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網貨調研報告-遂昌茶葉。《圖+文》

一、產業背景

2、遂昌縣茶葉產業發展現狀

《1》生產種植歷史

遂昌縣地處錢、甌兩江源頭,素有『江南綠海』之稱,森林覆蓋率82.3% ,是『長三角』地區的『後花園』,擁有4個國家4A級景區,5個國家3A級景區,85個鄉村旅遊點,被評為『中國最佳生態旅遊縣』。

全縣20個鄉鎮( 街道) 均產茶,全縣茶園基本達到無公害茶園生產要求,被授予『浙江省良種化先進縣』、『全省初制茶廠優化改造先進縣』、『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范縣』、『中國名茶之鄉』等稱號。

『十二五』期間,遂昌縣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生態發展理念,按照『建基地、提質量、扶龍頭、樹品牌、拓市場』的要求,加強茶業一二三產聯動,促進了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茶產業成為富裕一方百姓的農業支柱產業,是促進縣域經濟發展與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致富的民生產業。

《2》政府的扶持政策

項目分類項目補助內容補助、獎勵標準說明茶產業發展基礎設施,重點支持茶園內當年新建的基地道路、溝渠、蓄水池、防護重不 、四寧林帶、泵站和肥水同灌設施建設;生產配套設施,重點支持應用生物農藥,信息素誘捕器,天敵友好型殺蟲燈、誘蟲板等綠色防控產品;鼓勵項目單位開展低產低效茶園改造單個項目總投資額不低於50萬元,按投資額的50%予以補助,項目財政補助資金最高,不超過100萬元(以項目審價報告為準)茶企層面從事茶葉生產、加工、銷售的生產經營主體、市場流通主體,首次獲得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農業龍企業稱號分別一次性獎勵80萬元/個、50萬元/個,市、縣級參照其他產業補助標準

《3》產品產量產值情況

全縣種植的無性系良種主要有龍井43、迎霜、烏牛早、銀猴、白葉一號、浙農139等。

2020年全縣茶園面積比上年略有增長,茶園總面積從2019年底的12.55萬畝增長到2020年底的12.82萬畝,增長0.27萬畝、增幅2%,其中投產茶園面積從2019年底的11.94萬畝增長到2020年年底的12.06萬畝,增長0.12萬畝、增幅1%;2020年茶葉總產量13533噸比上年12676噸增加857噸,增產6.76%,其中今年名優茶總產量13318比上年12663增加655噸,增產5.18%;2020年茶產業總產值實現12.23億元,比去年11.45億元增收0.78億元,增值6.82%。

其中一產總產值10.6億元,比上年9.86億元增收0.74億元,增值7.45%。

茶種產量《噸》占比《%》香茶900066.5%紅茶4002.9%烏龍茶等800.59%

《4》主要銷售模式及渠道

主要通過集散市場以原料形式銷往松陽浙南茶葉市場,大宗批發市場渠道交易占比90%以上,自營專賣店等其他渠道占比不到10%。

二、縣域產品基本情況

1、產品情況

《1》產品特性

遂昌四季皆能產茶,按節氣分為明前茶及明後茶。

其茶葉形、色、香、味俱佳,內質優異。

水浸出物在40%以上,且含有豐富的茶多酚、氨基酸、粗纖維等有機質,湯色晶瑩透亮、香高持久、滋味鮮爽口。

以龍谷茶為例,其產品特色如下:

采摘標準以一芽一葉初展、芽頭肥壯勻齊為采摘標準,通過攤青、殺表、揉捻、整形、烘幹等五道工序。

外形特征茶條形渾直似眉,色澤翠綠顯毫。

香味特征香氣清幽且持久。

滋味特征甘醇爽口。

湯色特征湯色嫩綠清澈。

葉底特征沖泡時,嫩芽直豎,亭亭玉立,似麗人起舞。

《2》分選分級情況

為規范遂昌縣茶葉主導品牌『龍谷』牌茶葉的生產經營活動,提高鮮縣茶葉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實現農民增收和茶業增效的目的。

為確保『龍谷麗人』名茶的產品質量,對生產企業和消費者負責,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及有關法規條件的規定,結合遂昌茶葉生產的實際,特制定本標準規范,作為質量控制和交易驗收的依據。

遂昌縣《龍谷茶》和《遂昌香茶》地方標準規范通過持續地實施以及通過2006年、2012年、2014年和2017年的不斷修訂和完善,編制完成了《DB331123/T 11-2017龍谷茶》和《DB331123/T 12-2017遂昌香茶》地方標準規范草案。

用以指導全縣茶產業標準化、規范化、品牌化。

龍谷麗人系列茶鮮葉分級指標:

等級一 級二級三級龍谷麗人茶單芽占95%以上單芽占90%以上單芽占80%以上龍谷夢柳茶 《龍谷垂柳茶》一芽一葉一芽二葉初展一芽二葉,芽葉長度不超過3.5 cm龍谷白茶 《龍谷玉茗》一芽一葉,葉玉白脈綠, 完整成朵一芽二葉初展,葉 白脈綠,完整成朵芽二葉,葉白脈綠,完整成朵龍谷毛峰茶一芽二葉初展芽二葉芽二葉及同等嫩度對夾葉龍谷香茶一芽二葉及同等嫩度對 夾葉一芽三葉初展及同 等嫩度對夾葉一芽三葉及同等嫩度對夾葉

《3》流通渠道與銷售時間

目前遂昌茶葉銷售時間集中在清明前後,一般銷售價格在10元/公斤左右,主要通過集散市場以原料形式銷往松陽浙南茶葉市場。

2、供應鏈情況

《1》加工生產線情況

目前遂昌茶企大部分仍舊采用人工采集,人工炒制的形式來進行鮮茶葉的加工工序。

使用篩茶機對茶葉進行選品分類。

《2》倉儲物流情況

縣域有遂昌茶葉市場,龍谷名茶交易市場等小型茶葉集貨市場,部分茶企有自建冷庫存儲。

《3》產品包裝情況

因當地茶葉以大宗批發的方式進行銷售為主,大多以大通裝形式。

零售端低價位茶葉以袋裝為主,高價位茶葉則采納自立袋紙盒包裝和金屬罐裝。

《4》售後、品控情況

隨著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重視,遂昌茶農和茶企對茶葉質量安全還缺乏應有的安全知識。

一些小規模茶廠(作坊) ,衛生條件、環境未達標,有待進一步提高; 同時,多數茶廠缺乏應有的檢測手段或檢測設備,茶葉質量安全的源頭監控,難以得到有效的落實; 對茶農與企業茶園農藥與化肥的使用,還沒有行之有效的監督措施。

三、調研歸納與分析

1、縣域產業調研歸納

《1》優勢

①自然資源

遂昌縣位於浙西南山區,是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縣,地處錢塘江和甌江源頭,土壤以紅壤和黃壤為主,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春季回溫早,冬暖夏涼,雨量充沛,年均氣溫17.1 ℃,年均降水量1 559 mm,年均日照時間1755h,極端最高溫40.6 ℃,極端最低溫-9.9 ℃;境內山巒疊嶂,雲霧繚繞,空氣清新,自然生態環境優越,極其適應茶葉的種植。

②產業基礎

全縣20個鄉鎮( 街道) 均產茶,全縣茶園基本達到無公害茶園生產要求,被授予『浙江省良種化先進縣』、『全省初制茶廠優化改造先進縣』、『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范縣』、『中國名茶之鄉』等稱號。

且全縣有茶葉初制廠793 家,省級示范茶廠3家、省標準化名茶廠2家,市縣級示范茶廠10家,縣級無公害茶廠70家。

因此在遂昌,茶產業富裕百姓的農業支柱產業。

③政府支持

推廣上,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並每年組織人員參加茶葉博覽會和其他茶葉產品展銷會。

標準上,縣委、縣政府不斷修訂和完善《龍谷茶》和《遂昌香茶》地方標準規范用以指導全縣茶產業標準化、規范化、品牌化。

政策上,縣政府通過各項扶持政策,給予茶企發展資金上的支持。

《2》劣勢

①茶園基礎條件薄弱,產業化水平較低

遂昌 20 世紀 60 年開始發展茶葉,因當時建園要求質量低,建園基礎差、建設標準低,道路設施普遍滯後,產出水平低,經過數十年的生產,已不能適應現代生產的需求。

一是茶葉種植主體規模小,組織化程度較低,給茶葉生產管理、加工、技術推廣、質量控制等帶來一定困難。

②茶樹品種結構還需調整

栽培品種有迎霜、龍井 43、銀猴、鳩坑等二十多個,其中銀猴和鳩坑群體種約占總面積30%,不適宜加工高檔扁茶,經濟效益較差。

③機械化、智能化程度低

近年來,物化生產成本的持續上升與勞動力緊缺,成為茶葉生產的『瓶頸』。

遂昌現有茶園中80%以上是山地茶園,茶葉采摘、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等環節主要依賴於人工的操作,使得生產效率低下。

尤其是春茶采摘高峰期,『采工荒』已成新常態,給茶園經營者,特別是一些規模茶企與生產大戶,帶來很大的經營壓力; 同時,因山地茶園坡度、寬度等原因,難以大面積推廣機械采摘,影響茶產業競爭力。

④茶企多、小而弱

茶企以小規模生產與家庭經營的方式,抵抗市場風險能力弱,自我發展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不強,缺乏『強龍』支撐。

➄茶產品結構欠合理

遂昌主產綠茶,茶產品單一,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少量生產紅茶與烏龍茶。

產品差異化、特色化不明顯。

茶文化、茶景區、涉茶旅遊產品缺乏深度開發,產業延伸不夠。

⑥茶市場建設滯後

隨著茶葉產業的發展,遂昌龍谷茶葉專業市場因地理位置、場地、面積等原因的限制,市場集散功能下降,茶葉交易量有減少的趨勢。

市場營銷和組織管理處於低水平狀態,『挎藍式』及以茶店、茶莊及中間貿易商為主體銷售形式,茶企缺乏專業的營銷管理隊伍。

近幾年,茶葉電商有所發展,但普及率不高,未形成多元化的營銷網絡。

⑦茶產品附加值和品牌影響力不高

2001年初遂昌確立『龍谷麗人』為茶葉主導品牌以來,『龍谷麗人』在國內、國際名茶評比中,先後獲金獎近二十餘次,但是,在銷售市場中,知名度不高、影響力不大,不利於做大品牌,2012年決定打造『龍谷』品牌,但影響力仍有限。

以茶加工為重點的二、三產業滯後,茶產業、文化與旅遊業各有歸屬,缺少協調機制,茶產業潛能得不到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