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茶梗』的茶葉,到底是垃圾還是寶貝?六大茶類要求各不同。《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某天早晨,村姑陳正在喝茶。

而李麻花正坐在瑜伽墊上,一邊拉伸,一邊搗鼓手機。

之後,發出一聲驚呼:『怎麼她也去賣茶了?

這裡的『她』,指代的是我倆的一位共同好友。

印象裡,對方早就嫁入豪門了。

按理來說,此時應該在安心做著富太太,吃喝不愁,還有好幾車的名牌包包。

不過,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毫不誇張地說,在村姑陳開始寫茶的這五六年時間裡,朋友圈裡宣佈自己賣茶的人,不少於30位。

哦不對,截至今年,估計有50位以上。

沒過幾天,這位富婆朋友,就來找我們交流經驗了。

她提的問題是:『如何做一個高端品牌?

聽到這樣的問題,我一般也會回問:『那你是怎麼看待高端的?

『就是做個產品賣給高端人群,賣給高凈值人群唄』。

想來,朋友的社交圈子,也是像她一樣的富太太們。

雖然對香氣、滋味一竅不通,但面對五位數一斤,甚至更貴的『非賣品』,都如數家珍。

畢竟,隻有『高端』二字,才能配得上自己的身份。

出去喝下午茶時,隨手往愛馬仕包包裡放幾泡,到時候再拿出來擺放在茶桌上。

而『高端品牌』這四個字,自然就成為了她們炫富的工具。

《2》

一款茶高不高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比如,有的人唯品牌是舉。

品牌不夠大,名氣不夠響的茶葉,首先被淘汰了。

殊不知,人家隻是把資金花在了制茶上,而不舍得大張旗鼓地打廣告。

又比如,有的人唯價格是舉。

對於一些不差錢的土豪茶友來說,隻有『天價茶』才能入他們的眼。

借用一句經典臺詞:隻買貴的,不買對的。

再比如,有的人唯嫩芽嫩葉是舉。

在這部分人看來,高端的茶葉,一定是要芽葉細嫩。

而葉片寬闊,有明顯茶梗的茶葉,則被他們視為低端茶,枯樹葉。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白茶當中的壽眉。

很多人對壽眉的第一印象,都不太好。

葉片大,茶梗粗,芽頭還很瘦。

與白毫銀針相比,光是從外觀上,就輸了人家一大截。

甚至還有人放言,不管是什麼茶,看到大葉片和茶梗,就知道是垃圾。

李麻花看見了,差點沒有背過氣去。

依舊發揮著自己穩定的吐槽功力:『這位兄弟,莫非是從古代穿越回來的?

思想還停留在幾百年前?

當年宋徽宗在《大觀茶論》裡曾寫:『凡芽如雀舌谷粒者為鬥品,一槍一旗為揀芽,一槍二旗為次之,餘斯為下』

意思是,茶葉的芽頭越小越好,最好小如雀舌或谷粒。

故而,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追求『嫩』,成為了喝茶路上的不歸路。

但結合宋朝的喝茶習慣,當時流行的是點茶。

上至皇室,下至民間,都把蒸青綠茶餅磨成碎末,再加水擊拂,最後連茶帶湯,一起喝進肚子裡。

所以,為了好的口感,最好用嫩芽來做茶,不容易苦澀。

可到了現在,鬥茶不再是主流。

喝的茶類,也從綠茶,拓寬到了六大茶類。

若還是以幾百年前的眼光,看待現在的茶葉,實在是刻舟求劍了。

《3》

六大茶類,都是以嫩芽嫩葉為高端嗎?

未必如此。

單說綠茶,最以鮮和嫩著稱。

不過,其中也有『異類』。

號稱中國歷史名茶之一的太平猴魁,很多人第一次看到,還以為是脫水的菠菜。

不同於其它細嫩的綠茶,它的外形重實肥壯,扁平挺直,兩葉抱一芽。

比起龍井、毛尖、碧螺春那般的嫩葉,太平猴魁的葉片略老一些,也略厚一些,芽頭幾乎都被葉片包住了。

但即便如此,也不會影響它的品質和風味。

如今,在綠茶界裡,仍然有太平猴魁的一席之地。

再說到,紅茶和巖茶,因為制作工藝繁瑣,采摘標準也十分講究。

眾所周知,高端紅茶的代表,是金駿眉。

7萬-8萬顆芽頭,才能制成一斤成品。

論高檔和鮮嫩,紅茶裡,幾乎沒有茶可以與之媲美。

然而,除了金駿眉,紅茶裡還有正山小種,還有工夫紅茶,還有紅碎茶……

正山小種的采摘標準,和白茶的白牡丹類似,都是以一芽一、二葉為原料。

雖嫩不過金駿眉,但也不影響它作為世界紅茶的鼻祖,立足茶圈。

此外,由於紅碎茶的最後一步,是要切碎,做成碎茶,所以用料也需要是略大略老一些的葉片。

至於巖茶,工藝包含殺青、發酵、揉捻、焙火等。

這些工序,對於嫩芽嫩葉來說,都是身體所不能承受的負擔。

故而,武夷巖茶要等到葉片開面到了一定程度,才適合采下來做成茶葉。

否則,便難以達到巖骨花香,香清甘活的韻味。

由此可見,綠茶、巖茶、紅茶,高檔與否,都不僅僅隻看外觀。

《4》

白茶的茶梗,可以說是一種特色。

白茶的工藝,是六大茶類中最簡樸的,以萎凋和幹燥為主。

萎凋,是為了讓茶葉當中多餘的水分,順利離開葉片。

而烘幹,則是為了更進一步地去除水分,讓含水量低於8.5%。

因此,如此天然的加工,不僅保留了大量的天然物質,還讓白茶呈現出鮮活的狀態。

按照不同的采摘標準,白毫銀針是一旗一槍,白牡丹是一芽一、二葉,壽眉則是一芽三、四葉。

當青葉還長在樹上時,茶梗能夠為葉片輸送水分。

就像生病了去醫院輸液,那根長長的輸液管。

而當青葉被連梗帶葉采摘下來後,茶梗中,仍然保留著些許養分。

尤其是對於秋壽眉來說,寬闊的葉片,厚實的蠟質層,粗壯的茶梗,賦予了它豐沛的果膠物質和可溶性糖。

壓餅之後,細胞破壁,經過一段時間的良好陳化,還能有幸擁有濃鬱的棗香。

這是很多茶友夢寐以求的,並且隻出現在老壽眉餅身上。

老茶白毫銀針和老茶白牡丹,即使壓餅,也是以沉穩的藥香為特點。

不可否認,茶梗與嫩葉、嫩芽比起來,絕對是粗糙的,是很多人不喜歡的東西。

所以,帶茶梗的茶葉,也常被人看成是低端。

唯有真正嘗試過喝壽眉的人,才能明白,以貌取茶,會錯失好茶。

《5》

這兩年,白茶圈裡還存在一種名為『掃把茶』的東西。

顧名思義,就是茶梗極長,捆在一起,效果驚人。

和環衛工人手上的掃把,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過,雖然我們說,不要視茶梗如洪水猛獸。

但是,太長的茶梗,顯然也不符合白茶采摘的標準。

國標中規定,不論是什麼品類,都應該以茶樹的嫩梢為原料。

所謂『嫩梢』,指的是茶樹枝丫前端,用手能一掐就斷的部分。

至於那些原料粗老,茶梗如同小木棍般硬化的白茶,養分匱乏,已經沒有品飲價值了。

大概率是人為采長,博眼球罷了。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