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生產技術的傳播
茶
中國茶葉生產發展很快。
周代,制茶如同中草藥一樣,曬幹或陰幹,與現在的白茶制法大致相同。
東漢時,鮮葉搗碎制造餅茶。
唐時,鮮葉先蒸後碎,制造團塊茶;由於對制造技術掌握不同,茶色有綠有黃有黑。
北宋時,發明蒸青散茶,保持茶的真味。
南宋時,發明炒青散茶,進而發展到黃和黑的散茶。
明時,發明紅茶制法。
清時,發明青茶制法。
至此,綠、黃、黑、白、青、紅6大茶類齊全。
茶
其他產茶國家的生產技術,都是直接或間接從中國傳去的,而且都是近百年來才開始發展起來的。
日本雖然引入中國技術較早,但茶葉生產歷史也不過兩三百年而已。
下面略述主要產茶國家從中國直接引入茶葉生產技術的經過情況。
日本茶業的開始時期
西漢時,武帝劉徹征服朝鮮,中國茶葉隨後傳入日本福岡 《見1956年6月26日《人民日報》所載的福岡通訊《親上加親》》。
東漢建武元年《公元25》,日本派遣使臣到洛陽,東漢朝廷贈以印綬。
自此以後,中日兩國之間的經濟文化關系日益密切起來。
在飛馬時代《7世紀》的藥師寺藥草園中發現有栽茶的痕跡,在彌生後期發掘的文物中有出土茶籽,說明飛馬時代日本已經種茶了。
茶籽是那時留學僧和派遣駐隋、駐唐使節從中國帶回去的①。
①橋本實:《茶的傳佈史》 《國外茶葉動態》,1977年,第1期。
唐玄宗開元十七年《729》,即奈良時代,聖武天皇招百僧聽般若《佛》講經而賜茶,為最早的飲茶歷史資料。
當時的茶葉是留學僧帶回去的。
唐德宗貞元二十一年《805》,即桓武天皇延歷二十四年,僧人最澄傳教大師自中國帶回茶籽,種於近江滋賀村的園臺麓。
平城天皇大同元年《806》,海空弘法大師又引入茶籽及制茶方法。
茶籽播種在京都高山寺和宇陀郡內牧村赤埴,帶去的茶臼保存在赤埴仫隆寺。
815年,即弘仁元年,天皇乃詔令畿內、近江、丹波、播磨等栽茶地方,每年制茶進貢①。
制法很簡單,搗制成團後烘幹。
公元840年(文宗開成五年),日本慈覺大師圓仁(794一864)從長安歸國時,作為路用贈物絹、茶、線,其中有蒙頂茶二斤。
四川蒙山茶早已外傳。
①田邊貢:《實驗茶樹栽培法及制造》
茶
南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建仁寺僧榮西千光國師留學中國,帶回大批茶籽,栽植於築前國脊振山(今佐賀縣神崎郡)。
光宗紹熙二年(1191),即島羽天皇建久二年,榮西又來中國留學,於是釜熬茶(炒青)的制法傳到日本。
印度尼西亞茶業的開始時期
爪哇是印度尼西亞主要茶區。
爪哇原來不產茶,1690年總督坎費齊斯(J.Camphuijs)偶因個人興趣,自中國傳入茶種,栽植於巴達維亞附近的私人公園,以供觀賞。
這是栽茶的開始。
1728年,荷蘭東印度公司輸入大批中國茶籽試種,是為爪哇有計劃種茶的開始。
然因種種原因,先後枯死。
失敗後,又試種,幾經反復,最後終於成功。
本文文字節選自陳椽先生編著的《茶業通史》一書
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編輯:吉愛
往期精彩回顧
禪修茶道簡介
茶道瑜伽簡介
線上課程|清理經絡調息法不定期開班
公告|12月份禪修茶道開班計劃·調整版
線上課程|禪修茶道初級一段將於12月24日開班
歡迎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把我們的公眾號設為星標《☆》
推文就能第一時間出現在您的推送列表裡
禪修茶道網站網址 Website of Chan-Tea:
http://www.chanxiuchadao.com
掃碼關注 更多精彩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