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山行】班盆的古茶園宛如原始森林。《圖+文》

打佈有了自己漂亮的茶莊,門旁的高竹彎下來,攏住了門口,這個調性很對我的脾胃。

打佈做的班盆古樹生茶,這兩年出了名,她隻做班盆,隻做純料古樹茶。

班盆之美可以比美班章。

今天要看的是班盆最臨近老班章的一塊茶地,據說生態極好,大家充滿期待的一路往前走。

一路緩坡慢慢向上,三拐兩拐已經走在羊腸小道,沒見到茶樹,卻仿佛走進了原始森林。

地上的植被極為茂盛,鮮花怒放,一看就知道很久沒有人從這裡走過了。

滿目已是遒勁的古茶樹,那些三四百年的古樹,看起來沒有高聳入雲的感覺。

雖然一早被告知這裡的生態很好,我還是被滿地無邊無際厚厚的花草震撼了。

四哥一路都在提醒,前面的路很不好走,下了坡之後還得原路返回,走不動的到這裡就可以就此打住。

樹幹上青青的苔蘚上伸出幾支蘭草,極為雅致,宋徽宗的盆景恐怕也要略遜幾籌。

秋茶的樹葉極為粗壯肥厚,但吸引我眼球的不是茶樹葉,而是樹葉下面嫩綠色的厚厚的苔蘚。

其實我也不是很清楚,這究竟是苔蘚,地衣還是樹掛。

順手摘了一芽兩葉放進嘴裡慢慢咀嚼,鮮葉入口一般人並不習慣,等慢慢就嚼出味道來了,苦味澀味的沖擊力很強,嚼著嚼著竟然回甘了。

『鮮葉也能回甘』我忍不住叫起來,四哥在邊上淡淡地說,『是的,鮮葉也回甘』。

四哥,大名奇四,一個淳樸厚道的哈尼漢子,他的在勐海大名鼎鼎,之所以出名,是因為他是當地最好的炒茶師傅。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

天天折騰著施肥打藥除草,沒有與世無爭的心態,不懂得安安靜靜不動聲色地集聚天地精華,絕對不會有好茶。

這樣的環境,這樣的茶樹,這樣的茶人,這樣與世無爭安安靜靜地生長,才能出品如此勁道十足、回味無窮的普洱茶。

幾百年歲月的浸潤,樹幹上斑斑駁駁,好像是長了老年斑,又好像是在孕育新的生命。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一棵茶樹,尤其是幾百年的古茶樹,那就是三千大千世界。

歷經了改朝換代,滄海桑田,在雨雪風霜中僥幸生存了下來,成為歲月的見證者,最終凝結在片片的茶葉裡面。

古樹茶之所以珍貴,不僅僅是因為物以稀為貴,而是因為能凝聚了歲月變化的韻味。

歲月如茶,茶如歲月。

層層疊疊,絮絮綿綿,纖纖細細,青青翠翠,如壯須的胡須,又好像彈指可破。

樹掛是原始森林的標配,是生態環境沒有受到破壞的標志,矮化的臺地荼樹上絕對不可能看到這一景象。

正德茶業:班盆古樹

掛了幾年的木牌子已經老舊,似乎與這片古茶樹融為一體了,掛牌子隻代表這棵樹做單株,單獨采摘、萎凋、殺青,單獨壓餅,當年做的牌子甚至連編號都沒有。

老班章的茶葉炒成天價之後,也有人開始炒作班盆的茶。

包括炒作『老班盆』的中吉號,相信大多數都是臺地茶樹,而不是古樹,他們自己發佈的一張采茶的照片出賣了他們,他們採摘的是矮矮的臺地茶樹。

這張照片來源於《茶語網》中『班盆:老班章光環下的遺珠?

』一文,清清楚楚可以看到茶樹比人矮得多,正在采摘的不是古樹茶,而是臺地茶。

采摘古樹上的鮮葉,絕不是什麼輕松的活,為了能采到高處的茶葉,不得不搭一根大竹在樹上,采茶的人就像走平衡木一樣上到樹上。

看起來輕松,實際需要高度技巧,而且很危險。

純料古樹茶之所以珍貴,除了本身稀缺性的原因,采茶的成本也很高。

首先需要把采茶工送到山上,那些簡易的土石路,隻有四驅皮卡車才能上去,來來回回運送工人和鮮葉的必須是四驅的交通工具。

鮮葉采摘下來之後,必須在三個小時之內送到初制所攤晾萎凋,否則就會受捂發酵,品質就會大打折扣。

大概四斤鮮葉能生產一斤茶葉,正常情況下,一個采摘工一天能采摘的鮮葉也就10公斤。

所以真正的純料古樹茶光人工成本已經比那些所謂古樹茶的售價還要高。

到勐海考察過古茶園的,都會感嘆路難走,山難爬,茶難采,每一片茶葉都來之不易,精貴得很。

保哥,從2011年認養了300棵古樹開始與普洱古茶樹結緣,隻做純料古樹茶,隻做古樹頭春茶,每年投入巨資,默默地收茶收古茶樹,堅持不懈。

隻收不賣,有人笑他傻,他說隻是癡,積年之功,已不可小覷。

江湖傳說,正德茶業擁有的各山頭的古茶樹數以十萬計,囤積的古樹茶毛料數以百噸計,行業內絕無僅有,已是奇貨可居。

不過,山是黃老板的山,樹是黃老板的樹,茶是黃老板的茶,人也是黃老板的人。

處女座的茶人追求夢幻般的完美,誰不是夢中人呢?

『萬一實現了呢?

』那是中國式的調侃自嘲,多少帶一點阿Q精神,自我麻醉。

人要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

如惡惡臭,如好好色。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古樹普洱茶天然渾成的多變復雜韻味,精彩紛呈的芬芳,源自茶樹生長環境的生物多樣性。

可以說沒有生物多樣性就沒有普洱茶的復雜性。

大益茶莊連綿不斷的茶園,整整齊齊,縱橫有序,典型的臺地茶,方便采摘,為了提高產量而施肥打藥鋤草,總之最終趨於簡單。

苔痕上樹綠,茶青入澀苦。

想起《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前人栽樹,後人采茶。

究竟是什麼時候栽的樹?

什麼人?

因為什麼原因栽的茶樹?

已經無法考證。

十年樹人,百年樹木。

古樹依然挺拔,栽樹了,早已千古,成為遙遠遙遠的故事。

古人已千古,芝蘭歸紅土。

苔痕上樹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無鴻儒,往來有精英。

無處不在的生物多樣性

走近古茶樹,細細觀察,隻見滿眼翠綠翠綠的,煞是可愛。

已是深秋,秋葉肥厚,墨綠蹭亮,正德照例不采秋茶,以便讓來年的春茶長得更好。

人不采,蟲子便來吃,這茶林不但要養茶農茶商,還是很多不知名蟲鳥的棲息地。

正德茶業

班盆古樹

有一類茶癡,一進茶林便流連忘返,久久不願離開。

『快下雨了』,四哥在不遠處提醒。

『哦,快下雨了』這邊漫不經心地應著,隻是絲毫沒有動的意思。

是的,在這片原始狀態的古茶林,人群離去之後,一下子安靜了下來,鳥語花香清晰可辨,鳥聲蟲聲自己的呼吸聲,還有腳踩破陰生植物上爆裂聲,與古茶樹一起呼吸,與天地同在,天人合一。

觸目皆是古茶樹,各種藤蔓、野草、陰生植物把厚厚的腐土全覆蓋了起來,人走路隻能踩著這些植物,一步一個腳印,走過就會留下痕跡,走得多了就變成了路。

多虧志超給了我一根竹竿當拐杖。

,否則恐怕寸步難行。

喝茶要喝幹凈的茶,最幹凈的茶就是原生態的古樹茶,沒有下過農藥,沒有打過化肥。

喝茶要喝知根知底的茶,有圖有真相,這些照片都是本人實拍。

喝茶要喝古樹茶,體味幾百年風霜雨雪的韻味,感受大千世界的陰晴圓缺,悲歡離合。

勐海兩個有情有義情同手足真漢子

茶山一對同心同德親如兄弟鐵哥們

橫批,正心誠意積善成德

走進班盆的古茶山,宛如迷失在原始森林,此時此地此情此景,一張圖片勝過千言萬語,有緣分喝到班盆純料古樹茶的朋友一定是前幾輩子積德修來的,福大命大造化大。

幾百年來,這些茶樹就在這靜靜地生長,因為地處偏遠人口稀少,天生天養,日曬雨淋,風霜雷雪,默默承受,也默默滋養。

也許是因為地處偏遠,沒人管理的原因,這些古茶樹也躲過了它們一生最大的劫難。

曾幾何時當年因為不好采摘,因為產量低,大批的古茶樹被砍掉,改種田園化管理的小樹,當年的這些小樹變成了現在的臺地茶。

那些碩果僅存的古茶樹的價值重新被人發現,純料古樹茶的價格不斷上升,受到越來越多人青睞。

這裡的茶花靜悄悄地開……

蘭芝肆無忌憚,苔蘚野蠻生長,那些古茶樹是用了洪荒之力,才能長出如此好茶。

空氣是甜的,彌漫著山野的氣息,還有淡淡的溫潤的蘭花蜜香。

目光總是被青苔和蘭花所吸引,簡直是目不暇接,不停地在那拍呀拍。

總是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以不可思議的方式,在古茶樹的樹幹上優雅地飄出幾片蘭葉。

總是讓你情不自禁地拿出相機把鏡頭聚焦……

總是讓你情不自禁地贊嘆:原來這就是好茶生長的地方。

總是有意外驚喜……

在這裡,小就是大,以小可以見大

在這裡,空間就是時間,從空間可以見時間

一葉小可見三千大千世界

一葉小可品味百年歲月滄桑

一葉落而萬象生

選擇了做茶人,就是選擇了要走一條孤獨的路。

子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更新於 2018-11-15

美篇號 2886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