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山小種,又稱拉普山小種,屬紅茶類,與人工小種合稱為小種紅茶。
首創於福建省崇安縣《1989崇安撤縣設市,更名為武夷山市》桐木地區。
是世界上最早的紅茶,亦稱紅茶鼻祖,至今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由福建武夷山深處當地茶農於明朝中後期機緣之下創制而成。
那麼你知道為什麼正山小種是紅茶的鼻祖嗎?
現在小編就為大家普及這一知識。
正山小種紅茶產於武夷山星村鎮桐木關一帶,也稱桐木關小種。
桐木關境內連峰疊嶂,負奇挺秀,原始森林濃蔭蔽天,溪水如練,生態環境極佳,最適宜茶葉生長,是小種紅茶原產地。
因其他地方也有種植,但氣候水土環境不同,優劣自現,便有正山茶和外山茶之別,正山含有正統之意,故得名。
明初,開國皇帝朱元璋為發展經濟,減輕民眾負擔,下旨罷造團茶,改貢散茶,一向以團茶龍鳳餅著稱的武夷貢茶,在改制散茶時,因其制作散茶的技術落後,生產出來的散茶品質低劣,走入了有史以來最低谷。
從清代周亮工的記載:『前朝不貴閩茶,即貢茶亦隻備宮中盞之需。
『可以看出當時改制散茶後,武夷茶處境的尷尬。
明朝中後期的某年《1568年》,在采茶的季節,有一支軍隊路過於此,晚上駐紮於今天的桐木村,當地茶農未曾見過如此動亂場面,當天已采摘的茶青沒有來得及制作茶葉,第二天已經發酵。
為了挽回損失,茶農以當地馬尾松幹柴進行炭焙烘幹,並通過增加一些特殊工序,以最大程度保證茶葉成份。
制成的茶葉運往鎮上銷售,本是無心之作的茶葉,卻受到大量茶客的歡迎與喜愛,接下來訂單逐年增多,需要整個桐木都全力生產此種茶葉,才可勉強滿足市場的需求,也使得桐木遠近聞名。
16世紀末17世紀初《約1604年》,正山小種被遠傳海外,由荷蘭商人帶入歐洲,隨即風靡英國皇室乃至整個歐洲,並掀起流傳至今的『下午茶』風尚。
自此正山小種紅茶在歐洲歷史上成為中國紅茶的象征,成為世界統飲名茶。
正山小種紅茶最輝煌的年代在清朝中期。
據史料記載,嘉慶前期,中國出口的紅茶中有85%冠以正山小種紅茶的名義,鴉片戰爭後,正山小種紅茶對貿易順差的貢獻作用依然顯著。
在正山小種紅茶享譽海外的同時,福建的寧德、安徽的祁門等地也開始學習正山小種紅茶的種植加工技術,正山小種紅茶的加工技藝也逐漸地傳入國內各大綠茶、泉城綠、泉城紅、烏龍茶、普洱茶產區,最終形成了如今聞名全國的工夫紅茶。
從十七世紀就遠銷歐美,大受老外歡迎。
是典型的『墻內開花墻外香』被英國皇室選為皇家紅茶,據傳鴉片戰爭後,開放五口通商,兩處定在福建,就是為了方便獲取武夷山正山小種紅茶。
相傳凱瑟琳公主嫁給英皇查理二世的時候,就帶去幾箱中國『正山小種』紅茶作為嫁妝,帶入英國皇宮。
安妮女王更是大力提倡以茶代酒,將紅茶作為英國皇室家族專用飲品。
這些舉動讓正山小種紅茶深深的融入了英國歷史文化之中。
於是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正山小種紅茶也是英國皇家及歐洲王室貴族享用的特種茶,茶在英國人心中被賦予了極為高貴華美的形象,這為正山小種在世界的推廣打下了根基。
正山小種之『正山』標明是真正的高山地區所產之意。
在加工中有松柴熏制工序,形成特殊香味。
外形條索肥壯緊結,色澤烏黑潤,香氣高長,顯濃純桂圓幹香及特有的松煙香,茶湯橙紅清澈,滋味醇厚甜綿,喉韻明顯,有獨特的桂圓湯、蜜棗味,葉底厚實呈古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