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碗、公道杯、茶杯,假期宅家該如何喝茶?4點細節帶您打開困惑。《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早兩、三年,審評式泡法在武夷山很盛行。

那時候,大大小小的鬥茶賽,消息不斷。

約朋友過來喝茶,大家的開場白必然是:

『怎麼說,今天是審評泡法,還是按普通方式來?

這架勢,像問喝豆漿是要甜口的,還是咸口的那麼自然。

話說,這兩者有什麼區別?

審評泡茶,架勢擺得比較大。

將清一色的審評茶具拿出來,按陣列擺上,茶湯一律坐杯,泡得又苦又澀後,倒在審評碗裡,眾人用小湯匙舀著喝。

像喝紫菜蛋花湯,從公用的審評碗,再舀入個人茶杯當中。

若是普通方式,那就簡單多了。

蓋碗、公道杯、若幹茶杯……

這基礎的泡茶三件套準備齊全,便可泡茶。

將茶湯倒入公道杯後,再用公杯直接分茶,簡單又直接。

《2》

從使用感受看,公道杯分茶的體驗感更好。

若是用類似湯匙的工具來舀湯,一勺、兩勺、三勺……

不厭其煩地接連舀湯後,杯中的茶水仍舊不到半分滿。

喝茶時,著實太費勁。

審評泡茶看似很專業,很范兒,但那隻適合專業評茶。

普通茶客喝茶,沒必要生搬硬套審評泡茶。

若隻泡前3沖,從第一沖到第三沖,分別悶2、3、5分鐘,再好的茶,也會被悶濃泡苦。

或許,在專業人士口中,還能從這些悶濃的茶湯裡,快速評分出高低好壞。

但對廣大茶友來說,悶得極苦澀的重口味茶湯,單純是給自己的味蕾找虐。

淺嘗一口,立馬被苦到不行。

何談美妙愉悅地喝茶享受?

回歸務實角度,學喝茶,不是簡單擺花架子那麼流於表面。

沐猴而冠,依舊是個『猴』。

茶葉圈子,也是如此。

不是穿上長袍,盤上手串,從外在形象上向所謂的茶人靠攏,就能大談懂茶。

日常泡茶,沒必要盲目跟風審評式泡法。

分茶時,用公道杯分湯,效果會更好!

《3》

公道杯分茶,有哪些好處?

蓋碗泡茶,將茶湯倒入公道杯後,舉起透明玻璃公道杯。

一眼看去,茶湯狀態一目了然。

茶湯顏色是深是淺?

能看得清清楚楚。

喝巖茶,若遇到那些『醬油湯』那般的茶水,看到這一幕,就該心裡有數,這茶不宜再喝。

茶湯是清是渾?

一眼掃去,便能得出直觀答案。

好茶以湯色清亮為貴。

那些看著灰蒙蒙的,甚至帶有雜質、懸浮物的渾濁茶水,哪能讓人放心飲下肚?

公道杯還能靜置茶湯,勻分茶水。

實用型的公道杯,出水要利落。

用行話來解釋,是『斷水』順暢,不拖泥帶水。

倒茶分湯,茶水一躍而出,像跳水運動員,姿勢很是優美。

國慶在家泡茶招待客人,多人喝茶場合下,比起慢慢排隊,將茶水舀出來。

將品茗杯擺成一個列隊,用公道杯分湯,會更快速、幹脆利落勻分茶湯。

再者,公道杯還有沉淀碎茶的功勞。

之前在文章裡寫過,大多數情況下,只要茶葉不是特別碎,沒有用茶濾過濾的必要。

茶水倒入公道杯後,稍稍靜置片刻,湯中的個別碎茶會自動沉底。

倒茶時,自然不會將碎茶倒入杯內。

自然而然,避免了一場喝到碎茶末,當著客人的面吞也不是,吐也不是的尷尬!

《4》

公道杯在茶桌上,扮演著分茶器的角色。

茶友們注意了,千萬別將其混用。

不然,出門在外喝茶時,可要鬧出笑話了。

早些年,和朋友參加過一次茶會。

主持那場茶會的『老師』,現場泡了一次紅茶,並附帶完整講解。

解說到聞掛杯香時,那位茶學老師,做出了讓人大跌眼鏡的一幕。

隻見她拿起面前的公道杯,直接湊近鼻端,深深往裡聞了兩下。

隨後感慨,這款紅茶的掛杯香,真甜啊。

說完,示意身旁的人,跟同她一起聞香。

見狀,心裡很是抗拒,太不衛生了。

那天在場喝茶的,少說也有七、八人。

等到眾人輪流聞香後,那個公道杯身上,免不了要沾染上大家的手汗、指紋印、護手霜味……

等到下一沖繼續泡茶,再接著用這個公道杯分茶。

這畫面,簡直讓人難以想象!

還是那句話,公道杯的主要職能是分茶,不是聞掛杯香。

待客喝茶,更不能對著公道杯聞香。

泡茶待客,公道杯類似餐桌上的公筷母匙。

是『公用』之物,而非個人『私用』。

若想聞掛杯香,大可等到自己杯中的茶水飲盡後,再湊近去聞。

為了獲得準確的聞掛杯香效果,喝茶的杯子不建議選太大。

選細瓷材質、容量小的、窄口的品茗杯,更能聚香!

《5》

待客喝茶,除了不適合用公道杯聞香外,其它地方也有不少細節。

分茶要勻分、分七分滿、按順序分茶……

每當提到分配,前人已經留下名言——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論喝茶人數多少,都要將茶水盡量均勻分配。

不要出現張三面前分滿滿一大杯,李四杯中,隻有兩、三分滿的局面

泡茶待客,在茶桌上公然『厚此薄彼』,顯然是招待不周。

如果喝茶人數多,擔心茶水不夠分。

那麼,也可用蓋碗連續沖泡兩次,『兩沖並一水』去分茶。

先客後主,先分給客人,再留給自己。

除了勻分外,還要注意一定的順序。

不論從左往右, 還是從右往左,都要避免『越位』。

即,對面A、B、C三人並排落座時,先分給A,忽略掉B,直接分給C……

這種越位分湯,會讓場面很不好看。

另外,如果茶席佈置是長桌式,為了避免起身分茶時,身體動作幅度太大。

坐在自己左手位的客人,可左手持公道杯分茶。

反之,右手位的客人,則是換手後再去分茶。

倒茶分湯,有句經典老話——茶斟七分滿。

酒要斟滿,茶斟七分。

喝茶這件事,講究小口細品,而非牛飲。

另外,酒水往往是常溫的,而剛泡出來的熱茶溫度很高。

滾燙熱茶倒入滿滿一杯後,拿起來很燙手。

稍有不慎,還會當場灑出。

穩妥起見,七、八分滿更適宜!

《6》

在泡茶過程中,若是有茶水灑出到茶盤。

拿起公道杯分茶時,一定要多加小心。

最好用茶巾將公道杯的底部擦拭幹凈,再去分茶。

不然,一邊倒茶分湯。

另一邊,公道杯底部,陸陸續續滑落出從茶盤上沾來的殘茶……

這著實不衛生!

前面提到的用茶巾擦底,某種意義上,為的是防止茶水『下流』。

舉杯分茶時,出水口的對準位置,也有一定巧思。

以『杯壁下流』為宜。

具體操作是,對準茶杯一側,將茶水輕輕滑下。

這樣倒茶,能避免發出嘈雜聲響。

若對準杯子中間分茶,『大珠小珠落玉盤』的聲音,可不是那麼美妙!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