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盤點,這7種『老白茶』,一次性說清楚。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曾買過一款陳皮老白茶測評,獨立小包裝,小小一片。

單餅重量,僅有5次。

一次沖泡放一片,倒也方便。

但拿到實物後發現,它的原料太粗糙馬虎。

葉片大、茶梗粗,梗葉發黑。

茶餅裡,還切有橘黃色的陳皮絲壓餅。

說實話,這陳皮質量很一般。

與其叫陳皮,不如稱為橘子皮更恰當。

橘子皮和茶葉合二為一,一同壓餅後,整體聞不到半點茶香。

老白茶的藥香、陳香、棗香、花香、粽葉香等,連個影子都看不到。

隻有濃重偏苦的橘子皮味,一點也不好聞。

買老白茶時,遇到這種用料低端,將陳皮切絲壓出來的茶餅。

說實話,別輕易掏腰包。

這樣的劣質茶餅,買回來也是一大坑,一點也不好喝。

過了冬至,深冬的氣息日愈濃重。

天冷了,煮一壺老白茶很受歡迎。

但在買茶前,建議大家提前擦亮雙眼。

茶葉圈子裡,有不少擺在明面上的劣質茶,敬而遠之為好。

《2》

一、用料低端茶。

前兩天有茶友提問:

『白茶餅裡面出現茶梗,正常嗎?

正常,再常見不過。

白牡丹、壽眉等在采茶時,都是連梗帶葉采摘的。

嫩梗在采摘時,輕輕一掐,就能應聲而下。

後期壓成茶餅後,出現茶梗也屬常事。

別小看其貌不揚的茶梗,葉片光合作用生成的大量養分,依賴茶梗運輸傳遞,內部能積攢部分養分風味,讓茶湯更細膩柔滑。

然而,對方又接著發來一張圖。

『那你看看,這餅茶正常嗎?

一眼看去,餅面上的茶梗很吸睛,茶梗粗糙,呈現小木棍狀,早已脫離嫩梗狀,即便泡開後也沒有半點柔韌性。

茶梗粗糙,葉片寬大,單憑這餅茶的原料就足以鎖定它的用料不精,品質不高。

原料過於粗老會導致做出來茶餅,茶味寡淡、香氣弱、不耐泡。

這麼差勁的茶餅,哪怕年份再老,也不值得花大價錢買入手。

二、高齡古董茶。

有位相熟的朋友,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素材,他在網上看到有人拍賣70年代的老白茶餅。

價格倒是不貴,起拍價隻是千元。

但看著整餅茶發黑,他一點興趣也沒有。

隻是當撿了個樂子,將鏈接轉發了過來。

點開一看,的確如此,沒有可信度。

那款傳說中的70年代老茶餅連拍賣擔保都沒有,哪能隨意相信?

再說,這餅老茶還存在一個致命性缺點——不符合白茶發展史。

步入近代以來,白茶走紅的歷史不算長。

散茶就算了,大規模壓餅的時間,老茶客們大可憑借記憶去回想。

早十來年之前,市面上哪有這麼多白茶餅?

保守來看,早於21世紀初期的白茶壓餅都是假的,更不論70年代傳下來的白茶餅了。

且不論工藝和倉儲,光從白茶發展史,就能看出它的貓膩!

三、倉味怪味茶。

看到一則關於老白茶沖泡的溫馨提示:

『沖泡7年以上的老白茶,不論散餅,都要提前3天將茶葉放入紫砂罐內透氣醒茶,去除倉儲期間吸附的濁味,以正茶香……』

乍一看,對方的說辭倒是一本正經,隻可惜是在替存壞變質茶站臺。

將白茶久存成老白茶,沒有那麼簡單。

在倉儲這塊需要盡心盡力,規范存茶,密封、避光、幹燥、陰涼、無異味。

能做到標準化存茶的老白茶,哪怕存了5年7年,也不存在所謂濁味怪味。

假設一款白茶長期存放在空氣渾濁發悶的倉庫內,做不到幹凈衛生貯存,導致茶葉沾染上倉味異味。

打開取茶後,湊近一聞,散發出一股灰塵味+悶味交織的雜味,怪異不堪,這是倉味茶的典型病症。

出現倉味的老白茶,並非是因為儲存年份足夠老,而是倉儲環境太糟糕。

這種儲存不當的茶,都不建議入手。

更何談在泡茶前,通過透氣醒茶去雜味?

要是散掉了雜味怪味,毫無提防下,喝入倉味變味茶。

萬一喝茶之後腸胃不適,滿口不爽,吃虧的還是自己!

四、發酸變味茶。

早幾年,梅子酸味的老白茶,一度被宣傳成賣點。

美其名曰,梅子香!

美其名曰,酸香!

美其名曰,酸能生津!

將這些謊言逐一戳破,背後隻是一地雞毛。

老白茶的常見香型是藥香、陳香、棗香、粽葉香、花香,不是酸梅味!

喝茶生津也和酸味物質沒半點牽連,而是因為內在養分充足。

好端端的白茶不會輕易生出酸味,而是從始至終保持幹爽香氣。

除非是受到了『水』的影響。

制茶時,茶葉內部沒烘幹的多餘水汽。

儲存時,防潮不當,幹茶進水,也會導致酸敗。

說到底,老白茶發出酸味,與茶葉變質脫不開幹系。

發酸變味茶,氣息雜亂就算了,茶味也不醇厚,完全不好喝。

如果發現家裡的茶,不小心存壞發酸,別舍不得損失。

當斷則斷,盡早斷舍離為好。

五、炭黑無光茶。

買老白茶,做舊茶是一大坑。

形形色色的做舊茶裡,葉片發黑,黯淡無光的那一類,堪稱一眼假。

當你發現一款白茶,梗葉黑褐,深色部分更是接近炭黑了。

已經無需猶豫,可以給出定論,這就是典型的做舊茶。

對白茶的自然陳化來說,葉片顏色可以逐漸暗沉,從鮮亮的色系逐漸轉成深色系。

由新茶的蔥綠、翠綠、菠菜綠,逐漸變成暗綠、蒼綠、墨綠等。

但不應該徹底變黑。

並且,除了葉片暗褐外,肉眼看去還沒有半點光澤感。

泡開之後,觀察葉底。

蓋碗內的葉底依舊是黑色系,葉片表面沒有半點光亮水潤光澤,毫無鮮活感。

以上種種,無一不在證明,這壓根不是好茶。

六、廉價促銷茶。

看到一個提問:『99元一餅的老白茶,可以喝嗎?

喝與不喝,在於個人選擇。

借用近期很火的一句說法,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負責人。

喝茶選擇,亦如此。

如果自己固執於要喝酸味茶、倉味茶、廉價促銷茶。

那麼,旁人的確也不好攔著。

有一個樸素道理,應該人人都懂,一分錢一分貨。

價格過分便宜的老白茶,質量難以得到保障。

就算沒有看到實物,也能推敲出,它的原料粗糙、茶園環境差、非高山茶、制茶工藝不精、倉儲馬虎……

不論新茶老茶,但凡品質稍好一些的白茶,也做不到這麼低的價格。

按一餅350克來計算,單餅僅需99元。

算下來,成本價一斤不到一百五十。

以這個價格買福鼎白茶,原料好一點的高山壽眉新茶都買不到。

更何談倉儲多年後,要額外增加存茶開支《場地租金、倉管人工、抽濕機、空調等設備費和電費》的老白茶?

七、來路不明茶。

老白茶並非特定的一款茶,白茶存滿3年以上,都算老白茶。

判斷一款白茶是否老茶,產茶年份是確認身份的關鍵信息。

2019、2018、2017、2016,以及更早之前的,妥當存放至今,都算老白茶。

不同年份的老白茶裡,又有產區、品類、季節區分。

比如,存老的白毫銀針。

比如,2017春壽眉散茶。

比如,2014高山牡丹王餅。

上述點名的這些,都能歸入為老白茶隊伍。

然而,市面上有一種茶,單從標簽信息就充滿古怪。

裡裡外外,沒有涉及任何茶葉信息介紹。

產地、品類、年份等,一概不詳。

隻是在外包裝上,印著金光閃閃的『老白茶』字眼。

隻可惜,這種來歷不明的三無產品,即便再便宜,也是不買為好。

《3》

買老白茶的防坑方法,並不難。

超過十來年的高齡茶,不推薦新手買,即便老茶客也要慎買;

幾十元一餅的老茶,不論懂不懂茶,都能心知肚明它的用料品質;

儲存不當,存放變味,聞起來味道古怪的茶,一文不值,何必白白花冤枉錢?

很多時候,避開那些一眼假的問題茶,不需太高超的分辨技巧。

僅需憑借直覺。

直覺不妙,看起來/聞起來/嘗起來感覺古怪的老茶,一概慎重處理。

小心駛得萬年船。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品質藏有嚴重缺陷的老白茶,就算故事編得再好聽。

一喝,便能明白是怎麼回事!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