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綠茶,為什麼外形千差萬別?《圖+文》

相信很多人都很好奇,在綠茶中,為什麼茶葉的外形差異這麼大?

扁平挺直的西湖龍井形似碗釘;

葉邊背卷的六安瓜片形似瓜子;

卷曲的洞庭碧螺春形似螺螄。

到底是為了好看還是另有緣由?

這就牽涉到關於綠茶的分類和具體加工工藝的問題了。

綠茶一般按照加工方式分為以下幾種。

炒青綠茶:幹燥方式以炒為主,香氣濃鬱高爽,有炒栗子味。

烘青綠茶:幹燥方式以烘為主,香氣清高,帶烘香。

曬青綠茶:幹燥方式以曬為主,滋味獨特濃厚。

蒸青綠茶:使用蒸汽殺青,幹茶色澤深綠。

— 炒青綠茶 —

在炒制的過程中,由於受到手或機械的作用力不同,形成不同的形狀,炒青綠茶又進一步細分為

長炒青:長條形的眉茶等。

圓炒青:珍珠形的平水珠茶等。

扁炒青:扁平形的西湖龍井等。

特種炒青:曲卷形的碧螺春、針形的安化松針、直條形的信陽毛尖等。

長炒青:長條形的眉茶等。

圓炒青:珍珠形的平水珠茶等。

扁炒青:扁平形的西湖龍井等。

特種炒青:曲卷形的碧螺春、針形的安化松針、直條形的信陽毛尖等。

▸手工制作西湖龍井有所謂的『十大手法』,制作難度極高。

通過在鍋裡摩擦,讓龍井脫去毫毛,形成扁平挺直的外形,表面平滑有光澤。

優質的龍井以『色綠、香鬱、味甘、形美』四絕著稱。

▸碧螺春的制作上,有趁熱揉捻成形的步驟,形成碧螺春卷曲似螺的外形,並經過搓團,使得碧螺春的毫毛更加顯露,銀綠隱翠,茶形也會更卷曲。

當地茶農形容碧螺春的外形為『滿身毛,銅絲條,蜜蜂腿』。

— 烘青綠茶 —

烘青綠茶還可以細分為

普通烘青:原料嫩度低,一般用於窨制茉莉花茶;

特種烘青:原料嫩度高,如黃山毛峰、太平猴魁、安吉白茶、六安瓜片、徑山茶、嶽西翠蘭等。

普通烘青:原料嫩度低,一般用於窨制茉莉花茶;

特種烘青:原料嫩度高,如黃山毛峰、太平猴魁、安吉白茶、六安瓜片、徑山茶、嶽西翠蘭等。

▸六安瓜片是世界上唯一的單葉茶,鮮葉達到一定的成熟度後采摘,且采單片葉不帶芽和莖。

制作工藝上,六安瓜片的烘焙分三次進行,火溫先低後高。

尤其是最後的『拉老火』工序,爐火猛烈,抬籃走烘,一罩即去,交替進行,可謂蔚為壯觀。

制成的瓜片茶順直勻整,無芽無梗,葉片邊緣背卷向上重疊,形似瓜子。

▸太平猴魁的制作更是有趣,形成其獨特外表的關鍵性工序就是將殺青結束後的茶葉鋪在紗網上,蓋上紗佈,用木滾輪輕輕滾壓,再分幾次烘幹。

整枝平展的造型,二葉抱心,仿佛將開未開的白蘭花,茶色蒼綠勻潤,仔細觀察,上面還有壓制留下的網格印記。

— 曬青綠茶 —

在初加工過程中,幹燥以日曬為主,形成香氣高、滋味濃厚,形成有日曬風味的曬青綠茶,與炒青、烘青綠茶差異很大。

曬青綠茶以雲南大葉種的品質最好,稱為『滇青』,此外還有川青、黔青、桂青等。

— 蒸青綠茶 —

蒸汽殺青是中國古代的殺青方式,唐代傳至日本,沿用至今,而中國明代起就開始使用鍋炒殺青。

蒸青綠茶色澤深綠,香氣清高,滋味清爽。

蒸青綠茶一般分為

日本蒸青:蒸青綠茶有玉露、碾茶、煎茶等;

中國蒸青:恩施玉露,少量出口煎茶。

日本蒸青:蒸青綠茶有玉露、碾茶、煎茶等;

中國蒸青:恩施玉露,少量出口煎茶。

▸恩施玉露整形上光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分為『懸手搓』和『摟、搓、端、紮』幾個手法交替使用,成茶條索緊圓光滑,纖細挺直如同松針。

沖泡之後,茶葉婷婷懸於杯中,繼而沉降杯底,令人賞心悅目。

不管是哪個版本的『十大名茶』,綠茶總是占了大部分,不僅僅因為綠茶顏值高,其實這高顏值的背後,是制茶高超技藝的體現。

或許綠茶沒有紅茶濃,沒有烏龍茶香,但仍然有那麼多人愛它的風輕雲淡。

就像清代的陸次雲所說的『無味之味,乃至味也』,隻有心無雜念的人,才能品出綠茶細膩的變化!

喝好茶 有好茶喝 選擇珍田閣茶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