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藤條茶隻在普洱茶區和臨滄茶區出現?《圖+文》

藤條茶是茶農在漫長的茶事生產中,結合茶樹的特性和周圍環境總結出來的茶樹采養方法,或者叫管養模式。

茶樹的枝條就像一根藤,所以叫藤條茶。

目前保留這種采養方法的代表區域有:普洱茶區景谷縣小景谷鄉、鎮沅縣太和鄉、臨滄茶區勐庫東半山壩糯、邦東鄉昔歸以及永德縣。

藤條茶是經過長時間的采摘管理才造就現在這種狀態,是勤勞與智慧的結晶。

認識藤條茶的人,很多都以為藤條茶隻產於雲南臨滄地區,其實不然。

 藤條茶雛形源自景東,然後經過千百年的不斷的總結與改進,其采養法最終在雙江成熟,然後再擴散到瀾滄江中遊兩岸。

將茶樹枝修整培養成藤條狀,這應該是漢人們帶來的技術,它的出現,是民族遷移及融合的見證,也是雲南茶葉高度商品化的產物。

藤條茶采摘非常方便,枝條留最頂端不采,其他全部采摘,粗老葉子直接采下丟在茶地裡當肥料,古茶樹生命力非常旺盛,芽葉綠嫩,茶農采摘起來也相當方便,一枝采完再去采摘下一枝。

通過枝條頂部留葉,側部修枝,保證茶樹的頂端優勢,抑制茶樹開花結果,促進茶樹營養生長,促進茶樹發芽。

這種采養方式非常適合雲南的古茶樹,能延遲茶樹衰老,延長茶樹的成熟期,防止茶樹過早進入衰亡期,並提高產量。

為什麼藤條茶的管養方式就隻在普洱茶區和臨滄茶區出現?

這和茶樹的生長環境有關,普洱和臨滄的茶山環境,周圍很少有其他植株與茶樹爭搶空間,茶樹再不用拼命向上增長的同時可以向四周延伸。

版納的茶區,客觀的生長環境就不允許茶樹采取這樣的生長方式,更別提進行管養了。

現今樹齡最大、最古老的藤條茶就在壩糯,壩糯素有『藤條茶之鄉』的美譽,壩糯是如今保存最完整的藤條茶古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