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說高山雲霧出好茶。
但對此,福建人還有話要說:落坑落澗也能產出好茶來,而且絕對不遜色於前者。
『落坑落澗』,指的是夾在兩山之間,凹下去的部分。
那麼這兩句話,到底哪句在理?
還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各執一詞?
今天華祥苑茗茶小編來和大家理理思路,瞧瞧它們都有哪些依據,一起『評評理』。
一、高山雲霧出好茶,有哪些依據?
光照:高山上的雲霧,能夠阻擋部分陽光的直接照射,漫射光增加,日照時間相對短。
加上能穿透雲霧的多為更具穿透力的藍紫色短光波,促使茶葉偏向於合成含氮化合物《氨基酸、咖啡堿、葉綠素》,茶葉更適合制成翠綠、滋味鮮爽的綠茶。
溫度:高山上植被豐富,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幅小,但晝夜溫差大,利於茶樹平穩生長,積累豐富的有機物質。
濕度水分:高山茶區的氣候特點:雨水足、濕度大。
這樣的氣候條件,茶葉不易生成粗纖維,茶芽能保有更細嫩的狀態,同時也利於生成氨基酸等,這些特性尤其適制綠茶、白茶。
土壤:高山地區的土壤結構疏松,石礫多,利於排水和茶樹紮根,土壤環境較原始,土質肥沃,茶樹能得到很好的生長。
蒸騰作用:海拔升高之後,氣壓會降低,空氣變稀薄,茶樹的蒸騰作用相應加快。
茶樹為適應這樣的生長環境,會分泌出相對多的芳香油,來抑制水分的過渡蒸騰。
所以高山茶的香氣會比較高,沖泡後杯底留香,持續時間較長。
綜合以上5點,可以發現,『高山雲霧出好茶』所產的茶,茶芽又嫩又綠又香,其內氨基酸含量多,茶毫多,主要是用來制作綠茶、白茶、烏龍茶。
二、落坑落澗出好茶,有哪些依據?
『落坑落澗出好茶』所產的茶,在武夷巖茶中提及最多。
武夷巖茶,產自多巖石的武夷山。
其中,以產自三坑兩澗的巖茶名氣最大,即慧苑坑、牛欄坑、倒水坑、悟源澗、流香澗,甚至有茶樹生長在巖縫之中。
光照、溫濕度:在這幾個坑澗之中,日照時間短,氣候又冬暖夏涼,雨量充足,濕度適宜,因此葉片較厚,泡出來的茶味道醇厚。
坑澗之間,往往能形成自己的小氣候,素有『巖巖有茶』之說,即每個區域的巖茶都能有自己的特色。
土壤:特別是這裡的土壤,多由巖石雨水沖刷、風化後得來,使得土壤表層含有大量細小的沙礫,土質疏松、利排水和透氣,土壤為酸性,呈棕紅色,十分適宜栽種巖茶。
植被:在三坑兩澗的邊上,還生長著許多杜鵑、桂花、四季蘭、菖蒲等,四周都彌漫著一股淡香,對巖茶的香型有一定影響。
從以上3點來看,武夷巖茶是『落坑落澗出好茶』的一個強有力證據。
其實仔細看看,能發現兩者有許多的共同點。
比如它們都十分符合茶樹生長的習性:喜溫、喜濕、怕曬、怕澇等。
能提供給茶樹良好的生長環境,產出的茶鮮葉自然不賴。
好茶好滋味的來源,除了茶樹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之外,還有賴於優良的制作技藝、得當的存儲、恰如其分的沖泡方式等等。
所以,茶究竟好不好喝,嘗到嘴裡是最真的。
『高山雲霧出好茶』、『落坑落澗出好茶』,說的都是茶樹的良好品質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