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選國家非遺的5種黑茶,你都知道嗎?《圖+文》

黑茶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千百年來,黑茶是西北少數民族的『生命之飲』。

當地有著『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之說。

在日本被譽為『瘦身茶』,在韓國被稱為『美容茶』,在現代是中國人的『健康之飲』,為全世界人民喜愛。

黑茶類產品普遍能夠長期保存,而且有越陳越香的品質。

制茶工藝一般包括殺青、揉捻、渥堆和幹燥四道工序。

黑茶按地域分佈,主要分類為湖南黑茶、四川黑茶、藏茶、雲南黑茶、廣西六堡茶、湖北老黑茶及陜西黑茶。

湖南黑茶成品有『三尖』、『四磚』、『花卷『系列與之稱,『四磚』即:黑磚、花磚、青磚和茯磚。

『三尖』指湘尖一號、湘尖二號、湘尖三號即『天尖』『貢尖』『生尖』。

『湘尖茶』是湘尖一、二、三號的總稱。

『花卷『系列包括『千兩茶』『百兩茶』『十兩茶』。

數百年來歷史證明,它是邊區牧民的生命之飲,『寧可三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這就是黑茶獨特的藥理功效的見證。

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變化,攝脂飲奶越來越多,飲用黑茶越來越有必要。

黑茶大都原料粗老,外形粗大,葉長梗長,制造過程往往要堆積發酵較長時間,使得葉色多呈暗褐色、油黑或褐綠色,湯色深紅或褐紅。

其獨特的渥堆《Pile-fermentation》工藝,造就了其獨特的陳香品質。

其采用的原料較粗老,制茶工藝一般包括殺青、揉捻、渥堆和幹燥四道工序,由於堆積發酵時間較長,葉色油黑或黑褐,因此稱黑茶。

黑茶傳統上主要供邊遠地區少數民族飲用,所以習慣上又稱『邊銷茶』。

黑毛茶是壓制各種緊壓茶如磚茶、餅茶、沱茶等的主要原料,各種黑茶的緊壓茶是藏族、回族和蒙古族、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群眾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黑茶因產區和制茶工藝上的差別,又有湖南黑茶如安化黑茶,湖北老青茶如蒲圻老青茶,四川邊茶如南路邊茶和西路邊茶,滇桂黑茶如普洱茶、六堡茶等品種,其中又以湖南安化黑茶、雲南普洱茶等最有名望。

湖南黑茶,主要集中在安化縣生產,益陽、桃江、寧鄉、漢壽、沅江等縣也有少量生產。

今天主要講講以下五種黑茶,入選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01.

千兩茶

『千兩茶』是湖南安化傳統名茶,也叫花卷茶,以每卷的茶葉凈含量合老秤一千兩而得名。

千兩茶具有三個特征:一是竹篾捆束成花格簍包裝;二是黑茶原料含花白梗;三是成茶身上有經捆壓形成的花紋。

『千兩茶』以其古樸、大氣之風范,被世人冠予『世界茶王』之美名,是中華茶文化之瑰寶。

花卷茶采用純手工制作工藝,其加工程序從選料、篩分、揀剔、緊壓成型到晾制幹燥,無任何機械成分,凸顯其原始古樸的自然之美。

『千兩茶』采用安化大葉原料,加工過程中有發煙火焙及『日曬夜露』等特殊幹燥工藝,包裝采用篾簍棕片、棕葉等,其茶身之大,質量之重,包裝之特殊,是一大特色。

清同治年間(1862—1874年),湖南茶商在『百兩茶』的基礎上,創制出了千兩茶,即『花卷』茶。

千兩茶成品每支凈重合老稱1000兩,故俗稱『千兩茶』。

千兩茶是采用安化本地產優質黑毛茶為原料,將經汽蒸變軟後的黑毛茶灌入墊有蓼葉和棕片的長圓筒形的篾簍中,用棍、錘等煮制工具,運用絞、壓、踩、滾、錘等技術,經多次反復錘壓和束緊,使茶支達到致密堅實的要求,最後形成高160厘米左右、直徑0.2米左右的呈樹狀的圓柱體,在自然條件下經『日曬夜露』七七四十九日,自然幹燥而成。

千兩茶茶包裝原始獨特,外形碩大挺拔,很具視覺沖擊力。

其外形色澤黑潤油亮,湯色橙黃明亮,滋味醇厚,味中帶蓼葉.竹黃、糯米香味。

存放越久,品味越佳。

千兩茶與百兩茶制作工藝是完全相同的,但茶越小制作工藝的難度就越大,對技師的工藝要求也越高。

千百兩茶是湖南安化黑茶中的經典茶葉,以陳年茶為 最佳,現存50年之久的千兩茶市值在200萬元左右,韓國、日本等地以千兩茶做為鎮店之寶,收藏千百兩茶更為盛行。

據說千百兩茶的保健功效十分不錯,『日曬 夜露』之特殊發酵工藝,造就了『千兩茶』獨特的品質特征和對人體獨特的藥理功效,長期存放的『千兩茶』對腸胃調理具有『藥』到病除的功效。

臨床實驗證明,『千兩茶』對改善人體血液循環,降低血脂、血壓具有明顯的輔助療效。

『千兩茶』采用茶學界俗稱為『後發酵茶』的黑茶為原料,因此,只要存放在幹 燥、無異味的場所,時間越久,其藥理保健功效則更加突出,而且口感更醇厚、自然。

『千兩茶』已經成為具有遠見的人士的藏品和客廳裝飾品。

02.

茯磚茶

茯磚茶產於湖南省益陽市。

茯磚茶早期稱『湖茶』,因在伏天加工,故又稱『伏茶』,因原料送到涇陽煮制,又稱『涇陽磚』。

茯磚茶外形為長方體磚形,磚面色澤黑褐,內質香氣純正,滋味醇厚,湯色紅黃明亮,葉底黑褐尚勻。

茯磚茶一大特色就是磚內的金黃色黴菌《俗稱『金花』》。

茯磚茶獨特的曲黴香味,強勁的消食解膩功能和醇厚的口感深受維吾爾、蒙古、哈薩克、藏、回民的喜愛,他們把『金花』多少視為茯磚茶品質好壞的重要標準。

最早的湖南黑茶是漢代時由湖南安化縣渠江鎮生產的渠江皇家薄片。

安化素有加工煙熏茶的習慣,茶葉通過高溫火焙,色澤變得黑褐油潤,故稱『黑茶』。

黑茶也是利用發酵的方式制成的一種茶葉。

湖南黑茶起源於秦漢時期的安化渠江黑茶薄片,渠江黑茶薄片呈形狀不一的扁平薄片狀,源於安化縣渠江鎮,黑茶薄片又稱為黑茶宗祖薄片,民間相傳為張良所造,俗稱『張良薄片』。

漢代時黑茶薄片成為皇家貢茶,稱之為皇家薄片或渠江皇家薄片。

陜西茯茶出自於陜西咸陽涇陽,距今已有近千年歷史,她興於宋,盛於明清和民國時期。

茶體緊結,色澤黑褐油潤,金花茂盛,菌香四溢,茶湯橙紅透亮,滋味醇厚悠長。

適合高寒地帶及高脂飲食地區的人群飲用。

特別是對居住在沙漠、戈壁、高原等荒涼地區,主食牛肉、羊肉、奶酪的遊牧民族而言,在缺少蔬菜水果的情況下因而,在中國西北地區有『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痛』、『寧可一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之說。

涇陽縣位於咸陽市,涇陽縣地處關中平原中部,涇河下遊。

東與三原、高陵縣交界,南與咸陽市渭城區接壤,西隔涇河與禮泉縣相望,北依北仲山、嵯峨山與淳化、三原縣毗鄰。

從涇陽縣城出發到西安城北客運站44公裡。

茯茶的出現,約在公元1368年《洪武元年即朱元璋『明太祖』建立明朝初》問世,采用湖南安化黑毛茶為原料,手工煮制,因原料送到涇陽築制,稱『涇陽磚』;茯磚早期稱『湖茶』,因在伏天加工,故又稱『伏茶』。

名稱由來因其藥效似土茯苓,就由『伏茶』美稱為『茯茶』或『福磚』。

由於系用官引制造,清代前期須在蘭州府繳納三成至五成磚茶作為稅金,這批茶交給官府銷售,又叫『官茶』、『府茶』。

其餘的磚茶由茶商按照政府指令在指定的銷區銷售,故稱為『附茶』。

在清道光年間,將安化黑毛茶中色黃葉粗的甘引用篾簍踩成大包,包重90公斤,運往陜西涇陽壓制成磚。

03.

南路邊茶

中國黑茶始制於四川。

雅安藏茶歷史悠久,因產於雅安,唐宋以來暢銷藏區而得名,自古以來與藏民族以及中國西北部蒙、維、回、羌等民族同胞日常生活緊密相關。

民族同胞有『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的深切感悟和體會。

雅安藏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又稱黑茶、烏茶、邊茶、邊銷茶、四川南邊茶、四川南路邊茶、大茶、雅茶等。

南路邊茶屬於四川邊茶的一類,是壓制『康磚』和『金尖』的原料茶。

南路邊茶原料比較粗老,由茶樹枝葉加工而成。

南路邊茶的采收方式,分為『刀割』和『手采』兩種,按初制方法,有『毛莊』和『做莊』兩種不同制法,以『做莊』制法品質較好。

經過初制的『做莊茶』要求外形卷褶成『辣椒形』,色澤棕褐油潤;香氣純正,有老茶香;滋味醇和;湯色黃紅明亮;葉底棕褐粗老。

古人雲:『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藏茶是中國茶的典型代表,經過千百年來的歷史沉淀形成其獨特的風味和文化魅力。

藏茶采摘於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高山,當年生成熟茶葉和紅苔,經過特殊工藝精制而成。

藏茶具有降脂、減肥、防治動脈硬化等功效。

藏茶是各種制茶中最為耗時、最為復雜的流程茶類,一般要經過和茶、順茶、調茶、團茶、陳茶等五大工序和三十二道工藝,約六個月左右,依古法炮制出品,標準藏茶褐黑有光,具有紅、濃、醇、陳四絕特色。

"紅"指茶湯色透紅,鮮活可愛;"濃"指茶味地道,飲用時爽口酣暢;"陳"指陳香味,且保存時間越久的老茶,茶香味越濃厚;"醇"指入口不澀不苦、滑潤甘甜、滋味醇厚。

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同胞與茶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把茶融入了生命融入了雪域文化…

西藏高原本是不產茶的地區,據藏族史料記載,西藏高原盛行飲茶之風是從松贊幹佈時期與唐朝之間的茶馬貿易開始的,茶馬貿易繁榮了古代西部地區的經濟文化同時也造就了茶馬古道這條傳播的路徑。

  

『茶馬古道』起源於古代的『茶馬互市』,可以說是先有『互市』後有『古道』茶馬古道是『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斯裡蘭卡、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西非紅海岸』的古代貿易通道,1000多年來,茶馬古道將雲南、四川的茶葉輸送到西藏又將雪域的山貨特產運到內地,抗日戰爭期間它更成為中國唯一的對外陸路通道,就在民間運輸的同時這條遙遠而無比艱險的道路更成為宗教文化以及沿途20多個少數民族文化傳播交流的走廊。

藏茶價值

因為藏茶是緊壓黑茶,隨著年代的久遠,越陳的茶在適宜的空氣和濕度中繼續發酵,陳化過程使茶味茶色更醇和,色澤烏亮深褐,香氣宜人,茶的品質進一步提高,這就更加強了它的收藏價值。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通過特殊工藝持久發酵制作而成的藏茶包含近500種對人體有益的有機化合物,約700種香氣化合物,無機物也相當豐富,包括磷、鉀、鎂、硒等不少於15種礦物質。

具有以下功效特點:

1.抗氧化功效;藏茶湯色;2.降低三高,抑制動脈硬化的功效;3.抗輻射、抗突變、抗病毒功效;4.調理胃腸和改善代謝功效;5.解毒和優化水質功效;6.全方位補充微量元素和維生素。

藏茶應運而生,更在兼容性極強。

花茶與綠茶,最怕串味,凡粘物,隻能棄之。

藏茶不然,可根據飲用者所好,添加不同的食物或飲料,調制風味迥異的飲品:熱有鮮奶藏茶,冷有冰紅藏茶,甜有橙汁藏茶,酸有檸檬藏茶,中外合璧有咖啡藏茶……凡此種種,皆可隨意增減,以致飲用者不斷增加。

藏族人的茶飲可謂豐富多彩,除了眾所周知的酥油茶外,還有很多大家並不熟知的茶飲方式。

奶茶是藏區很普遍的茶飲方式,是將牛奶或羊奶摻入用紅茶或粗茶加熱成的清茶而飲。

奶茶既有奶的甜味,又有茶的清香。

夏秋產奶季節,特別是在牧區盛行喝奶茶。

民間傳說奶茶源於明王朝時期,主要是給小孩和青少年喝的,不放鹽。

認為青少年喝奶茶利於長身體。

喝奶茶,對以肉食較多的牧民說,有助消化,去油膩腥膻之效。

據說還能鎮靜安神、夜晚催眠。

牧民都有一副潔白、整齊的牙齒,也與喝加鹽的清奶茶有關。

有人說牧民除了白天騎在馬上,晚上睡覺以外,其餘時間都離不開奶茶。

這雖然有些誇張,但以牧業生產為主的奶源畢竟是豐厚的。

以前,藏族人認為做奶茶的茶葉,以湖南產的磚茶和紅茶為最好。

湖南磚茶堅硬,要用火烘烤以後,使鋸鋸開,水涼時就要放入茶葉煮燒,持茶色紅到一定程度,方才加上奶水。

在牧區,做奶茶的人要用長柄銅杓在鍋內上下翻舀,使茶和奶相融,起到打茶的作用。

假如你到牧區,牧民還會告訴你,用茶渣或茶葉喂馬,可以催膘助長。

讓奶牛吃茶渣、茶葉,能使牛的出奶量大大增加。

甚至連孩子吃茶渣,也有利於健康。

由此可知,藏族人對茶葉是沒有一點被拋撒的。

甜茶在西藏茶史上,沒有酥油茶那麼久遠,但也是藏族人喜愛的傳統飲料。

甜茶是將紅茶、牛奶、白糖加在一起煮制而成的。

甜茶在西藏大城鎮中占著一定的地位。

拉薩每家每戶都離不開甜茶,也沒有不會做甜茶的家庭。

藏區熬茶,主要是清茶。

熬茶時,包括酥油茶、奶茶和其它油茶;面茶等茶類都要放一點堿,加適度鹽。

諺雲:『茶中無鹽等於水』。

在物資缺乏的年代,牧民常喝一種名為『桑當』或『恰買』的葉子,摻雜有大量茶梗的劣茶。

一鍋茶熬淡以後,為了添色,加過一次堿,再加一次堿,熬了再熬,相沿十來天的茶渣,才舍得用去喂牲畜。

藏族人還有多種喝茶的習俗如炒茶,將酥油或菜子油在鍋中燒化,放入少量糌粑和舂碎的核桃仁炒勻後,摻入清茶,煮沸後倒進酥油茶桶,加少許奶或奶粉,放入一兩個雞蛋舂搗均勻而飲。

是款待貴客或產婦滋補的特制佳品。

香茶:是在清茶裡放入炒熟後碾細的大蔴籽和少量酥油,用酥油茶桶舂搗均勻而成,芳香可口。

核桃酥油茶:是把舂碎的核桃仁與清茶水加酥油用酥油茶桶搗勻而喝,不失核桃的香味。

奶渣茶:是在清茶裡放碎奶渣和少許糌粑煮沸喝。

在舊時的上層社會中喜歡用磨成粉末的綠奶渣加放在甜茶、奶茶、酥油茶裡飲用和用來待客。

面茶:是在清茶裡放少量帶麥的面煮沸喝,被認為是老人,病人和產婦的滋補茶。

牛油或羊油茶:將切碎的牛羊油在鍋裡熬化,加少許糌粑翻炒均勻,再摻入清茶煮沸喝。

這種油茶能禦寒充饑,為秋冬的飲料。

青油茶性質與牛羊油茶相同,是牧區缺茶時在秋冬代茶的飲料。

在青海、甘肅的藏族中,有的家庭喝不上酥油茶,他們常用麥仁茶代茶。

把麥子用鐵鍋在火上拌炒開花,色呈焦黃時、用沸水沖泡即是飲料。

另外是將麥麩炒近糊色,用沸水沖泡代茶。

有客來,他們常用麥仁茶或麩茶待客。

有些貧困家庭,把餅在火上烘烤黃後,用雞毛醮一點清油在焦黃的餅上掃一下奉獻客人,再敬上一碗麥仁茶或麥麩茶,就是禮貌之舉了。

在甘、青藏還有一些無毒的野生樹葉,如雞爪藤葉,也會采摘回來熬煮代茶。

04.

下關沱茶

雲南沱茶,創制於雲南下關,故又名下關沱茶。

沱茶是雲南茶中相當古老的制品,早就暢銷省內外。

現代形狀的雲南沱茶創制於清光緒二十八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由思茅地區景谷縣所謂『姑娘茶』《又叫私房茶》演變而成現代沱茶的形狀。

雲南沱茶外形呈碗狀,松緊適度,緊結端正,色澤烏潤,外披白毫,香氣純正馥鬱,滋味醇厚,湯色橙黃明亮,葉底肥軟。

下關沱茶制作技藝列入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單。

下關沱茶創制於1902年,距今已經有近120年的歷史,在此期間手手相傳從未間斷,保持著有序的傳承。

雲南獨特的地理地貌,多民族的風土人情塑造出獨具一格的邊地文化,下關沱茶便是滇西高原上一顆閃耀的明珠。

下關沱茶是雲南茶葉中很古老的品類,類似於碗形狀的下關沱茶始創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距今已有近120年的歷史。

下關沱茶的出現,不僅豐富了滇西乃至雲南地區的茶文化,更是伴隨著馬幫的延伸與前行,加強了邊地少數民族之間的聯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和藏族人民茶葉交流。

1986年第十世班禪與2006年第十一世班禪都曾親臨下關茶廠,為下關沱茶留下了『世代茶緣,藏漢合歡』的認可與贊譽。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緊壓型普洱茶歷史悠久,早在明朝萬歷年間《1573-1620》,謝肇淛在其著作《滇略》中就對緊壓型普洱茶有所提及——『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團』可見早在400多年前,緊壓型普洱茶就已經出現。

下關沱茶的創制,既保證了緊壓型團茶的透氣性,又防止普洱茶在運輸的過程中發生黴變,同時最重要的就是碗狀的沱茶能最大限度的增加茶葉外部承壓,內部和空氣的接觸面,在後期能夠有效地促進茶葉自然發酵的過程。

05.

六堡茶

六堡茶,原產於廣西的六堡鄉,因產地而得名。

在清朝嘉慶年間,六堡茶以其特殊的檳榔香味而列為中國名茶之一,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六堡茶之所以受到某些消費者的特別喜愛,是因其特殊的品質。

六堡茶泡飲時,湯色紅濃明凈似琥珀色,香氣醇陳,滋味濃醇甘和,有檳榔味。

六堡茶素以『紅、濃、醇、陳』四絕而著稱,『紅』是湯色透澈,深紅明亮;『濃』是湯色紅濃,滋味醇厚;『陳』是香氣陳醇,具有檳榔香;『醇』是滋味甘醇,口感爽滑。

六堡茶中也有『發金花』的,金花六堡茶非常受歡迎。

六堡茶為中國千年名茶,屬黑茶類,因原產於廣西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鄉而得名。

在清朝嘉慶年間,六堡茶以其獨特的檳榔香味被列為全國24名茶之一。

六堡茶不僅具有『紅、濃、陳、醇』,且耐於久藏,越陳越好,隔夜不餿的品質特征,還獨具良好的祛濕、養胃等保健功效。

六堡茶過去主要通過『茶船古道』外銷至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法國等國家和地區,成為著名的僑銷茶。

近年來,六堡茶以其獨特的品質特征受到人們的熱捧,國內需求逐漸增大,開始轉向內銷。

六堡茶的養生功效

1. 暖胃 冬天是一年中最寒冷之季節,人體的生理機能由嚴寒而減退,從而導致人體的抵抗力有所下降。

六堡茶屬於後發酵的茶類,刺激胃部的咖啡堿已在發酵過程中減少,不會對胃腸形成刺激。

此外,六堡茶還富含茶黃素等溫性物質,因而喝六堡茶有很好的暖胃效果,可幫助身體抵禦嚴寒,增強免疫力。

2. 調理胃部 相對於其它的季節而言,冬季是人的運動量較為少而肉類進食量有所提升的時期,喝黑茶能促進消化、分解肉類食物和脂肪,調整人體的糖、脂肪和水的代謝,對調理胃部有很重大的作用。

3. 清理腸胃 人在冬季不僅食欲大增,還會將物質儲存在體內,極其容易長胖。

對於喜食大魚大肉的人來說,多喝黑茶,不但能夠消除油膩、清理腸胃,還有利於降脂、保護血管,同時更能防止肥胖。

茶葉中的纖維素等各種大分子被金花菌所分泌的酶類降解,生成一些低分子的可食性寡糖類,這些就是減肥消脂、清潔腸道、刺激有益腸道微生物生長繁殖的膳食纖維。

堅持飲用一段時間減肥效果顯著。

4. 美容 對於女孩子來說,冬季容易手冷腳冷、體寒,常喝黑茶能夠提高人體的新陳代謝能力,起到活血、暖身的作用。

同時,黑茶含有的茶黃素、茶氨酸和茶多糖,尤其是富含復雜類黃酮,擁有很強的活性,能夠清除人體內多餘的自由基,減緩細胞衰老,起到美容的效果。

5. 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 黑茶中的茶氨酸能起到抑制血壓升高的作用;生物堿和類黃酮物質能使血管壁松弛,增加血管的有效直徑,通過使血管舒張而使血壓下降;茶黃素能軟化血管,有效清除血管壁內的粥樣物質,被稱為心血管的"清道夫"。

湖南安化黑茶中特有的茶多糖具有類似胰島素的作用,能降低人體內的血糖含量,黑茶中的茶多酚及其氧化產物能溶解脂肪,促進脂類物質排出,因而能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從而減少動脈血管壁上脂肪的沉積,降低動脈化的發病率;還可以活化蛋白質激酶,加速脂肪分解,降低機體內的脂肪含量。

因此非常適合年邁長輩以及三高人群飲用。

6. 祛濕排毒 六堡茶本身具備養胃功效,能夠清除脾胃裡的濕氣。

兩廣之地氣候濕熱,適當飲用六堡茶,能祛濕解暑。

有茶友反饋喝了六堡茶會拉肚子,這是一種祛濕的身體反應,並非"好漢經不起三泡稀"的那種病理性拉肚子,病理性拉肚子一般拉完會腿軟無力;而濕氣是黏連重濁、向下走的,濕氣重的人會感到『腿如灌鉛』,所以當濕氣通過某種方法祛除之後應會感到身輕體健而不是無力。

因此適合痛風等身體濕熱的人群。

檳榔香是六堡茶的頂級香型,在足夠陳年時會有,關於六堡茶的檳榔香有的書上也有叫檳榔味。

六堡茶因為獨特的檳榔香而成為清代的24大名茶,是因為六堡陳年的好茶均會有檳榔香,可以復制可以感受可以言傳可以比對。

松煙香也是六堡茶的經典香型。

有些見多識廣可能會認為松煙香是燒柴火的熏染,就像農家熏臘肉或者正山小種的煙樓做青,但事實不是如此。

六堡茶的松煙香不是松煙熏出來的香氣,不是松煙的香氣,是自然的茶香。

不是熏和染的結果,是自然陳化的香型。

這也是區別是否正宗原種六堡茶原料的一個方法。

六堡茶陳年的生茶會出檳榔香,湯色橙紅明亮,口感順滑,茶韻獨特,有『六堡韻』。

陳年生茶,耐泡,二三十泡依然檳榔香明顯,口感醇厚,後味好,有六堡獨特的茶韻。

六堡生茶的轉化過程是花香、蜜香–松煙香、藥香–檳榔香。

六堡茶熟茶陳化一年後上市,口感會有苦澀,一般會略有青味。

5到8年會達到比較好的口感,湯色紅亮,會有棗香、木香等陳香。

在放下去就要拼茶底了,有的會出參香,有的會口感變得甘甜,有的變得香氣也不明顯。

好的熟茶,15年左右會達到口感香氣的品質頂峰,原料差點的就沒什麼茶味了。

澤青茶道文化傳媒工作室,是一家茶文化高端品牌。

致力於茶文化推廣、傳承。

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茶道、茶具、茶健康生活、香道、花藝、中外名酒、世界咖啡文化、藝術品鑒賞、養生膳食、茶空間的一個以茶為媒的東方生活美學平臺。

專註於茶垂直領域,茶原產地保護,堅持深入核心產區,關注茶界生態。

將專業級茶學知識變為更適於讀懂和交流的原創內容。

安全茶 健康品。

精彩生活,從一盞茶開始~歡迎關注澤青茶道微信公眾號、頭條號:澤青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