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紅、芽緊、湯薄,一款2008年的白毫銀針裡,村姑陳找出滿滿槽點。《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福州終於下雨了。

連綿的秋雨,一直下了三天。

稍微有點深秋的感覺了。

雖然下雨天有各種不方便,但一想到滿福建旱了兩季的茶樹們,終於可以痛快地喝一陣子水了,武夷山的九曲溪不再面臨抽幹的命運了,就不再嫌棄這雨下得麻煩了。

穿上新買的旗袍,出去買菜。

都說菜沒漲價。

確實沒漲,但個頭全小了一號,同樣的錢,買到原來一半的東西,這這這….

就像買到水分超標的白茶,花的是買茶的錢,卻收到一部分水,怎麼算,都是虧。

明虧是水當成茶買回家了,暗虧是含水量超標的白茶存不久,沒有收藏價值,越存越虧。

回家的時候突然想到,有位老友寄來的老銀針,還等著我試喝。

這茶已經躺在我茶桌上大半個月了,一直想找一個精神狀態最佳的時候幫老友試喝,隻是最近雜事纏身,不得閑。

擇日不如撞日,今日正巧無事,就試了它吧。

《2》

打開泡袋的時候,檢查了一下,袋內部附著的白毫——由於靜電作用而被袋子內壁吸住的白毫,並不多。

聞一聞幹茶香,並沒有太多的雜味,素人《非專業茶商》家裡存白茶能存成這種氣味,還算是不錯的了。

但也並沒有太多的毫香,有點遺憾。

在窗邊,細細看了看茶樣的顏色,護旗幾乎全部泛著異樣的鐵銹紅色。

這是不應該在白毫銀針身上出現的顏色。

白毫銀針,又名綠雪芽,當是玉綠雪白的色澤才對,哪能泛紅呢?

豈不是該改名『紅雪芽』。

並且,護旗跟別的白毫銀針的護旗生得不同——這護旗很薄,是緊緊包裹在芽身上的——就像一件皮膚衣緊緊貼在身上一樣。

我用手掰了掰,這護旗竟然很難掰下來。

跟從前遇到過的白毫銀針都長得不一樣。

從前喝過摸過嘗過采摘過的福鼎白毫銀針,護旗葉片較硬挺,較厚實,較寬大,也芽身的貼合並不緊密,略有一種舒展張開的姿態,但這款銀針的護旗,它緊緊貼著針身,像生花生仁表皮的那層薄膜衣,怎麼用力搓都搓不下來….

感覺這『旗』就是整個長在『針』身上的樣子。

感覺這完全就是個『針』,不是『旗』。

不是福鼎銀針慣常有的樣子。

拿一顆銀針在手裡,捏了捏,扁扁地,不怎麼耐捏。

福鼎銀針是硬挺的,飽滿的,結實的,捏上去是硬的,甚至還會微有反彈力。

《3》

沸水沖了它。

趁熱,迅速揭蓋聞香。

第一個沖上來的蓋香是稻谷香,很明顯,是老銀針正常該有的香氣。

欠缺在於這香氣不夠濃鬱,隻是清晰可辨,有辨識度,卻不濃。

想來樹齡應該比較年輕。

稍涼,蓋香變了。

在稻谷香的基礎上,增加了雜味與異味——稍微有點漚青味——不是雨水天做的青,便是故意渥堆出來的青。

再聞,隨著漚青味泛起來的,還有點過度發酵的酵味,不酸,但過度發酵的氣息太過於明顯。

這並不符合白茶的標準。

白茶是微發酵茶,它的發酵是很輕微的,這種輕微發酵所產生的酵味,是我們幾乎聞不到,喝不到,也感受不到的。

能如此明顯讓人感受到的發酵氣味,便必定是人為刻意為之,故意過度發酵所生成的。

至於為何要如此,那得問制茶師了。

如果不過度發酵,可能一些小樹白茶的湯水就生味明顯,滋味單薄;可能一些產區不佳甚至外省的茶青做出來的白茶,就可能會寡淡無比難以下咽。

而要將一款當年出產的,產區不好的白茶,賣出個好價錢,加重發酵,渥堆作舊,難道不是最好的選擇麼?

《4》

沖過水的葉底,已經紅了一片了。

然而,這才第一沖呢……

正常情況下,福鼎白毫銀針第一沖之後的葉底,應該是以綠色為主,綠中帶淡黃色的。

並非土黃,而是那種淺淺的鵝黃,雪化後的嫩黃色。

並不紅,也不褐。

有茶友私下猜想,說芽頭那麼嫩,一泡沸水肯定紅啊。

這類茶友,實在是太可愛了。

白毫銀針芽頭外面,包裹著一層厚厚的白毫,就像穿上了一件大白鵝——厚厚的鵝絨服,又防水,又防蟲,又保暖,哪會沸水一沖就燙傷——除非產區不正白毫稀薄。

至於白毫銀針葉底中的綠色完全退掉,那至少要到5-6沖之後《具體要看每個人出水時間的快慢》。

可能有茶友要問,那第幾沖之後,葉底會紅掉呢?

呃,這個問題S師傅聽見會打人。

正常情況下,只要一款白毫銀針的加工工藝正常,都不必有多高超,都不必到方大師那個等級,做出來的白茶,葉片顏色與葉底顏色,都不會是紅色的。

若不小心做出紅色葉殼,老S大概率會羞愧得金盆洗手,退隱江湖,洗心革面,埋頭種樹去。

《5》

端起公道杯,觀察茶湯。

顏色清潤,是淡淡的牙色,倒還不醜。

對燈打光,湯中有白毫盈盈,雖然不多,但還是有毫的。

但唯一令人難以接受的,是湯中的碎茶末,多了點。

正常情況下,以村姑陳出湯的手法,是不至於漏出如此多的碎茶末在公道杯中的。

隻有一種情況,就是這茶特別碎。

把碎茶末倒出來,攤開了細看。

咦,小葉殼好多。

小葉殼是白毫銀針根底下的那片小嫩葉,又叫小魚葉,它是附著在白毫銀針根部生長的,采摘的時候,大多數會被附帶著采下來。

在白毫銀針加工制作的最後環節,有一道,叫做分選。

就是把小葉殼給篩掉,篩出來,不能放到銀針裡面一起出售——銀針隻有一旗一槍,它不算在內的。

當然,分選並不能完完全全把小葉殼分選幹凈,多少會有10%左右留下來,伴隨著白毫銀針一同售賣出去。

隻是殘留的小葉殼留存率極低,正常情況下,我們沖泡白毫銀針的時候,是發現不了的。

隻有在這款銀針根本沒有分選的情況下,小葉殼才會大量存在於白毫銀針中,像村姑陳今天沖泡的時候一樣,大量傾泄到茶湯裡,才會被發現。

嗯,不分選有什麼好處呢?

省事啊。

並且,不篩掉小葉殼或者隻簡單篩一下,留下量大,可以為銀針增重。

白毫銀針那麼貴,小葉殼隻需要增重50克,就不得了了。

《6》

最後嘗了一下湯。

以新白毫銀針的標準來看,湯水中的滋味感尚可。

稠度尚可。

但不潤,不滑,沒有花香,回甘淺淡沒有韻味,沒有在口腔四壁生成掛壁香,尾巴上還微有點點苦。

這款茶如果叫村姑陳來下結論,會這樣介紹它:

新白銀針,2022年出產,小樹(梗細),產區不太正,光照不夠充沛。

加工時渥堆發酵。

烘幹時利用大火烘幹表皮,再小火烘透內層, 以達到老銀針的視覺效果。

沒有分選,小葉殼多;沒有挑剔,有四分之一牡丹王混跡其中….

【後記】

對不起這位茶友,我又說了真話。

如果傷害到你,我道歉。

隻是,活在人間世,每個人都有知道真相的權利,這種權利,我尊重。

這茶並非來自遙遠的2008年,它頂多就是去年的,大概率是今年的。

並且是才種下去的新茶園,茶梗那麼細,怎麼可能是2008年的茶?

08年的的時候,幾乎全是老茶園,知青時代種下的那一批,是當年采摘的主力。

這世上並沒有那麼多老白茶。

就算有,也已經封藏在老茶客家裡,除非大家對白茶失望,否則無望拿出來流通。

我當然有存一些,但早公開過,是麻花李姑娘的嫁妝。

有了這些老茶傍身,李大姑娘才好嫁。

抱歉不能割愛,請見諒。

在沒有老白茶喝的時候,多喝喝兩三年的陳年白茶,四五年的老白茶,也是很不錯的——至少它們根基正,年份真實,工藝到位。

好的四五年老白茶,足抵得過這些作舊的老白茶,以及工藝不好的產區不佳的七八年老白茶。

這些年富力強的白茶們,照樣醇厚香濃,漿感飽滿,個性鮮明。

是歲月饋贈給我們的,珍寶。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