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茶大師示范回歸傳統 安溪現『野化』鐵觀音。《圖+文》

日前,經國家質檢總局認定,安溪鐵觀音以1401.38億元品牌價值位居全國茶葉類第一位,品牌含金量僅次於貴州茅臺。

消息一出,以茶為主業的安溪縣群情振奮。

在倍感自豪的同時,管理層及業界精英也開始思考:如何讓這一金字招牌芳香永駐、歷久彌新?

制茶大師陳兩固推出的『野化』鐵觀音,即是增強茶葉傳統風味的一項探索。

昨日上午,中共安溪縣委宣傳部主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作品發佈會』,安溪鐵觀音制茶工藝大師、老固茶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兩固首次推出大師茶品『野實』,向茶界同仁演繹了他的鐵觀音『野化』之路。

陳兩固告訴記者,自神農時代起,茶樹就由野生漸漸被人類所馴種,為人類所用。

後來,越來越多的茶農將茶樹種植於園地中,實施精致化管理,茶樹的『野味』日趨淡化。

如何才能制作出古時『野味』十足的茶葉?

陳兩固從先賢孔子『求諸野』的思想中得到了啟示,他跋山涉水,訪遍周邊群山峻嶺,四處尋找野生茶樹資源。

歷經千辛萬苦,在人跡罕至的深山密林裡,他終於覓得幾處野生茶樹林。

這些茶樹終年朝嵐夕靄,吸收天地日月之精華,喝著純凈無污染的山泉水,與周遭的花草、喬木、灌木等和諧共生,自由生長得枝壯葉厚。

經人工采摘,以安溪鐵觀音傳統制作技藝精心加工,陳兩固做出『野味十足』、品質極佳的茶葉,並稱之為『野實』。

經同行品鑒後,被譽為珍品。

野生茶的品質如此之妙,茶山上、茶園裡的鐵觀音是否也能做到?

陳兩固大受啟發,反復請教專家後,與福建農林大學合作共建,開始在合作社的茶園裡搞起實驗:在茶樹四周梯次種植櫻花、桑葚、香樟樹等喬木;間作種植山橘子、桂花、木薯等灌木;交織種植平托花生、金銀花等藤本植物;梯壁種植或保留鬼針草、黃花菜、百喜草、蒲公英、芒萁蘆葦等各種草本;茶樹高1米左右,長得枝葉肥厚,形成『森林與茶園在空間上合理搭配』狀態,打造茶園大生態『一翠三綠』景象,締造『茶在草木中』生態發展模式。

『草生栽培管理模式,就是讓茶樹與周邊的草木自由生長,茶、林、草共生共榮,其實就是仿野化,是對傳統種植模式的傳承和創新』感德鎮鎮長陳志明說,老固茶葉專業合作社的成功嘗試,與這幾年來感德鎮在茶園管理中推行的梯壁留草、茶樹留高、套種綠肥等做法是一致的。

下階段,感德還將繼續引導示范、加大草生栽培管理模式的宣傳推廣力度,讓全鎮的鐵觀音茶樹都生長於『野化』環境中。

此外,還將引導茶葉專業合作社、廣大茶農,依照鐵觀音傳統種植、傳統制作方式管理、制作茶葉,讓感德鐵觀音茶葉『野味』更足,從而推動全鎮茶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安溪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劉錦川表示,敬畏傳統、弘揚傳統,是安溪鐵觀音風靡數百年的堅實支點,也是當前鞏固市場的堅實支點。

其中,重搖青重發酵傳統制茶工藝是體現安溪鐵觀音蘭花香、觀音韻獨特風味的關鍵工序,最能體現安溪鐵觀音的品質特色,『傳統技藝制成的安溪鐵觀音,滋味醇厚甘爽,茶葉容易保存,深受老茶人喜愛,這款產品正是按照傳統工藝制作的,技藝值得推廣』

(責編:張志祥)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