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茶是怎麼來的嗎??

茶葉起源於中國,種茶、飲茶、品茶、茶道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其影響遠播海外。

無論是老百姓的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是文人雅士的『琴棋書畫詩酒茶』,都說明茶葉是中國人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由此衍生出的茶文化更是博大精深。

那麼對於如此愛茶的各位,您又真的了解『茶』字是如何而來的嗎?

關於『茶』字的來源,大都認為中唐《約公元 8 世紀》以前表示『茶』的字,就是『荼』字。

『荼』字最早見於《詩經》,但《詩經》在不少詩篇中所說的『荼』,並不是茶。

開始以『荼』字明確地包含有『茶』字意義的,是《爾雅•釋木》中的『檟,苦荼』。

晉代郭璞的《爾雅註》還對此作了比較詳細的註解:『樹小如梔子,冬生《常綠的意思》,葉可煮作羹飲』公元 2 世紀前期,東漢許慎在所著《說文解字》中也說:『荼,苦茶也』這個『荼』字,據宋代徐鉉等在該書的註中說,『此即今之茶字』。

中國西南地區的兄弟民族,是早已知道『茶’的《見前引司馬相如《凡將篇》和揚雄《方言》》,發音為『荈詫』或『蔎』。

秦漢以來,茶在由西南地區傳播於廣大漢民族居住地區時,因其味苦和發音近似『荼』字,『荼』即被用來以表達『茶』這種藥物和飲料。

《茶經述評》『荼』字的字音不止一個,其字義也不隻一個。

『荼』字被用來表達『茶』的含義歷時很久,後來才省了一筆,變為『茶』字。

這種改變,據說是受了陸羽的《茶經》和盧仝的《茶歌》等的影響《見宋代魏了翁《邛州先茶記》》,同意這種說法的有明代的楊慎《見《丹鉛雜錄》》和清代的顧炎武《見《唐韻正》》。

但此說與《茶經》註的說法不符,這個註已清楚地說明了『茶』字的出處是《開元文字音義》。

《開元文字音義》三十卷,唐玄宗撰。

《《開元文字音義》已佚,玄宗曾自為此書作序,說這是一部與《說文》《字林》相類似的字書,凡三百二十部》這就可知將『荼』字略去一筆,定為現在的『茶』字,是唐玄宗以禦撰的形式定下來的。

但在這個新文字剛剛開始使用時,新舊文字必然會通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且安史之亂以後,接著又是頻年的藩鎮割據的動亂時期,所以顧炎武在《唐韻正》中說:

愚遊泰山岱嶽,觀覽唐碑題名,見大歷十四年《779》刻荼字,貞元十四年《798》刻荼藥字,皆作荼……其時字體尚未變。

至會昌元年《841》柳公權書《玄秘塔碑銘》、大中九年《855》裴休書《圭峰禪師碑》茶毗字,俱減此一畫,則此字變於中唐以下也。

因此,當陸羽撰寫《茶經》時,能在『荼』字仍為很多人所沿用的情況下,把『荼』字一律改為『茶』字,從而使『茶』字得以廣泛地流傳開來,這不能不說是他的獨具卓識的一個創舉。

以後,隨著茶葉生產貿易的發展,音義專用的『茶』字,經過了大約 80 年的時間,終於為廣大人民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