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茶系列話題二:煮茶壺、煮茶爐、煮茶周邊,煮茶該準備哪些茶具。《圖+文》

本文由白茶大課堂原創撰寫,未經允許,任何人和媒體不得轉載

《1》

有了精致的茶具後,喝茶心情會更美麗。

這些年陸陸續續入手了不少煮茶裝備。

買了打算拿到戶外喝茶用的酒精爐+小容量的套陶壺,用的時候,點上一塊固體酒精即可,缺點是加熱過程很慢。

也入手了一把潮汕的砂銚,可明火加熱,也可以用電陶爐加熱,早兩年拿到上海後,便不知藏在了哪個角落。

當然,還有各式各樣的玻璃煮茶壺。

側把的,提梁的,雙耳的,單耳的。

有內膽的,沒有內膽的。

容量大的,煮上一壺足夠六、七人同時喝茶。

也有僅供1-2人飲用的迷你款。

總結下來,新手入門暫時不推薦陶壺、砂銚、鐵壺、銅壺等。

從煮茶經驗看,耐高溫的玻璃煮茶壺最具性價比、更百搭實用。

煮上一壺老白茶,茶具準備方面,繞不開壺+爐這兩個大件。

除此外,其餘都是零碎小物件,按需準備即可。

《2》

五花八門的玻璃煮茶壺,該怎麼選?

材質上,一定要選耐高溫的,使用過程更安全。

器型結構上,各有特點。

側把壺,拿起時能防止燙手,但容量不適合選太大,不然單手拿起會比較費勁。

提梁壺,外形看著古香古色,但要切記,煮茶過程中,正咕嚕咕嚕滾沸時,別輕易移動茶壺。

有內膽的壺,能起到『隔渣』作用,避免茶葉煮開後沾得到處都是。

沒有內膽的壺,直腸直肚,茶葉與水直接接觸,茶味浸出速度更快。

容量小一點的壺,適合單人喝茶使用。

當喝茶人數不多,又打算體驗煮茶樂趣時,不建議買容量太大的壺,一次性煮太多,自己又喝不完,容易造成浪費。

趕上中秋、春節,親友團聚,眾人圍爐而坐時,肯定是選大壺煮茶更方便。

《3》

煮茶爐,該選哪種?

最基礎的選擇,非電陶爐莫屬。

現代生活裡,用電加熱,更適合大眾生活。

如果是炭爐,若是圍爐煮茶時,坐下下風口。

焦炭燃燒的煙霧,迎面而來,會將人熏成大花臉。

即便特意買了無煙炭,考慮到使用安全,炭爐煮茶最好放在室外開闊處。

室內煮茶的話,若通風效果有限,一定要慎選炭爐。

不過,用電陶爐煮茶,也有不少注意細節。

每次使用之前,一定要先仔細檢查。

用幹佈或紙巾來回擦拭,確保面板幹燥,沒有殘留水滴。

不然開啟加熱後,會發出刺啦刺啦聲響,太破壞喝茶意境了。

《4》

和泡茶不同,煮茶過程中有不少小物件,建議提前準備。

比如,大容量的公道杯。

大把手的,能裝400毫升左右的更好。

如果容量太小,得另外準備兩個公道杯來盛放熱湯。

比如,茶則、茶匙等。

如果是熱水煮茶,壺內的水加熱冒泡後,再投入提前準備的茶葉。

此時,動作一定要幹脆利落。

提前用茶則稱好所需幹茶,再投入其中,遠比一邊撬茶,一邊手忙腳亂憑手感投茶來得好。

又比如,壺承。

壺承,即承托茶壺的墊子。

剛剛煮好的一壺茶,溫度很高,不適合直接放在桌面,不然容易在桌面《尤其是實木桌》留下一圈痕跡。

墊上壺承,更加穩妥!

歡迎關注【白茶大課堂】,了解更多白茶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白茶大課堂菇涼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