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白茶從它的誕生開始,就與宗教如影相隨。
太姥娘娘用白茶治小兒麻疹而得道成仙的故事,在福鼎已流傳千年。
白茶的神奇功效,也是與民間信仰的太姥娘娘的傳說緊密相連。
太姥山上的道教文化底蘊十分深厚,有許多歷史遺存。
據《福鼎縣志》載,早在黃帝時,容成子就在太姥山煉丹。
漢代茶仙丹丘也在太姥山出沒,太姥山上的滴水洞洞口就有摩崖石刻『丹丘磴』。
與李白同時期的著名道人司馬承禎『常棲太姥山煉丹,後居天臺山玉霄峰不出……』而那時,正是大唐茶業興盛時期,但囿於史典的匱乏,無從探究司馬承禎與福鼎白茶的淵源。
時至今日,福鼎門茶與道教文化還是緊密相連的。
在福鼎,不論是祭祀神靈,還是掃墓祭祖,或是祈禳消災,都離不開用白茶作祭祀品。
佛教與茶葉的關系更加緊密。
早在南北朝時,鰲峰山上就有昭明寺。
唐宋時期,太姥山上與管陽、硤門、白琳、店下就建有國興寺、靈峰寺、廣化寺、瑞雲寺、潘山庵、清溪寺等寺廟。
明朝福鼎寺廟就更多,與茶相關文字記載也多。
陳仲溱在《遊太姥山記》寫道:『……然皆養蜂賣茶,雖戒律非宜,而僧貧亦藉以聚眾』太姥山詩僧碧山上人與張叔鎪是好友,林祖恕在《遊太姥山記》寫道:『僧為建安人道號碧山。
具方袍相接。
詢之,乃張叔鎪平昔所稱詩僧也。
出其詩句,中有雲:‘雨白雙溪路,燈青七祖蓮。
’又雲:‘白雲一片能相戀,消盡風塵是此心。
’大賞異之:囚箕坐溪畔,取竹爐汲水,烹太姥茗啜之』可見,那時候的寺廟僧人,就知道如何種茶、制茶、賣茶、品茶。
時至今日,太姥山麓中,有許多寺院僧人,還沿襲著古老制作白茶的方法。
一些寺廟的僧人,以茶結緣,以茶會友,以茶待客,一些僧人制茶的本領不亞於制茶師。
福鼎境內,寺廟眾多,佛教流派主要有臨濟派和曹洞派,這些外來的佛教文化與本地的茶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福鼎獨特的佛教茶文化。
2009年11月,首屆中國•太姥山資國禪茶文化國際研討會在福鼎市舉行。
日本寶千流煎茶道、資國禪茶道、臺灣佛法…禪茶道、韓國禪茶會禪茶道、韓國禪禮院曼荼羅禪茶道及韓國熟盂會年華禪茶道等6個代表隊在福鼎表演茶道、茶藝。
什麼是禪?
日本禪學大師鈴木大拙對禪的解釋為:『禪是大海,是空氣、是高山,是雷鳴與閃電,是夏日與冬雪。
不,它是在一切之上,它就是人』在禪者的眼中,禪就是自然的生活,是人的精神,是宇宙人生的總源泉。
早在農禪時代,茶就與禪結下不解之緣。
修行者主張直接面對現實生活,從生活的點滴中體悟人生哲理,體悟大道。
茶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故有『禪茶一味』之說。
通過種茶、品茶,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達到『和、寂、清、靜』的境界。
古代高僧是自己種茶、采茶、制茶、飲茶,整個過程都含有自己勞動的意味。
如今許多寺廟還保持著農禪作風,在寺廟邊的一些半山腰上留有一片茶園,現代修行者也自己種茶、采茶、制茶、飲茶,享受自然的生活,修身養性。
說到這裡,不妨讀一下日本的禪茶大師千利休的《茶禪詩》,感受一下禪茶的境界:『先把水燒開/再加進茶葉/然後用適當的方式喝下去那就是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除此之外茶一無所有』
《以上圖片都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