃芽和霍州黃芽在內,黃茶制作采用的實際上還是綠茶制法,和現在的蒙頂黃芽和壽州黃芽有很大的區別,在黃茶工藝發明後的生產實踐中,可能為了讓黃湯黃葉的特點更為突出,蒙頂黃芽和壽州黃芽等黃芽茶的制作過程,融入了悶黃等工序,逐步形成了後來較為復雜的制作工藝。

悶黃工藝

黃茶的工藝是由綠茶制法發展出來的,在產生的時間順序上,黃茶晚於白茶、綠茶排在第三位。

唐宋以來,黃茶湧現出了許多的歷史名茶,如先前的蒙頂黃芽、霍山黃芽、君山銀針等等,飲用人群非常廣泛,用現在的話來說叫產銷兩旺,明清兩代到達了鼎盛時期,可惜的是民國時,為了給能出口掙外匯的紅茶綠茶讓路,黃茶的產量被極大的壓縮,甚至有些產地到了工藝失傳的地步。

這種狀況在建國後的幾十年內仍然存在。

霍山(壽州)黃芽

作為歷史名茶,黃茶具有獨特的特點,我由於歷史的原因而衰落,希望它有重新崛起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