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臺灣著名茶文化學者,普洱茶研究重要啟蒙者鄧時海先生,受邀到弘益大學堂茶學院為高級茶師班和高級評茶員兩班授課,微茶師去旁聽了鄧時海老師的課程,課上鄧時海老師提出了自己的八點普洱茶省思,現在將內容分享給大家。
1、『普洱茶界定』的省思
『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是現代界定普洱茶最主要的內涵。
但是自古至今皆有『省外普洱』、『小葉種普洱』、『非曬青』,如何界定省外普洱茶、小葉種普洱茶?
小微說:『普洱茶界定』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普洱茶國家標準也存在很大的爭議,茶類標準和產品標準的爭議也會一直存在,但是也是在這種爭議中,普洱茶還是成了中國茶區域品牌價值第一。
今後在標準制定的考量上,希望能夠制定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普洱茶,讓市場和學術研究都有統一性,有利於普洱茶的進一步發展。
2、『普洱韻』的省思
普洱韻本是抽象直覺的概念,從『茶香、口感、回韻』的品茶客觀標桿,綜合整體性之初始展現,是越陳越香之基礎茶性。
無普洱韻的普洱茶等同『邊境普洱』。
小微說:韻味始終是一個抽象的名詞,但是確實存在在普洱茶中,普洱茶需要自己的審評標準,從傳統的綠茶審評體系中脫離出來,構建自己的審評體系和標準,這樣在宣傳推廣的時候能夠有指導意義的理論。
3、『山頭主義』的省思
山頭主義的興起,以雲南大葉種大樹茶菁作標榜,隻講究個別山頭特性、茶區特色,忽略了成為好普洱老茶應有之茶性基因及底蘊的普洱韻。
特意劈開茶性的退化及好茶板塊移走的事實,制造出非傳統,沒有普洱韻的『新生代普洱茶』!
小微說:山頭茶是雲南獨特的地理氣候以及區域環境造成的獨特現象,有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隻見山頭不見茶的現象也是廣泛存在於市場,但是過分強調稀缺性對整個普洱茶產業做大做強來說不見得是好事。
4、『喝青普洱』的省思
茶商求短利、倡導喝青普洱,容易導致身體傷害。
普洱茶是曬青茶,新生喝茶性烈寒易傷胃,茶單寧、茶堿太強且過於利尿,不利於健康。
小微說:過量飲用新茶,或者毛茶對個人的身體來說確實有一定的損害,但是要陳放多長時間可以喝,或者喝的時候對身體的傷害會小一些,這個在整個普洱茶界沒有一個公認的時間。
但從一個產業的角度來講,也不能讓所有人都存茶賣茶,另外所有的茶都必須存放到一定時間才能流向消費市場的話,這個對茶商來說要承擔的成本過高,可操作性也不強。
5、『傳統工藝』的省思
過往『精品普洱』制作工藝早已流逝,現在以『茶廠大宗制造的技術』及『揚長避短、顯優隱次、高低平均』的『商品普洱』工序轉為精品工序,甚至無傳統向當然爾之操作,是無法獲得好普洱茶品。
今天應該以『喝老茶作新茶』找回失落。
小微說: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相對來講現在的生產,整體的普洱茶生產環境是在變好的,整個普洱茶生產衛生標準是在進步的,普洱茶是存在越陳越香的,但是也不能為老是尊。
6、『市場生熟茶品的不合理』的省思
健康普洱市場應該『二成生八成熟』的茶品,目前普洱茶市場似乎為『七成生三成熟』,而每年留下的茶品存倉,約為年產量的六、七成,過量茶品的囤積是普洱市場極大隱憂。
小微說:普洱茶的天量庫存對普洱茶行業來說確實有一定過的風險,生、熟生產比例不平衡也是存在的現象。
至於生茶、熟茶的生產比例來說,應該是市場調節,而不是固守於一個比例。
要生產優質的熟茶需要大量的資金和熟茶發酵技術,對目前的普洱茶生產偏作坊化的生產現實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困難。
7、茶品包裝的省思
現在許多是以紙、佈、木、麻繩、塑料、金屬,取代了竹箬、竹葉、竹篾、竹簍,嚴重影響了普洱茶的收藏陳化,及良好陳老普洱茶的質量品味。
小微說:在某品牌的茶葉包裝火了以後,整個普洱茶都刮起了小量包裝的潮流,小量、真空包裝成了普洱茶的趨勢,但對普洱茶來說會不會早場全新的過度包裝呢?
8、安全健康的省思
北京消協會抽查了59種茶品有19種不合格,普洱茶樣品質量較好,所有樣品農藥殘留指標都在國家安全標準規定范圍內《央視2015年5月17日》。
雲南的大小合格茶廠數千家,其中有許多廠商一旦得到合格認證,衛生要求就此松懈了,令人擔憂,目前聲譽得來不易,應好自珍惜。
『氟』是黑茶的隱憂,邊銷茶已從國際標準200PPM提高為300PPM,仍多種黑茶包括普洱老葉,難達安全標準,而是『視若無睹』的隱憂。
小微說:方舟子事件對普洱茶來說也是一次危機與機遇,普洱茶是好茶大家都是認可的,但是作為飲品,安全的底線一定要嚴守,重視茶葉的安全性,是茶葉生產的必須。
《本文原創,找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