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姓『資』還是姓『消』。《圖+文》

塗少平

話說兩個茶人:甲,一個喜歡通過炒作普洱茶來賺錢。

乙,一個喜歡通過零售普洱茶來賺錢。

甲,很討厭做終端消費來賺錢,總覺得那樣太慢,何日才能淘到自己的第一桶金。

乙,很討厭通過抬高價格炒作來賺錢,總覺得白雲在天上飄,太虛了,不接地氣,隻有老老實把茶賣給消費者,賺到的差價才是真實的。

2013年來了,甲大賺了一筆,笑口常開,內心不斷鄙視乙,你看看我每天賺多少錢,就你那樣到死也賺不到我這麼多錢。

乙零售太難做了,剛賣出去的茶就漲價了,再去進貨發現價格翻了一番了,那個內心問候了甲祖宗幾代。

尼瑪的,到時候套死你,狗日的。

2014年來了,甲因為還是老套路,很多茶高價被套……但覺得倉庫的貨都是賺的,就開始裝死……

乙終於出了一口惡氣,小樣的,終於把你給套了吧……哈哈哈……

2015年,甲與乙相遇了,甲看到乙寒酸的樣,乙想像甲被套的苦樣,兩人都笑了,內心卻同時暗罵對方:SB

你看不起我,我看不起你,其實,兩人是同命人,賺的其實都是差價。

一個賺的多,一個賺的少了點。

終於坐在茶桌上一起喝茶了,剛開始甲乙還謙讓一番,後來就辯論起來。

甲:普洱茶就應該姓『資』,你想想如果沒有資本的運作,普洱能有今天的知名度?

你零售能賣出去?

乙:普洱茶就應該姓『消』,你也不想想,沒有終端消費者消耗,普洱能喝得完?

你有那麼多錢,收藏得完?

不套死你才怪。

兩人不歡而散!

我見識了太多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身邊,也沒有資格去評判誰對誰錯,不同的時段有不同的做法,我是順勢而為的人,跟著趨勢走不會錯。

行情好,可以把重點放在炒作上面,行情不好,把重點放在零售方面。

人不能固執認為自己的想法一定是對的,別人的做法一定是錯的。

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人成熟的標志就是能夠容忍跟自己不同的意見,言論及思想。

坐井觀天的故事經常發生在我們周圍,誰對誰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要做對,選擇好方向。

資本永遠是普洱茶最重要的力量,沒有資本的普洱茶就是一潭死水,會腐,會臭。

同樣消費永遠是普洱茶走向未來的中流砥柱,沒有消費,再好的茶葉也隻是樹葉,再高的價格也是泡沫。

兩者相互相成,缺一不可。

我見識很多普洱茶企,喊口號,隻做終端,隻做消費,隻做品飲,其實這樣的茶企是好,但是也缺少品牌運作意識,很難吸引人家的眼球,其實他們也很想有人炒他的茶,因為炒作確實可以快速提高知名度,可惜很難做到;我也見識了一些茶企,高大上,瘋狂炒作,不接地氣消費,最開始他們賺了錢,賺了人氣,賺了知名度,但是缺乏終端消費的支撐,後來寸步難行。

任何品牌的形成,誕生以及取得大眾的認可,最後靠的還是品質與價格,剛開始可以靠營銷,最終還是靠品質。

兩種不同的茶企,其實提供了兩種不同的方向給我們選擇,對與錯,在於市場的選擇。

未來一定是適者生存,定位不僅僅是茶企要做的,更是消費要求的。

水之道,利萬物。

茶之道,益於人。

茶必須有益於人,才能夠體現它本身的價值。

炒作與品飲並不沖突,適度最重要,過分偏離實際消費者的需求並不可取,過份厭惡資本運作炒作也是偏激行為。

其實我覺得比較成功的案例還是大益茶,既可以資本運作,也可以消費品飲。

但過份追求暴利,忽視終端也是釜底抽薪。

人始終逃不過貪婪的懲罰,人性的弱點,不在後悔,而在於知錯重犯,即使行情再來一次勁爆的浪潮,還是有許多人在高位被套,還是有許多人不屑一顧去參與炒作。

普洱茶究竟姓『資』還是『消』,答案應該很清晰了,隻有當事人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